如何成為有智慧的人?28題測你的智慧指數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3,010

10分鐘測「你多有智慧」 得分愈高愈健康

你是有智慧的人嗎?智慧的人有哪些特質?只要10分鐘,就能測出你的「智慧指數」,看看你哪方面的智慧高於別人?

智商(IQ)、情商(EQ)、德商(MQ)都有量表可測,但智慧呢?當我們稱讚一個人「很有智慧」,背後究竟是什麼意思?美國有科學家透過7個面向、28個題目,開發出能衡量智慧的「智慧量表」,並發現符合定義的智慧之人,比起其他人過得更快活、更長壽。

什麼是「智慧」?

「智慧」可以代表分析、判斷、做決定的思考能力,但在宗教系統中,它還有更豐富深層的涵義。佛教經典裡,智慧可能意指「參悟生命的智性」,梵文中「jnana」一詞,就可被譯作智慧,但其語義和「聰明才智」略有不同,跟讀了多少心靈雞湯、宗教經典,也未必有直接的關聯性。

比起知道多少,智慧更接近於一種對事物理解、參透的聰明,並且最終融會貫通,反映到行為當中。研究瑜伽、冥想的知名心理治療師科普(Stephen Cope)就寫道:「智慧是我們對世界進行直接的觀察和認識,並藉此獲得的理解與知識。」

根據科普,「智慧是對於一切事物—這個世界—運行方式的一種務實認知;這樣的知識,讓我們能更熟練地應對生活。」

研究:有智慧的人較快樂、也更健康

根據前述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智慧指數愈高的人,快樂程度、心理與生理健康、以及自認「優質老化」的程度,都比其他人更高。研究學者表示:「智慧指數跟上面這些正向結果,都存在正關聯性。」換句話說,愈有智慧的人,生活愈快樂、身心愈健康,甚至也跟長壽程度呈正相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研究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醫學教授傑斯特(Dilip V. Jeste)指出:「為了活下去,也為了活得精彩,我們需要智慧。」在智慧量表中獲得更高分的人,心態更樂觀、心理韌性更強,更不容易感受到孤獨和憂鬱,此外,智慧高低也可能跟「優質老化」有關。所謂優質老化,指的是熟齡族群晚年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有所滿足,例如老有所終、老有所用、老有所養…等面向。

怎樣算是有智慧?28題測你的智慧指數

雖然智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這項研究還是找到測量「一個人多有智慧」的方法。傑斯特以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認知精神醫學者湯瑪士(Michael Thomas),就攜手開發出「智慧指數量表(Jeste-Thomas Wisdom Index)」,是全球第一個以智慧神經生物學為基礎開發的評估標準。

如何成為有智慧的人?7大面向做起

儘管智慧的定義因人而異,科學家還是找到有效方法來衡量。傑斯特、湯瑪士等人就提出以下7大面向,用來評估一個人是否有智慧。一起來看看,這些面向內涵有哪些、怎麼做才能加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 自我反思:有能力覺察自己的想法與行為,懂得自我檢討、思考行為背後的動機。
    ➤如何自我反思:多做簡單的自問自答(比如:我今天感受如何?為什麼我當時會這樣做?根據過去經驗,我接下來如何運用自己所學?),養成記錄自己想法的習慣,也可以多練習正念、冥想。
  2. 利社會行為:也稱「親社會行為」,指一個人富含同理心、同情心、懂得去做有利他人的舉動,以及注重事情的公平性。具體來說,願意主動提供協助,願意將心比心、替人著想,都是研究所定義的利社會行為。
    ➤如何有利社會:幫助別人、安慰他人,還有樂於分享、合作,這些都是具體可以實踐在生活中的「利社會行為」。多留意你的生活周遭,在他人需要協助時,不吝於伸出援手(即使你不確定自己能否幫得上忙,也可以先表達協助的意願);提醒自己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同理別人的處境。
  3. 情緒管理:有能力控制、調和自己的情緒,即使面臨到重大壓力,也能找到方法排解。
    ➤如何管理情緒:每當開始掉入情緒漩渦,先帶領自己抽離、跳脫負面的思考迴圈;尋找紓壓的管道,適度釋放精神壓力,待情緒穩定時,嘗試面對並解決問題。
  4. 多元包容:能夠擁抱他人與自己不同的見解、信仰、價值體系,即使別人與自己的認知不同,也能欣然接受、甚至有興趣多了解。
    如何多元包容:平時就要時時挑戰自己的想法,才不會習慣性地落入「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根據本研究,價值相對主義(value relativism)者更能了解到「世界上沒有絕對,只有相對」的道理,在擁抱多元價值上較不會落入執著當中,也因此被認為更有智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 決策能力:有能力及時做出決定與選擇,不會逃避、也不會拖延問題。
    如何培養決斷力: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對小事下判斷的能力(比如:先刻意把選項限縮),然後再慢慢擴大到更大範圍的事情上;適時跳脫舒適圈,去嘗試接觸一些陷入兩難的問題,訓練自己去做出決定;下決定時,可以採納不同的思考模式,並聽取他人的建議跟回饋,持續優化你的決策模式。
  2. 社會建議:有能力為他人提供理性、有幫助的建議,能適時分享個人生命經驗,對身邊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建議者。
    如何提供建議:根據研究,社會建議面向的內涵包括:對生活的實用知識、社會化的知識、人生哲學等。時常反思自我,並融會貫通、應用於生活中的人,通常也容易成為別人尋求建議的對象。
  3. 靈性:有靈性相關或宗教信仰,對自己、自然、萬物宇宙都感受到深刻的關聯性。

這套量表的最初版本,並沒有納入靈性相關的測驗題目,傑斯特解釋:「對於靈性能不能反映出智慧,這個問題存在爭議。」然而,當研究人員把靈性題組加入測驗,他們發現可以提升整體測驗的準確度。

不過,也有另一項研究認為,「靈性」面向雖然跟其他6個指標一樣,與身心健康都有正相關性,也能準確量測智慧程度,但跟其他指標(如:情緒管理、利社會行為)相比,是關聯性比較弱的項目。

資料來源:Yoga JournalPsychology Today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