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好是患了心臟病嗎?心臟疾病有哪些呢?認識心臟病前兆與治療 - 健康專科
首頁 » 心臟不好是患了心臟病嗎?心臟疾病有哪些呢?認識心臟病前兆與治療

認識心臟病

心臟病,泛指心臟或心血管系統在結構或功能上失常而引起的健康問題。我們想像血液為行駛在血管中的車子,開往全身各個器官,提供氧氣與養分。心臟跳動將血液擠向全身血管,讓車子順利到達目的地(1)。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約十萬次,會打出8000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經全身各處。一旦心臟功能受損、心跳異常,擠壓車子通往全身的動能不足,會造成器官缺乏足夠的氧氣與養分,同時,後方等待心臟提供動力的車子大排長龍,甚至被迫離開血管這條公路停到身體各個組織,造成組織水腫;如果心跳停止,心肌細胞、腦細胞也會隨後缺氧,使人失去知覺而昏迷休克,若休克超過十餘分鐘將無法救回(2)

 

心臟的疾病有哪些?

心臟疾病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10大類,其中心律不整、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臟衰竭,可能與其他心臟病之間互有關聯(3)

先天性心臟病 於懷孕4-8週形成的心臟發育不良,可能為遺傳、子宮感染、放射線、藥物等因素造成。
高血壓心臟病 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心臟病及繼發性高血壓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症、狹心症 冠狀動脈為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血管,如果發生硬化狹窄阻塞,或由於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肌肥大、貧血,活動或運動過劇,抽煙等因素引起心肌缺血,嚴重時會引起胸痛,抑制心臟收縮,損害心臟傳導系統等。
肺心臟病 因慢性肺病或肺血管疾病導致肺動脈高壓,進而造成右心室肥厚擴大及心臟衰竭。
風濕性心臟病 急性風濕熱是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引起免疫反應,主要侵犯心臟、關節、皮膚和腦部組織。風濕性心臟病常引致心臟發炎(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及心臟瓣膜病變如:二尖瓣、主動脈瓣狹窄或閉鎖不全等。
心臟瓣膜病 因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或後天性心臟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心臟病等造成心臟瓣膜病變(狹窄或閉鎖不全)及心臟功能異常。
心臟發炎 因感染造成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臟瓣膜炎及病變。亦可由藥物、化學品、放射線、免疫反應等造成。
心肌病變 因細胞毒性、新陳代謝、免疫、遺傳、感染等機轉引致心臟肌肉損害病變及心臟功能異常。可分類為擴張性心肌病變,限制性心肌病變及肥厚性心肌病變。
心臟衰竭 因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或後天性心臟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心臟病等造成長期的心臟負荷,損害心臟幫浦、心臟擴大、心臟肥厚、心臟功能異常(末期心臟病)。 非心臟病因素如肺病,甲狀腺病,貧血,酒精,毒物,藥物等亦可引致心臟衰竭。
心律不整 當心臟搏動生成或傳導異常,或心臟傳導系統阻礙引起,而導致心跳不規則。心律不整的原因及種類很多。心臟病因素如: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心臟瓣膜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變等;非心臟病因素如:甲狀腺病、新陳代謝藥物、毒物、電解質失衡、感染、肺病等。

 

心臟病的症狀

症狀(3) 說明
胸痛 合併有胸悶、壓迫感,有時會轉移至左肩、左臂或下巴疼痛。女性患者可能不會有胸痛感,須多加留意身體其他症狀。
呼吸困難 常在活動或運動後發生,且躺下可能更加嚴重。若出現端坐呼吸及陣發性晚間氣喘,可能為心衰竭導致。
心悸 感覺到心跳加快或者不規律、盜汗。
疲倦 不明原因的疲倦、無力,可能為心輸出量過低,心臟衰竭所致。
四肢水腫 心臟病導致血液循環減少、腎臟血流量減少,進而造成腎臟排出的水及鹽分下降,導致四肢水腫。
頭暈、昏厥 心臟病造成血液循環減少、腦部血流量下降,進而導致頭暈或昏厥。

 

心臟病的症狀

 

心臟病的治療方法

由於心臟病的成因與種類繁多,須確定心臟病的原因以及症狀,才能做出正確的治療決策。治療方法分為三大部分,包含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含:

  • 降血壓或降血脂藥物 –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 抗心肌缺氧藥物 – 減緩心跳以改善心肌缺氧
  • 抗血小板凝集藥物 – 減少血栓形成
  • 血管擴張藥物 – 增加冠狀動脈血流

 

手術治療包含介入性治療,也就是心導管手術,以及外科手術治療(4)。以高血壓心臟病為例,飲食控制以低鈉為考量,定期規律的服用降血壓與減輕心臟負擔的藥物,當必要時則進行手術治療。心臟病是病程持續演進的慢性疾病,規律回診能讓醫師適時的調整治療策略。

 

預防心臟病的6種方法

不論是否正在接受治療,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藉由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來達到預防心臟病的發生或惡化(4)

  • 運動:有氧運動可幫助我們提高心臟的工作效率,從每天30分鐘開始,簡單無負擔的培養運動習慣。
  • 飲食:多食用蔬果以及原型食物,控制體重與腰圍。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高鈉食物;高血脂患者可選擇植物油,減少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攝取;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低升糖指數(GI)食物。
  • 定期健康檢查
  • 戒菸、適量飲酒
  • 充足睡眠與適當放鬆心情
  • 營養補充品:選擇具有護心作用的營養補充品,適量補充飲食上缺失的營養素,補充前請先向醫師諮詢。

 

魚油:

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主要份是由兩種長鏈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 (C20:5,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及二十二碳六烯酸 (C22:6,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所組成。一項研究統合分析顯示,魚油是非常安全的營養補充品,可降低冠心症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減少心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對於高心血管風險的患者,魚油可降低20% 心肌梗塞、中風、心絞痛的發生率(5)。食藥署公告的魚油攝取上限為每日2公克以下(6),美國心臟學會(AHA)對於心血管患者,每日EPA+DHA建議劑量為1公克(7)

 

納豆:

納豆激酶具有活化體內抗凝血酵素的活性,同時還具有溫和且持續的溶解血栓作用。研究顯示,納豆激酶可同時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並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程(8)。根據日本納豆激酶協會,每日的建議攝取量為2000FU,其他族群建議用量請見下表(9)

中年期或血脂偏高者 納豆激酶 2000 FU/天
有冠狀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者 於癒後期:納豆激酶 5000 FU/天
(請先與主治醫師商量後再使用)

 

紅麴:

紅麴所萃取的Monacolin K成分,與降血脂藥物– Statin屬於同類化合物,可以減少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來減少心血管的危害。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補充Monacolin K,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9)。根據衛福部訂定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 4.8毫克以上,但每日不超過15毫克(11)

 

輔酵素Q10

是人體能量合成的重要酵素,並與提供心肌細胞的能量有關。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衰竭、心絞痛、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病變或低血壓)的心肌組織有輔酵素Q10不足的現象。根據一項兩年的臨床試驗,心衰竭患者服用輔酵素Q10可以降低43%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43%重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12)。食藥署目前規範的每日食用輔酵素Q10限量為30毫克,亦有富含輔酵素Q10的食物如:大豆、橄欖油、菠菜、花椰菜、堅果與海鮮類等,且與油脂一起食用,可提高吸收率及利用率(13)

 

心臟供應全身氧氣與養分,是所有器官正常運作的關鍵。有些病症可能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如三高、慢性肺病或者感染等,除了持續接受治療外,我們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一同來守護為我們辛勞工作的心臟。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傳遞正確的資訊,對於疾病的症狀、治療、預防、保養一手掌握,若您也喜歡這樣的資訊,歡迎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pyright © 2024 健康專科 Health Special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