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茶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空寂茶

日本茶道
空寂茶,日本茶道的一种,起源于东山文化时代的书院式茶室风格,以空寂作为茶道基本精神把日本茶道的精髓发展到了极致。
中文名
空寂茶
起    源
日本
创始人
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南方宗启
完成人
千利休
境    界
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

基本信息

播报
编辑
空寂茶
日本茶道的一种,起源于东山文化时代的书院式茶室风格。
提起日本茶道,就不能不提到千利休此人,千利休以空寂作为茶道基本精神把日本茶道的精髓发展到了极致。在千利休之前,日本茶道一向是贵族书院式茶道,以中国式茶席作为模式,从客厅设备、装饰、摆设到茶具无不讲究豪华的排场,摆放中国宋、元时期的水墨画和工艺品,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名画、名工艺品。千利休则一反这种贵族书院式茶道,明确将“空寂”作为茶道的审美理念。千利休强调“贫困”,“贫困”是“空寂”的本质构成。这里所说的“贫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粹贫困,而与世俗(诸如财富、权利、名誉等)相对,试图从“贫困”中感受一种超现实的最有价值的存在。因而,他将“空寂”定义为对“贫困性”的审美情趣。千利休改革书院式茶道,提倡草庵式的“空寂茶”,主要以“贫困”作为举行茶道或茶会用的特殊建筑——茶室,将其素化,即将茶室改革为草庵式的木结构建筑,且茶室面积从四铺半席缩小至二铺席乃至一铺半席大小,这样茶室内就自然充满热气,茶人容易达到纯一无杂的心的交流。茶室墙抹土,再抹上一条四五寸宽的稻草和泥土混合的涂料,多是灰土、茶褐色、暗褐色等中间色。整个茶室建筑结构简素、色彩沉静。茶室中配以同样简素、沉静的茶叶罐、茶壶和形状不匀整的粗茶碗,在茶室壁龛里挂上一轴水墨画或简洁的字幅,摆上一个花瓶,插上一朵小花或花蕾,在小花或花蕾上点一滴水珠子,这滴水珠子乍看是假的,细看确是真的,晶莹欲滴,安然地缀在上面。在茶室微暗的光线下,从这种简素、不匀整的中和、沉静的色的背后,可以想象出无限纷繁的形和无限多彩的色;从一朵花或花蕾的内面,可以想象出一朵花比百朵花更纯洁、更生辉。茶道议式开始,一切按照严格的规范动作,且带有音乐节奏感。在室内,进退跪坐双手着地移行,否则就会给人一种暴力感。主人献茶,缓慢地端起茶碗,按规范动作将茶碗正面转向客人,放在客人面前,客人端起茶碗也按同样的规范动作将茶碗正面转向主人,然后开始静静地品尝。沉浸在静寂低回的氛围中,茶人就会在情绪上进入枯淡之境,引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并且不断升华,产生一种悠悠的余韵,不时勾起一缕心荡神驰的美感,同时在观念上生发出一种美的意义上的余情。这种草庵式的“空寂茶”与能艺、水墨画一样,带有“无”的性格,实际上是企图从“无”的境界中追求一种精神美。这种美就是以茶道的“空寂”为中心的审美情趣。 [1]
由此可见,千利休贯彻于茶道中的“空寂”,是强调从“无”的境界中发现完全的、纯粹的精神,就是说物质生活纵然贫困,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充实的。千利休并没有把“空寂”看作一种消极的情绪,他从中发现了其积极的内核,努力在草庵式的“空寂茶”中重点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以中国茶席作为模式的贵族书院式的茶道的一种自己民族的新形式的茶道,以“贫困中的富有”充实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美学的角度言之,千利休的草庵式茶道,以“简素”、“狭小”和“贫困”完成了茶道这一特殊艺术以“空寂”为中心的审美。 [2]

空寂茶之简介

播报
编辑
日本茶道的这种禅性,最开始萌芽于东山文化时代的书院式茶室。这种茶室面积已经缩小到四铺半席,茶具也开始简素化,并布置画和工艺品等让茶人鉴赏,提高审美素养,这样的方式已经初具“寂”的精神性,为后面确立深刻的禅意的精神性的“空寂茶”打下基础。

空寂茶之溯源

播报
编辑
室町时代末期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南方宗启一反书院式茶道,提倡“空寂茶”,最后由千利休完成了这一茶道形式。
可以这么说,“空寂茶”的始祖村田珠光在点茶法上引进了禅趣,将禅与茶,禅的精神与茶的意味都达到枯淡的“空寂”之境。有这样一个故事,珠光的师傅一休宗纯好奇弟子珠光既参禅又沉溺于茶道,于是有一次突然将珠光手中的茶碗打落,而珠光泰然自若、气定神闲,一休忍不住称赞“禅,也在茶中!”
如此淡定从容,正是空寂之茶的精髓所在。珠光的弟子中,属绍鸥为佼佼者。
“千利休把茶与掸精神结合起来,创造一种以简索清寂为本体的“佗茶”。这种以隐逸思想为背景的茶会与足利义政东山时代流行的书院式茶会相反,一扫豪华的风气,只是邀请几个知己在一问狭小而陈设简单的屋里,利用简单的吃茶器皿,在闲静中追求乐趣。”
以上引号部分是百度百科里相关的介绍。
千利休继承了师傅绍鸥以及珠光的茶道精神,提倡自然简单的幽玄茶道,继续追求着“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之境界,强调简洁的茶室、质地粗糙的茶具,并且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创建草庵式茶室,将一时茶道的“空寂之风”带到一个空前辉煌的境地。

人文解说

播报
编辑

千利休

安土桃山时代的茶匠,出身于和泉国今市町的千宗易,先后向北向道陈以及武野绍鸥学习茶道,并参禅于笑岭宗訢,在他自言茶道的“传”是绍欧所做,“道”是来自珠光后,将珠光与绍欧的茶道艺术相融合,被后人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

黄金茶室

在追求奢华的那个属于秀吉的时代,聚乐第大阪城、伏见桃山城、黄金茶室……所有所有人们可以想象的奢华在那个时代毫不掩饰,让人忍不住将“灿烂豪华”写作这一时代的文化标志。
以“黄金”为审美,茶人们纷纷试图建立以黄金茶室为中心的茶道。黄金茶室规模很小,和珠光以来的四铺半类同,然而茶室中各种器物崭新名贵,茶具上镶刻皇室菊花图案,壁龛里悬挂名画、放置古铜花瓶,充满贵族的浮华,与通禅茶室不可同类而语。

草庵式茶室

相比黄金茶室,千利休改革的充满简单素雅的草庵式茶室与之形成强烈对比。
南坊宗启的《南坊录》中曾记载“一宇草庵二铺席,充满了空寂”。
草庵式茶室原木结构,草葺人字形屋顶,屋内外均为土墙,柱子外露,隔窗糊白纸,窗框分竹格或由苇编,一切保持自然素材的原色。茶室面积狭小,只有二铺席乃至一铺半席大小。
茶室墙壁抹土,再抹一层四五寸厚的稻草和泥土混合的涂料,多为灰、茶褐、暗褐等中间色。色调沉静平淡。
茶室内设一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多为图面大部分空白的日本水墨山水画。壁龛内放置一个素雅竹编花瓶,插一朵沾露的小花。体现素雅之感。
茶室入口矮小,任何人出入茶室都需要蹲跪经过,象征消除所有世俗偏见,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保持茶道平和安详的精神。
千利休在茶庭的设计上也主张”六分方便四分景观”。
茶室的前庭叫做“露池”,茶庭四周是围篱,中间一条园路,地形狭长,是进入茶室的必经之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配置岩石,其中置石一般是奇数,由7至15块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摆法顺其自然。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
如此狭窄的茶室和茶庭空间,如此简洁的内部摆设,却蕴蓄了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幽玄。让人进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与造化合一的古雅与空寂的禅之境界,显示了“千百妄想抛云外,一身清净万事空”的茶文化心境。
那时日本从中国引进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国贵族书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经过四五个世纪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纪,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书院式的茶道,发展为草庵式的茶道,从茶室建筑、装饰和摆设,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样式和吃茶礼仪,进一步融入禅的简素清寂的精神,俗称“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禅 一昧”的说法,茶道也因此成为修炼精神和交际礼法之道。
这些年来,我多次出入茶室,感受到茶室的特殊韵味。
草庵式茶室是原木结构、草葺人字形屋顶,内外均为土墙。窗框是苇编的,不镶玻璃,糊上白色的日本纸,一切保持原色,顺其自然。茶室都很狭窄,仅有二铺席乃至一铺席半的面积。但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
作为茶室组成部分的庭园,叫做露地,地形细长,是进出茶室的必经之路。在前庭置石灯笼和踏脚石,底部和周围缀满苔藓。踏脚石由约7至15块的奇数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摆法顺其自然,以不引人注目为度。同时种植松、竹,日本人认为松是纯洁的表现,青竹是“清寂”的表现。茶室与露地相配合,营造出一种枯淡的气氛。
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实。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比如画风,风本是无色,作为无色的色,在水墨画面却存在无限的色。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 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在柔和的线 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眼”是感受不到的。
壁龛内还置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 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一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
总之,草庵式茶室里里外外,与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 的理想是完全协调一致的。正如南坊宗启的茶道书《南坊录》所说的:“一宇 草庵二铺席,充满了空寂”。

空寂茶之精神

播报
编辑
“一盅茶,品味,禅也在茶中”
“草庵茶(珠光风格的茶道)的第一要事为:以佛法修行得道。追求豪华住宅、美味珍馐更是俗世之举。家以不漏雨、饭以不饿肚为足。此佛之教诲,茶道之本意。”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空寂本意,是表示佛的清净无垢的世界。草庵式茶道乃拂却尘芥,主客诚心相交,不言规矩和法式,惟生火、煮水、吃茶而已,别无他事。亦即佛心显露之所在也。只拘泥于礼法,则会堕入于凡俗。……皆不可悟得茶道之真髓也。”
——南坊宗启 《南坊录》
日本的茶道核心追求和、敬、清、寂。草庵式茶室与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的理想是完全协调一致的,这也正是千利休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四规七则”。“和” 指和平、祥和,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 指尊敬、互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寂” 指幽寂、苦寂,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表情庄重,凝神静气
淡泊,随缘,自然,旷达……禅的“化境”与茶的清幽空寂,自然淡雅不谋而合;茶的淡泊也与禅的平常恰恰融为一体,构成了“茶禅一味”的境界。

平衡身心

播报
编辑
如今日本茶道流派纷呈,最著名的是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家。不少茶室的内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茶道的精神本质不变,仍然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人将茶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一是作为礼仪教育,以提高国民 的文化素质。茶道是日本中小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科目,就像我国许多家庭将自己的小孩课余送去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一样,起到了修身养性的作用。此外姑娘出嫁前,还要经过特别的茶道程序训练,以作为主妇有条不紊地操持家务的基本训练之一。二是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一课,是白领阶层缓解压力、寻找 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劳的好方式。这类茶道活动,尤以年轻职业女性居多,她们在节假日或上茶道教室,或去庵堂参加茶道仪式,以达到清爽精神、净化心灵和交谊的目的。日本各寺庙也都开有坐禅班,周末总是爆满。白领阶层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利用举行茶道这种形式,进行社交活动和公关活动。三是茶道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的分科,列入了大学教程。我所熟悉的一位女生留日攻读这门课程,还荣获茶道学博士学位。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因此应该多饮此茶。来达到平衡身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