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原來真有其人?那些不為人知的咖啡廳創業故事|天下雜誌

「路易莎」原來真有其人?那些不為人知的咖啡廳創業故事

已經登錄興櫃的路易莎發布新聞說年後咖啡飲品要漲價,面對全球咖啡豆漲價以及整體成本上升,飲品漲價似乎是不得不的必然。但我私心在想,路易莎會不會忘記創業初心的成功策略──提供平價好喝的咖啡?路易莎會不會不再是我一開始認識的路易莎?

路易莎-咖啡-創業 圖片來源:截自路易莎咖啡Louisa Coffee官網
    其他

路易莎(Louisa)咖啡是在cama café之後開的。路易莎創辦人黃銘賢年輕時還在咖啡用品代理公司送貨到cama,他常跟當時的女友——「路易莎」在和平東國北教大學邊的cama 2號店(1號店在愛國東路金山南路的中華電信內)喝咖啡。黃銘賢跟前女友路易莎說:「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開這樣的咖啡店,多好。」這是cama創辦人何炳霖之前告訴我的故事(註:筆者很愛喝咖啡,也長期關心年輕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創業故事)。

當年我主要的工作是日文書轉中文書的出版編輯,但仍不改愛觀察、愛採寫的本能,幾年前曾特別要求日本出版社,讓我把cama、路易莎的故事寫在一本日文翻譯書內。在這本《小咖啡店開業故事:15家日本咖啡店與4家台灣本土連鎖咖啡店經營者的創業心路》書中,穿插當年也是小小咖啡店的cama、路易莎。

路易莎捷足先登

2021年,比cama起步晚,又比較晚開放加盟的路易莎卻捷足先登,先登錄興櫃。我想,關鍵在於路易莎供應平價的好喝順口咖啡、捨得給客人坐在店內享用,還提供插座給客人使用筆電、手機,這是路易莎勝出cama、進一步挑戰星巴克的關鍵。(星巴克不容許寵物進出,但路易莎可以)

路易莎店內提供座位給客人享用咖啡。圖片來源:莊舒淇提供

這一天,我來到Sogo忠孝店後面的路易莎,喝了一杯新推出、限期特價40元的京都培茶。由路易莎的官網,我看到黃銘賢勇於到京都的茶鄉—宇治拜訪茶農、開發日本茶品—煎茶與焙茶。

中年創業的cama要穩健走

cama的何炳霖是廣告人出身、年近半百的他在cama開創事業第二春,因此走得比較穩健。現在cama在全台僅135家店,比路易莎的500多家少了許多。

cama所做的符合正統行銷法則,要平價、好喝,就不能有座位、吹冷氣、供輕食,(但現在cama新一代的店也漸改裝潢,供應座位、冷氣、輕食);路易莎則打破這些規則,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黃銘賢一開始全心烘豆,交棒後花更多心力在經營策略上;黃銘賢的姊姊與妹妹,一個負責裝潢;另外一位自政大廣電系畢業後考上高考,在台北市政府擔任公務員。2007~2008年辭掉公職,與國中同學的男友一起在台塑後面開了3號店(我看過他們一起油漆3號小店的畫面,兩人結婚生女後,小娃娃就放在店後面的搖籃,一邊煮咖啡,一邊照顧奶娃)。路易莎大舉擴充的階段,黃銘賢的妹妹和妹婿先後離開3號店,進入總部負責行銷及烘培工作。

廣告

他們的父親由台塑集團退休,供應獨子微薄的創業資金,所以路易莎的1號店就開在台塑對面的巷子,3號店則開在台塑後面的巷子。2008年前後,我看過他們的父親在3號店幫忙送飲料、收現金;幾年後,路易莎快速展店,我新住家和平東路的加盟店店員說有看到黃爸爸來加盟店收款。

路易莎見證了年輕人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想辦法創業成功

我2006~2008年住在敦化北路、台塑總公司附近,大約在2008年前後,路易莎3號店(店的前身是另一家沒有做起來的咖啡店)開幕後,每天早上7:30就去喝咖啡,看著他們的成長。

當時3號店對面是松山區的清潔大隊,我天天跟環境維護員一起喝路易莎咖啡,一邊看書稿、一邊喝,每天清晨呼吸快樂咖啡味。我還邀請過公司就在附近的前汽車工業張董事長來路易莎喝咖啡,讓他見證一下年輕人的創業活力,可惜他「無感」。

廣告

至於在松山火車站附近開的2號店,我沒去過,是傳說中黃銘賢的前女友「路易莎」開的。她現在去了那兒,我不知道。不過這不重要了。路易莎之所以叫路易莎,是傳說中的「路易莎」去完成公司品牌登記的。

這個故事、這個小店一直深烙我心,久久難以忘懷。那個3號店門前就是一棵白千層樹(曾聽精油達人溫佑君說白千層樹味道會讓人興奮、奔跑),所以我跟鄰居約在3號店見面時就說:「小樹咖啡店見。」

3號店門前的白千層樹。圖片來源:莊舒淇提供

向喜歡的行業龍頭學創業

黃銘賢對烘焙咖啡的執著,對開咖啡店相當渴望,所以在銘傳大學唸書時,就到星巴客打工、學煮咖啡;之後,又到咖啡用品貿易公司上班,了解咖啡的貿易世界,後來又四處送貨,也接觸到許多咖啡店。

廣告

星巴客、cama都是他的創業啟蒙師,年輕的他就像海綿一樣,一直在吸收養分;他又擁有一個全家族的團隊:父母、姊妹和她們的夫婿,甚至妹夫的母親也都投入開店及訓練加盟人才。

接下來,創業14年的黃銘賢要面對的課題是,進入資本市場的下一步。當然,未來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挑戰,這是創業的艱辛也是成就來源。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本文轉載自「CSR@天下」)

相關熱門主題
關於作者 CSR@天下
關於作者 CSR@天下
我們相信CSR是台灣社會重尋信任的基礎,是企業突圍的起點,更是年輕一代對工作意義的終極追尋。 「CSR@天下」邀請您共同參與,共創台灣新價值,為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共同努力!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找回專注多工狀態 喝口原萃 休息一下 陳佳茹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