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YTR「超強」認劈腿網紅石靜 Soya首發聲感恩「在最好狀態面對一切」

美眾院撥款委員會預算草案 「擬軍援台5億美元」仍非最終通過版本

演講背板14支標的大漲 「黃仁勳類股」威力讓全網看傻眼

台灣史巨擘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

文史學者與文資團體,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處等新事證,希望搶救這片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記者余承翰/攝影
文史學者與文資團體,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處等新事證,希望搶救這片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大附近溫州街五十二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史開創重大貢獻。去年底官舍所有權人台大拆除其中一棟變停車場,另三棟也面臨都更危機,文史學者與文資團體正積極搶救,盼留住台灣重要文化場景。

北市文化局表示,去年起因該巷旁邊住戶有都更需求,希望與台大合作,依文資法先請文化局了解這些官舍有無文資價值,當時文資委員現勘後認為無價值,台大才先拆一號、三號雙拼棟。經文資人士提出新事證後,巷內雙號側官舍今明將重新會勘,單號側五、七號這棟新事證在認定程序中。

台北帝大 首批建造校舍

這些官舍是台大前身「台北帝國大學」一九三〇年建造的首批校舍,在甲乙丙丁分級屬乙種官舍,種類和近年也曾險遭拆的高等官舍俞大維故居、屬私宅的臺靜農故居不同。

關注大安區文史的台灣故鄉文史協會表示,他們早在二〇一八年就提報此區為「聚落建築群」,一直遭北市文化局冷處理。去年底赫然發現已有官舍遭拆,緊急聯合其他單位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處等新事證,希望搶救這片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

自學起家 深受國際注目

該巷中六號官舍,是曹永和從廿七歲起在此住四十二年之處。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指出,這正是曹永和在時任台大歷史系教授楊雲萍等人引薦下,進入台大圖書館工作的奮鬥時光起點。他以僅台北第二中學校畢業的學歷,自學發表眾多台灣史論文,深受國際注目,開創以台灣島為主體研究的「台灣島史」概念。

「他在三十年前就提出這種宏觀看法,改變整個對台灣歷史的觀點與學習角度,非常了不起。」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鍾淑敏表示,早期研究台灣歷史都是從台灣當做中國邊區的角度,曹永和則從台灣地理區位、海洋航路重新看待,深刻影響之後台灣史研究。

曹永和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林玉茹則說,曹永和還是荷據時期台灣史研究先驅,在自己不斷研究學習外,也鼓勵學生發表作品,眾多教導、指導學生都已是台灣史重要人物。

林玉茹說,曹永和可說是自學的角色典範,從沒有大學文憑,一路贏得國際史學界肯定,獲聘台大兼任教授、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乃至獲選中研院士,一路生命史就像凸顯台灣史從被壓抑到百花齊放的過程。她認為,台大應思考如何透過曹永和故居等價值,發揮效應來回饋社會。

台大表示,二、四、六、八號,北市府文化局還在文資審議中,台大會經文化局審查結果確認不具文資價值後,才會進一步做綜合評估。

台大 文化局 永和

延伸閱讀

外籍男子在斑馬線雜耍玩拋棒討拍 高市文化局說話了

謝國樑將裁併林右昌觀銷處成立兒少處 綠議員批摧毀文化局

議員控宰殺文化局 基市府:整合文化、觀光並進發展

吳欣岱批公開招標限制蔡瑞月舞蹈社發展 文化局反駁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北市教甄答案給錯 爆爭議才改口

今年教甄大開缺,雙北教師甄試初試剛考完,就傳出試題錯字多,爭議也多,有試題跟考古題一樣、答案卻不同,台北市甚至有考題遭指...

偏鄉學生英語過半待加強 陳學聖籲賴清德拿出實際行動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表示,112學年度偏鄉學生會考英語科「待加強」的比率高達55.2%,而賴清德總統在選前曾承諾會特別...

教長:118課綱不存在 不應為修而修

面對人工智慧(AI)浪潮,教育部日前宣告啟動下一波課綱研修前置作業,要將數位學習與人工智慧應用納入課綱,外界因此關注一一...

準公補助機制業者炸鍋 教育部揚言「要簽不簽隨便」

準公共幼兒園第三期預計本月底就要簽約完畢,不過,現在卻爆出眾多準公共幼兒園不滿教育部本次所提的調費級距與調薪補助方式,甚...

拚雙語國家 教長鄭英耀:需要30年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昨天首度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立委關注賴清德總統一手推動的二○三○雙語政策,以及賴總統擔任行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