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取消總理記者會 遭質疑羞辱李強、讓投資者更不安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人大取消總理記者會 遭質疑羞辱李強、讓投資者更不安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將不再舉行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引發外界質疑。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法新社)

今年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將不再舉行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引發外界質疑。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國務院總理李強(右)。(法新社)

2024/03/05 05:3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四日和五日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以及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即俗稱的「兩會」,但今年人大會議閉幕後將不再舉行國務院總理記者會,打破卅餘年來的慣例,引發外界質疑,認為總理地位及「兩會」開放性降低,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預定五日在人大會議發表二○二四年政府工作報告,這是他擔任總理以來首次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但全國人大發言人婁勤儉四日在會前記者會上宣布,今年人大會議閉幕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若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會舉行總理記者會。

兩會開放性倒退

總理記者會是「兩會」期間的重要活動,也是外界了解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政策的重要窗口。自一九九三年起,國務院總理每年都會在「兩會」閉幕後舉行記者會,回答中外媒體記者的提問。婁勤儉表示,取消總理記者會是因為大會新聞中心有更多新的安排,包括增加部長記者會等。但分析家認為,取消總理記者會恐代表國務院和總理的位階已遭矮化,未來李強聽命於習近平的態勢更為明顯。

「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旅美中國學者胡平告訴中央社,總理記者會是兩會唯一亮點,凸顯總理的地位和應對能力,取消總理記者會意味著總理地位降低,也意味著「兩會」開放性降低。

知名旅美中國學者鄧聿文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取消總理記者會的理由牽強,等於是公開羞辱李強,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時,「問題說多了不是,說少了更不是;問題說輕了,外界不信,說重了,讓外界對中國更沒信心」。另外,「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外界不會把李強的話當真,因此乾脆就不開記者會了。

官方香港電台引述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表示,目前各界都關注中國經濟走勢,包括中央會採取哪些重大經濟政策,但制定重大政策的中共廿屆三中全會並未在本屆「兩會」前召開,因此不召開總理記者會可能較好,以避免讓其他勢力「唱衰」中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也認為,不排除取消總理記者會是為了避免李強被問到經濟或生育等問題,造成尷尬場面;此舉等於再度降低中國透明度,雖然有助於控制訊息,但也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安。

針對外界質疑取消總理記者會恐將體現「對外不開放」的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感謝媒體關心,但「你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