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被指遺爛攤子 陳茂波:投資會有回報 下年度90億債息佔GDP 0.3% 許正宇:影響微 - 20240301 - 要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要聞

發債被指遺爛攤子 陳茂波:投資會有回報 下年度90億債息佔GDP 0.3% 許正宇:影響微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擴大發債金額,由去年提出未來5個年度各發債650億元,改為各年度發債950億至1350億元不等。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時,有聽眾質疑政府發債會遺下「爛攤子」,陳回應稱發債屬投資未來,包括發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香港園區等。至於發債後政府需定期付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昨在記者會稱,2024/25年度債息支出只佔GDP的0.3%,約90億元,對公共財政影響「相當輕微」。

本港自2019年起連年發債,財庫局昨發布本財政年度首10個月的財務狀况,截至今年1月,政府債項有1878億元。

除了每年發債,政府需每年償還早前發債款項,下年度需還款242億元,其後4個年度每年還款預算金額逐年遞增,由448億元增至1079億元,至2028/29年度所需還款額將多於發債收入。

投資綠色基建河套區

稱賣地有收入 創科有稅收經濟效益

電台聽眾張先生昨批評政府發債,「幾年後要還㗎嘛,到時你(陳茂波)都唔做啦,邊個去收拾爛攤子?」陳茂波回應稱,發債非用作支付政府日常開支,而是投資未來,日後會獲得回報,再撥出部分收入來還錢,形容是正常的財務安排。

陳茂波另回應主持提問稱,政府發債會用於投資綠色及基建項目,例如是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等,河套區亦需投資。

陳茂波之後到立法會出席財務委員會會議。選委界議員鄧飛稱,發債後政府要長期支付利息,加重政府每年財政負擔。陳表示,發債講求時機,會考慮息口情况,政府中期預測已計及發債利息支出,屬政府可負擔範圍。

選委界議員林筱魯關注如何體現基建債券和綠債的投資回報。陳茂波說,部分投資回報較易以數字衡量,例如開拓新發展區平整土地後有土地供應,賣地後會有收入。至於發展污水處理廠可帶來社會效益,而發展河套區創科用地的回報,可體現在創科產業帶來的稅收及經濟效益。

許:立會把關 財政紀律不成問題

預算案未交代政府發債利率水平、將如何釐定。許正宇昨在預算案相關措施記者會回應,發債利息視乎市况釐定,形容利息支出對公共財政影響「相當輕微」。他稱政府在中期預測交代了每年度發債量規劃,發債時「一定會考慮成本」,並視乎當時市况決定何時發債、發債多少。

基建資金流易受工程延誤等影響,被問及會否影響政府屆時還債能力,甚至需要在低地價下「賤賣」土地,許正宇稱基建長遠規劃需統籌及協調,發展時期長,當中涉很多變數,會努力確保每個環節根據規劃落實。

政府近年發債量不斷增加,外界關注會否影響政府的財政紀律。許表示,政府財政有立法會作制度把關,而2028/29年度政府發債金額只佔GDP的13%,遠低於大部分其他先進經濟體,認為政府財政紀律不成問題。

明報記者

(2024/25預算案)

相關字詞﹕發債 預算案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