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两栖纲有尾目动物)_百度百科

蝾螈

[róng yuán]
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蝾螈,是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两栖类动物的统称 [14]。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皮肤潮湿润泽,有黏性;身体有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15]蝾螈幼体靠进行呼吸,成体后鳃自动脱落,开始用肺和皮肤呼吸。 [16]
蝾螈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16]大多数蝾螈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水栖种类居住在小溪、湖泊、池塘和洞穴里;陆栖种类则躲藏在岩石、圆木下或穴居土里,甚至有些还会爬到树上去。 [17]蝾螈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水蚤等为食。 [18]蝾螈产卵的季节在3-5月间,平均每只可产卵100多枚;圈养种类的蝾螈寿命一般为20-25年,偶尔超过50年。 [19]
蝾螈的成虫可以消灭农田的害虫及蚊子 [8]也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 [10]蝾螈对科学至关重要,科学家们对其进行研究,以寻找了解所有脊椎动物骨骼发育、肢体和器官再生以及毒理学的线索。 [20]蝾螈在有尾目的472种物种中,有353种被列入了《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IUCN)中。农业发展对栖息地环境的改变是蝾螈面临的主要威胁。 [21]
中文名
蝾螈(rongyuan)
别    名
四脚鱼
拉丁学名
Cynops
二名法
Pogona vitticeps
动物界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滑体亚纲
有尾目
亚    目
蝾螈亚目
蝾螈科
蝾螈属
分布区域
全球温暖淡水和沼泽地区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蝾螈,是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的两栖类动物。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幼体靠鳃进行呼吸,成体后鳃自动脱落,开始用肺和皮肤呼吸。
睾丸豆形,分为3叶,中间的1叶较大。早期幼体在眼右后下方有棒状平衡枝,外鳃3对呈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腹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1-2] [8]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大多数蝾螈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水栖种类居住在小溪、湖泊和洞穴里;陆栖种类则躲藏在岩石、圆木下或穴居土里,甚至有些还会爬到树上去。 [9]
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分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息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 [4]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蝾螈在陆地上冬眠也可全年在水中生活。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要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温度到摄氏零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蝾螈视觉较差,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才会露面。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流和池塘。蝾螈主要依靠嗅觉捕食,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主要以蝌蚪、蛙、小鱼、水蚤等为食。
蝾螈无论在地表、树上、或是地下都能用它们短短的四足十分缓慢地爬行。它们可以用前足或者趾尖在池塘底部泥泞不堪的表面上行走,借助摆动尾巴来加快行走速度。
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4] [10]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本目动物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蝾螈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北欧向东至乌拉尔山,南欧,非洲的西北角,小亚细亚,亚洲南部和东部(印度北部和中部、越南北部至中国秦岭以南),北延至墨西哥北部的热带地区;还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蝾螈属分布于中国及日本。 [2] [8]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蝾螈产卵的季节在3-5月间,卵产于静水中,非繁殖期陆栖或水栖,卵数多,卵粒小,卵胶囊椭圆形,平均每只可产卵100多枚;陆栖螈在陆地上产卵,幼虫的发育在卵内就会进行。当幼体影化出来后,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缩版。水栖蝾螈在水中产卵,卵化后成为像蝌蚪一样的幼体,最终幼体将失去鳃,变成成年的样子。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但有些水栖蝾螈不能完全发育成熟,尽它们能达到生理成熟并能繁殖,但仍保留些幼体时的外貌。圈养种类的蝾螈寿命一般为20-25年,偶尔超过50年。 [2-3] [8] [11]

人工养殖

播报
编辑
容器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6]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残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1~2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6]
食物
蝾螈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在超市购买冷冻虾,解冻后切成小块喂食,或者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6]
注意事项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2]
其他
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特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4]

下级分类

播报
编辑
蝾螈亚目包括3个化石科和7个现生科,中国只有蝾螈科,该科现今约有15属61种;秦岭以南中国已知有6属约21种(含两个亚种),蝾螈属在中国现有4种(含两个亚种)日本有两种。 [2]

保护级别

播报
编辑
蝾螈
国内大鲵、瑶螈属、棘螈属疣螈属等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4]蝾螈在有属目的472种物种中,有353种被列入了《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IUCN)中。
  • 主要威胁
农业发展对栖息地环境的改变是蝾螈面临的主要威胁 [13]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蝾螈的成虫可以消灭农田的害虫及蚊子,也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还可药用。 [8] [10] [12]
  • 再生能力
蝾螈对科学至关重要,科学家们对其进行研究,以寻找了解所有脊椎动物骨骼发育、肢体和器官再生以及毒理学的线索。
一种被称之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蝾螈的再生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帮助科学家控制这种过程,甚至能够将其应用于人类。如果巨噬细胞被系统性剔除,蝾螈便会失去肢体再生能力,形成疤痕组织。
此前一度认为巨噬细胞不利于再生过程。这项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愈合的早期阶段没有巨噬细胞的参与,再生就不可能出现。需要研究巨噬细胞如何促成再生过程。
蝾螈的组织再生过程不会产生疤痕,几乎复制受损前的部位。将蝾螈视为再生的一个模板。除了拥有治愈受损脊髓和大脑损伤这样“圣杯级”的应用外,研究蝾螈的愈合过程还有助于研发一系列新疗法,用于治疗大量常见疾病,例如心脏病和肝病,这些疾病都与纤维化或者疤痕联系在一起。蝾螈不仅能够再生肢体,还能再生体内的器官。科学家们发现,蝾螈的再生肢体的细胞具有部分的记忆功能,正是这些记忆功能可以再生出新的骨骼、肌肉与神经组织。对蝾螈体内记忆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类截肢的再生研究。
蝾螈
研究无疤痕治愈手段能够大幅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研究显示很多动物都有再生能力,但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关闭了这种能力。 [5]
2022年9月2日,全球首个蝾螈脑再生时空图谱问世,找到了蝾螈脑再生过程中的关键神经干细胞亚群,揭秘蝾螈大脑自行恢复过程 [7]

动物文化

播报
编辑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了,兜着走。
蝾螈大多体色鲜艳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 [4]

保护活动

播报
编辑
2023年11月消息,为保护濒临灭绝的蝾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发起一项筹款活动,人们只需要花费600墨西哥比索(约合250元人民币)就可以“云领养”一只蝾螈。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