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月入近4萬 手持3層物業想提早退休 如何增加被動收入?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40209

理財個案|月入近4萬 手持3層物業想提早退休 如何增加被動收入?

博客

發布時間: 2024/02/09 08:30

分享:

分享:

提早退休是任何人的夢想,今次個案家庭月入逾8萬元,雖然擁有三層物業加兩個車位,但要供樓、又要供書教學,因此想增加被動收入。

公務員人工穩定亦普遍高於全港中位數,自然對未來有更大的憧憬,有足夠條件下,提早退休是任何人的夢想。今次個案家庭月入逾8萬元,雖然擁有三層物業加兩個車位,但要供樓、又要供書教學,因此想增加被動收入。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 讀者︰

想請教:我和老公均是舊式公務員(只是普通公務員),大家都有長俸。還有10年8年就退休。

本人月入差不多4萬,老公則4萬5左右,他剛升職,還有point升

住緊的私樓現大約值港幣900萬,按揭還欠港幣4百幾萬,現每月供港幣3萬幾。 預期供樓到老公62歲,即退休後兩年還要供款。

現有以下物業已全數付清不用供款︰

  • 一層位於離島物業用作退休後住,現值大約三百幾四百萬(沒有租出,現作渡假用途)
  • 兩個車位共值大約港幣170萬左右(兩個都租出,每月租金共收$5100)
  • 美國樓現值大約13萬多"美金",每月淨穩定租金收入$650"美金"(已扣除所有開支)。
  • 兩份以英磅及澳元掛勾之基金共值大約港幣一百萬(每月共收大約4千幾港幣利息,用作隨時可供兒女作外國讀書之用,所以不敢郁動)
  • 另有幾隻月供香港股票,現值共大約港幣70萬左右,可隨時賣出或繼續keep住,因股息不是太多,每月計平均一千元港幣都冇。

本人有意想換美股收息,例如買S&P500 / 可口可樂。。。但不知是否值搏!?

本人希望提早退休(但老公會繼續工作)想請問有何方法再增加每月穩定收入可用來供樓?

或若本人再做多兩三年才退休,有何方法再增加被動收入?

因還有對18歲(有機會以後還去外國讀書)和15歲子女要供養,提早退休不知可行與否!

離島屋不打算不捨得出租,因怕租金收入不敷將來要修輯費用,寧作渡假用

 

  • 龔成︰

要增加被動收入,好簡單,只要你加大收息資產比重就得(例如收息股、債券(A級)、年金等)。

不過,你首先要計算清楚退休後,你生活洗費是多少,才可以知道現有資產,能否達成你目標。

例如你退休後,想每月有6萬收入,用股息率6%計,你就必需有1200萬本金才可以做到。

另外,你子女升學這類一次性開支,你再要加入考慮之中。當需要200萬,那你目標就是向本金1400萬努力。

你現時的有一離島物業,你表示打算退休後住,但這樣始終浪費了現金流。其實,如果你只是打算收不久住下,你可以在試住一段時間後,將物業出租,只要你小心選租客就可以,能夠支付出維修費,同時,如果將得到的現金流,用作租下酒店住,比起你渡假用,其實現金流會較理想。

另外,你本身有車位及外國樓。

其實,當你退休時,建議檢視整個財富組合,現時見你物業的比重都不少,所以你可以在退休前的10年,建立一些物業以外的資產。同時,當你退休時要檢視物業比例,如果較多,其實可考慮賣出部分,轉一些收息類的資產,除了可以提高你現金流外,也可以令你組合更平衡,風險減少。

由於你地距離退休尚有多年時間,現有新資金建議買一些平穏增長股,去將財富升值。

平穩增值股,例如指數基金,美股如(VOO)、港股如盈富 (02800) ,另外再加:美股如巴郡(BRK.B)、蘋果公司(AAPL)、迪士尼(DIS)、Costco好市多(COST)、麥當勞(MCD)、可樂(KO)、港股如中銀 (02388) 、港鐵 (00066) 、恆基 (00012) 、港交所 (00388) 、領展 (00823) 、長建 (01038) 等。

一來可以提升退休時本錢,另一方面你現時資產比較著重於物業類,會有集中性的風險,所以有必要提升其他類別資產的比重。

到你退休時,用這些本錢(包括現金、物業、股票、車位等)去轉換成收息資產,好似收息股、債券(A級)、年金、定息產品、或者保留物業收租,去創造現金流,咁就可以。當然,我明白你地有機會前後腳咁退休,但係大概念架計法,都係類近。

至於子女開支部份,你睇翻佢地會用架時間,如果只係1,2年左右,就最好用現金,或者高穏定性和流動性架資產去持有(例如定期存款),會較為穏當。

【本文獲龔成授權轉載】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80後百萬富翁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