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受害者實名舉報非法沽空害死港股

◆王揚斌指,港股被濫用沽空機制盛行,價值投資者大都已經逃離港股,這將影響創科企業再融資和未來的長期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王揚斌指,港股被濫用沽空機制盛行,價值投資者大都已經逃離港股,這將影響創科企業再融資和未來的長期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王揚斌表示,阜博經常遭到類似的沽空攻擊,公司難以吸引融資。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王揚斌表示,阜博經常遭到類似的沽空攻擊,公司難以吸引融資。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打擊價值投資 影響創科融資發展

  近兩年港股表現欠佳,指數與成交情況均跑輸全球主要市場,甚至有分析師形容「港股已死」。市場人士分析其中眾多原因,包括環球經濟不理想、新冠疫情打擊、美息急升、中美角力令外資減少投資港股等等,但有科創企業的老闆直言,造成港股今日頹勢,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的「非法沽空」活動相當嚴重。根據法例,港股不可以「無貨沽空」(又稱裸沽空),但現時香港仍有不法之徒藉着裸沽空的勾當賺取暴利,令大量港股不斷向下炒,而且一沉不起。不單香港股民慘被「陰乾」,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北水」亦被「割韭菜」。有基金經理表示,若情況不改善,港股的投資價值將會喪失,日後在投資配置上,大家都會盡量減配甚至避開港股。◆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上市公司阜博集團(3738)主席王揚斌對香港文匯報爆料表示,他的公司就深受裸沽空活動所害,阜博也是首家向證監會實名舉報問題的公司。他說,港股被濫用沽空機制盛行,價值投資者大都已經逃離港股,這將限制創科企業再融資和未來的長期發展。「創科企業相較傳統行業,更依賴大規模的資金支援,需要通過不斷融資實現發展目標,而長期價值投資者的信心備受打擊,對創科企業發展來說無異釜底抽薪。」他舉例指,「A股較H股的溢價差多年來一直持續擴大,由2013至2019年期間的19%,提升至2020至2022年的39%,而恒指的表現與交投,同樣跑輸全球主要市場,顯示出港股環境有異常,其中創新科技企業市值普遍過低,融資成本急劇提升,多數企業反映有融資困難問題。」

  上市公司股價偏離基本面

  以阜博為例,「我們在與內地投資機構、中東投資基金等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許多基金經理和分析師直言,看不懂當前的港股市場表現,因無法按照公司的基本面來分析判斷決策投資,認為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股價,已完全偏離基本面,更認為目前港股已成為少數濫用沽空者的樂園,完全不適合價值投資者。」他說。

  王揚斌指出,港股目前出了大問題,不少股份價格愈炒愈低,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的非法沽空相當嚴重,他同時懷疑監管當局的執法明顯不足,促使港股被大面積向下炒,現時弱勢已成,實難扭轉。

  港股5月日均成交僅1010億

  以港股今年5月份為例,日均成交額僅得1,010億元,可說是甚低水平。回顧2019年黑暴期間,港股日均交投由之前1年的1,074億元跌至871億元,到2020年港股日均成交已大幅反彈至1,294億元,2021年有關數字更高見1,667億元,是近年來的高位。可惜其後港股成交大為收縮,2022年的日均成交減至1,249億元,到今年首5個月,日均交投只剩1,189億元,當中5月份的日均成交更只得1,010億元,可見港股成交下跌已成趨勢。

  但同時,今年首5個月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日均成交額為1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3億元大升23%。數據顯示,資金仍然願意在淡市下流入香港的ETF,但就是減少買賣香港正股,反映部分港股令人卻步。

  打擊創科來港上市積極性

  王揚斌直言對香港市場出現濫用沽空的情況深痛惡絕,「規則上,香港是不容許裸沽空的,沽空的投資者需要手上持有股份,才可以沽空股份,但有不法之徒涉嫌透過捏造交易結單,誤導一些經紀行執行非法沽空交易。」此外,「大鱷」更在沽空後,利用香港或海外證券賬戶,以高頻交易推低相關股價,再利用社交平台或網上股票交易平台,散布有關股份的虛假消息打壓股價,從而非法牟利。如此「惡意沽空」,與「唱高散貨」的犯罪手法相類似。

  王揚斌以他的公司為例,阜博經常遭到類似的沽空攻擊,股價愈炒愈低,令他的公司難以吸引融資。有基金經理向他表示,阜博的業績其實相當好,但股價如此走勢,實在難以吸引他們入場。他透露,遇到此狀況的公司,絕不只阜博一家,特別是創科公司,資金需求殷切,若給非法沽空擾亂了融資計劃,將打擊創科公司來港上市的積極性,最終減低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