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巴士園區」開工!成運全台跑第一,年產上看2萬台、搶攻全球的武器是什麼?|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電動巴士園區」開工!成運全台跑第一,年產上看2萬台、搶攻全球的武器是什麼?
「電動巴士園區」開工!成運全台跑第一,年產上看2萬台、搶攻全球的武器是什麼?

台灣設定2030年1.5萬輛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吸引成運汽車、華德動能、鴻海等業者積極搶進。跑最快的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7日在彰化二林舉行「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動土儀式,第一期建廠將投資18~25億元,預計2024年底完工,估年產能達2萬輛,建立台灣電動巴士下游供應鏈,創造約5千億電動巴士產值。

成運汽車_彰化二林電動巴士園區
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7日在彰化二林舉行「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動土儀式,第一期建廠將投資18~25億元,預計2024年底完工。
圖/ 陳映璇攝影

2026年攻全球電巴10%市占,靠整廠技術輸出、零組件銷售出海

典禮上冠蓋雲集,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彰化縣長王惠美都出席。「 這是在亞洲地緣政治下,全亞洲中國以外,規模最大的電動巴士產業園區,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點出此廠的重要性。

為推動國產電動巴士,自2020年起交通部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目前共兩款國產電巴車型已落地,成運汽車(下稱成運)身為電動巴士國家隊一員,預計到今年累積交車將達350輛,明年上看千輛。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
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表示,這是在亞洲地緣政治下,全亞洲中國以外,規模最大的電動巴士產業園區。
圖/ 成運汽車

不過,全台市區公車汰換電動車約1.5萬輛規模,待彰化二林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完工後,將衝刺外銷, 透過整廠技術輸出、銷售車輛零組件,整車則在當地組裝,目標2026年拿下全球電動巴士10%的市占率

攜手國內供應鏈,電巴產業園區第二期將蓋馬達、電池廠

成運汽車將建立出海口,攜手國內上下游供應鏈合作。吳定發指出,成運已和緯創、大同、東元、台塑、義隆、公信、飛宏、起而行、格斯等47家廠商對接,欲打造國產電動巴士。

成運預計今年累積交車達350台,三電系統中的電池、馬達過去成運導入日本東芝Toshiba、德國ZF輪邊馬達,預計9月出貨的電巴將採用東元的國產馬達,以每月20至25輛的數量出貨,明年提升到每月50輛。

但國產電芯進度較緩慢,由於成運是使用LTO鋰鈦電池,國內包含台塑新智能、格斯科技都積極跟成運洽談合作,但目前國產電芯生產品質還不符合電巴的性能需求,電池業者仍在努力中。

成運汽車_彰化二林電動巴士產業園區
成運汽車將建立出海口,已和緯創、大同、東元、台塑、義隆、公信、飛宏、起而行、格斯等47家廠商對接,欲打造國產電動巴士。
圖/ 成運汽車

據了解,20公頃的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分成兩期投資,第一期將建車輛生產廠,投資為18~25億元,預計明年底完工;接著進入第二期建置馬達與電池生產線,馬達將與國內自主研發車用馬達的業者合作, 電池預計和日本東芝Toshiba合作,後續將在園區建置年產能達1GWh(百萬度)的鋰鈦電芯,及電池模組與電池包生產線 ,兩期總投資保守估達75億元。

建立海外出海口,瞄準日本、印度、美國

海外市場則瞄準日本、印度、新加坡、巴拉圭等市場,成運總經理吳忠錫表示,日本市場進度最快,透過和日本巴士公司兩備集團合作,兩備有350輛巴士汰換需求,成運最快明年第二季在日本上市,導入7米電巴產品,未來日本市場每年交貨500輛。

印度目前瞄準清奈、孟買兩大城市,清奈明年有500輛汰換需求,孟買當地到2040年達2萬公車汰換電巴的需求,成運已和當地政府洽談,初步規劃每年出貨300輛的目標。另外一大市場美國,成運會透過今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議,赴美與華美銀行與兩家車廠對接。

成運汽車_彰化二林電動巴士園區
成運汽車將在彰化二林建置20公頃「電動巴士產業園區」。
圖/ 成運汽車

事實上,在成運登高一呼打造國產電巴供應鏈前,過去中國在電動巴士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包含比亞迪、宇通、中通都是中國知名電巴製造商,但隨著中美關係緊張、去中化浪潮下,剛好成為台灣電巴進攻國際市場的機會點。

為搶攻全球10%市占率,除了地緣政治推一把外,吳忠錫對自家技術信心滿滿,除了一般常見的低地板電動市區公車,今年4月成運首度推出全國首輛「電動城際巴士」,每日行駛里程可逾500公里,採用快充技術,充電從20%至80%僅需15分鐘,預計年底量產,明年上線營運,「我相信在非紅色供應鏈趨勢下,成運在亞洲電巴絕對會是重要的咖。」

延伸閱讀:全台首座GWh電池芯工廠啟用!8歲的格斯有何本事超車鴻海,還打入國際?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電動車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灣國際新星孵創計畫開跑! 結合LINE、Google等國際品牌與產業資源,讓世界看見臺灣新創
亞灣國際新星孵創計畫開跑! 結合LINE、Google等國際品牌與產業資源,讓世界看見臺灣新創

創新,是國家前進的最大動力。近年來,臺灣新創蓬勃發展,屢屢在國際舞台創造佳績。而於5月20日上任的總統賴清德,亦積極投資下一代創新科技,期望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讓臺灣的新創能量被世界看見。

對此,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持續推動「新興數位內容技術人才培訓與國際合製推動計畫」,並為了呼應國家重點擘劃的大南方政策,今年特別結合產業資源和國際平台品牌,推出為期半年的「亞灣國際新星孵創計畫」,致力透過業師輔導與團隊初選、亞灣新星孵創大會(Pitch Day)、國際競賽、開發者大會、創新創業落地等豐富資源和階段性的輔導,加速新創團隊落地創新數位內容和產品的速度,並接軌國際。

計畫採團隊制,分為「遊戲」和「數位」兩組,只要是成立時間在七年內的新創團隊,亦有成品(發行兩年內)或半成品的數位遊戲、數位內容科技產品或服務概念,都歡迎報名參加。遊戲組主要瞄準開發具有創新、互動和娛樂性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家用遊戲機遊戲開發的團隊;數位組則聚焦數位內容科技相關技術,在所在領域推出的創新應用服務與產品,並不限任何特定的科技類別。

報名資格.jpg
圖/ 台北市電腦公會

產業龍頭、國際平台業師齊聚 分享第一手經驗

團隊報名後,首先會接受強大的業師群輔導,像是來自Google、LINE等國際平台的業師,會針對Google廣告投放、YouTube社群行銷、Google Cloud、AI、LINE 生態系與平台資源等議題,提供新創團隊進入國際平台的輔導;計畫也與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TGDF)合作,透過邀請海內外的開發者,以現場實體、線上演講的方式,向新創團隊分享第一手開發經驗。對於AI 輔助創作和應用、發行商業授權談判等熱門議題,計畫也會安排專家與熱愛遊戲的開發者、產業廠商,進行交流。

投影片2.jpg
圖/ 台北市電腦公會

而經過業師初選、進入亞灣新星孵創大會(Pitch Day)後,則有來自國際平台、產業龍頭的高階經理人評審,針對團隊的創新性、市場潛力、技術實現和商業模式等各個面向,提出寶貴建議。通過提案的團隊,不僅能獲得5萬元的創業提案支持經費,還享有前進Google Hatcher Show孵創計畫和LINE PROTOSTAR 新星計劃的綠色通道。同時,團隊也能參加2024的亞灣開發者大會,尋求創業資金、商業合作的各種可能。

除了Google Hatcher Show、LINE PROTOSTAR、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TGDF)、亞灣開發者大會等資源之外,亞灣國際新星孵創計畫另外會透過方方面面的創新創業資源,例如高雄夢想方舟(CG Ark)、專業設備,以及市場推廣、企業媒合、國際工作坊、技術課程等,輔導新創團隊落地亞灣、接軌國際。

本計畫即日起徵件至113年6月21日止,6月3日將辦理徵件說明會,歡迎有興趣的新創團隊一同參與瞭解!一同壯大創新能量,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無限可能。

6/3 說明會報名連結:
https://seminars.tca.org.tw/D18n00262.aspx

計畫報名連結:
https://seminars.tca.org.tw/D18n00254.aspx

瞭解更多資訊:https://seminars.tca.org.tw/D18n00254.aspx

【申請須知、提案規劃書範本、懶人包下載】

報名方式.jpg
圖/ 台北市電腦公會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