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哪個好?檢查目的、運作原理說明
更新日期:2024/04/22 15:14:20  維護人員:林彥齡
健康新知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哪個好?檢查目的、運作原理說明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哪個好?檢查目的、運作原理說明

以目前的醫學來說,影像學檢查在疾病篩檢及診斷扮演最關鍵的角色之一。而常見的項目有: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多種檢測,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及不可取代性。故應按照疾病特色,請醫師安排最適當的檢查。其中,最常被使用且討論的就是「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現在就來簡單介紹這2者的原理與特色吧!

秀傳醫院-七彩夢幻MRI(磁振造影)檢查儀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運作原理介紹

醫學影像學中常用的診斷工具-電腦斷層 &核磁共振,主要是透過運用不同的物理原理來獲得影像信息,其詳細說明如下:

電腦斷層(CT)原理

此為藉由環繞身體之X光球管取像,並經由電腦後處理形成最終之影像。另外,因應部分臨床需求,例如:評實體病灶之血管,或為了增強影像組織對比之目的,為求更精確獲的診斷則會需要注射顯影劑。一般常見應用在:頭部、頸部、胸腔、腹部和盆腔部位。

核磁共振(MRI)原理

射頻脈衝使受測物接受能量,之後解除射頻脈衝。此時受測物會回復到平衡態而散發出能量。藉此因受測物不同組織散發能量的速率不同,進而判斷不同組織的位置;再者藉由影像切面,垂直或平行於人體的長軸,提供了三種切面空間:軸切面、冠切面及矢切面,以進行精密的分析。此檢查是一種安全、準確、無創傷、無輻射,且對人體無害的精密性的高階影像學檢查。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差異比較表

名稱

電腦斷層掃描儀

磁振造影檢查儀

英文名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原理

為藉由環繞身體之X光球管取像,並經由經電腦運算處理得到立體影像

於高磁場環境下,利用無線電波激發人體內氫原子,讓它產生共振訊號,並經由電腦軟體運算得到三種切面空間的精密影像

因應部分臨床需求,例如:評估實體病灶之血管,或者為了增強影像組織對比之目的,為求更精確獲的診斷,則會需要注射顯影劑

視診斷需求,會利用顯影劑取得組織對比

應用

一般多運用於頭部、頸部、胸腔、腹部和盆腔部位

一般多運用於乳房、頭部、頸部、脊椎、腹部和盆腔部位

  • 超高解析度0.023mm
  • 超低輻射劑量82%
  • 掃描速度0.029秒
  • 16公分寬排探測器
  • 七彩夢幻仙境-紓壓受檢
  • 可享受如劇院般的體驗
  • 廣口徑、減少壓迫感
  • 超長照野、縮短檢查時間
  • 低度噪聲量、降低86%
  • 全身快篩、腫瘤病灶突顯

檢查時間

視檢查範圍

約5~15分鐘/一個部位

視檢查範圍

約40~70分鐘/一個部位

檢查過程

平躺

平躺

環狀式

環狀式

噪音小

環狀式

輻射線

優勢

檢查時間短,是診斷早期的肺癌篩檢的利器,對於心臟血管鈣化分析具良好的檢查效果

對軟組織及骨骼、腫瘤、血管、肌肉韌帶有很好的診斷效果,是一種無輻射、非侵入性的高階影像學檢查

禁忌

發育中的孩童、懷孕婦女

裝有心律調節器者、患有幽閉恐懼症或無法久躺者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檢查前注意事項有哪些?

 

電腦斷層檢查前準備

由於電腦斷層檢查含中會含有游離輻射,故每次檢查輻射劑量皆經過控制,但若為多次重複照射的話,仍可能會相對增加長期癌症之風險。對於孕婦及小孩之影響相對較大,故如疑似或確定懷孕者,請事先告知健康管理中心及影像醫學部的醫護人員。

核磁共振檢查前準備

1. 若是原先就裝有金屬異物於體內,例如:氣管插管、人工角膜、避孕器、心臟節律器等等,須先向相關醫護人員告知,以確認可否進行此項檢查。

2. 患有幽閉恐懼症、癲癇症、或容易燥動而不能配合的患者,可能需鎮靜處理後再做檢查,或是更改檢查項目。

3. 進入掃描室前,必須卸除金屬物品,例如:手機、手錶、髮夾、手飾、小刀、磁性記錄卡、信用卡、金屬飾品、腰帶、活動假牙、義肢、金屬鈕扣、助聽 器等其他金屬物品。


檢查進行中注意事項|秀傳健康管理中心為例

1. 需請受檢者平躺在檢查機台上,並在檢查過程中須配合放射師指示。一般來說,檢查時間約 40~70 分鐘,可依照檢查部位、由醫師評估檢查是否須施打顯影。 

2. 七彩夢幻-核磁共振,檢查過程以紓壓方式呈現,讓受檢者享受如劇院般的體驗。過程中屬低度噪音,對聲音敏感者,可告知放射師將提供耳塞加以防護。

3. 檢查過程中有任何不舒服,可立即呼喊放射師,請放射師即協助幫忙。 

4. 若有「幽閉空間恐懼症」者,請事先告知放射人員及檢查放射師。

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常見QA

Q1. 哪種影像學檢查比較好?

其實,每種檢查都有其優缺點及不可取代性,我們應按照疾病特色請醫師安排最適當的檢查。

Q2. 哪時需要打顯影劑?

顯影劑也就是對比劑,一種在醫學影像檢查中使用的物質通常用於增強影像的對比度,使組織和器官在X光、CT(電腦斷層掃描)、MRI(磁共振成像)等檢查中更容易可見。顯影劑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包括:

 

含硫酸銀

主要用於消化道X光檢查,常以口服或灌腸方式,從而更清晰地顯示消化道的輪廓

含碘顯影劑

可以注射入血管系統,增強血管和器官的影像,多用於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

含釓顯影劑

能夠提高組織的MRI信號,增強影像對比度,用於磁振造影檢查。

將依檢查的目的,顯影劑施打可增進器官、血管或組織的可見性,提供醫師完整影像以診斷疾病


Q3. 檢查後顯影劑會殘留嗎?有不良反應怎麼辦?

顯影劑會通過尿液或排便消除告知進行影像檢查後可多喝水,有助於清除體內顯影劑。然而,少數約十萬分之一病人可能發生嚴重之過敏,如喉頭水腫、氣喘、血壓降低、心肺衰竭休克及猝死等情形,需立刻前往急診。

 

且「碘顯影劑」是有可能對甲狀腺產生影響,對於甲狀腺功能異常,特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建議與醫師討論施打顯影劑的必要性。對於腎功能異常病患在接受磁振造影檢查時,如需注射之含gadolinium顯影劑,可能誘發腎因性全身性硬化症,有急、慢性腎病變患者請與醫師討論接受此檢查之必要與風險。以及哺餵母乳之女性若接受含「釓」顯影劑注射,建議暫停哺餵24 小時。

Q4. 檢查有輻射嗎 ?

電腦斷層有輻射,但基本上只要不要短時間內多次檢查,通常不會造成傷害(孕婦、小孩要特別注意);而核磁共振則沒有輻射問題。隨著時代進步,高階影像學檢查越來越多雖然能簡單陳述其中的特色及差異,但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檢查本身原理很複雜,還是要經過秀傳醫師評估安排適當的檢查,才能避免浪費或是不必要的傷害。

 

 

作者:陳浥珩醫師     參考編輯:林彥齡

現任: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一般外科主治醫師/IRCAD 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講師

 

經歷:
中華民國消化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彰化秀傳醫院消化外科研究醫師
彰化秀傳醫院外科部總醫師

 彰化秀傳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專長:

皮膚、皮下及軟組織腫瘤之手術

膽結石手術

 疝氣手術

腸胃道疾病

 

腹腔鏡微創手術

 

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之微創手術



粉絲
專頁

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

LINE
官方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連絡
我們

健康預約專線
04-7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