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上班了⋯⋯」按下鬧鐘的那一刻起,這週的生存遊戲開始!

一天平均按兩次貪睡模式、擠進早晨的捷運、在到點前打卡,再打卡下班然後⋯⋯回家。每當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把包包一放、呈大字躺到床上的那一刻好像就是人生最幸福的瞬間了,但偶爾,當時間慢了下來,還是會覺得生活除了工作,好像還是少了些什麼?

那些少了的快樂,該怎麼獲得?

要解決「少了什麼」,對很多人來說,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花錢」。打開皮包付錢、刷卡簽單的那一刻,那個一瞬間的快感,會讓我們感覺到滿足,好像一整天的勞累得到了犒賞、獲得了「快樂」,但再過幾天,你可能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那麼需要那個東西。

因購物而生的存在感很難長存,那我們該如何延長快樂的有效期限?

人生真正的快樂源自於我們記憶中所「經歷」過的事情——也就是人生的經驗。

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家 Tom Gilovich 的研究指出,人類在購買某樣東西或是來個冒險旅行時所獲得的快樂程度是相同的,但是在「旅行」時所經歷的回憶是會長期環繞在我們腦海中的。一個物品最後都會變舊、甚至損壞。但經歷,也就是回憶,在我們回味的時候總是能帶我們回到當時的時光,再一次品嚐那時的感受。因此,別再只是花錢買東西,試著把錢花在能長存快樂又紓壓的「經驗」上吧。

然而,有哪些「經驗」能同時做到令人心情愉悅又減壓的效果呢?你可以先嘗試看看下面這5個入門款經驗:

#1 看海

海洋生物學家Wallace J. Nichols指出,我們腦袋中都擁有「藍色空間」,當人們接近「水」,像海邊、瀑布、湖邊等,都可以帶給我們心靈放鬆與平和的感覺。(Photo via Unsplash

你知道海浪沖刷岸邊的聲音,腳趾間沙子的觸覺,以及海的氣味,其實對生活有很多益處嗎?根據臨床心理學家Richard Shuster的說法:「看海確實能改變我們腦波的頻率,還可以使人處於一種舒緩、溫和的冥想狀態。」下次當鬱悶來襲時,就跳上車,到海邊走走吧。

#2 烘焙、烹飪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經過漫長的一天工作後,自己下廚做晚飯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是一件想都不願想的苦差事。但偶爾走進廚房、親手烹飪不僅沒有想像中困難,甚至有助於壓力管理、情緒調節。培養做做飯、做點心的興趣, 大腦會自動從「工作模式」轉換為「家庭模式」,讓吃飯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也是休息、療癒、充電的個人時光 。不過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下廚變成任務、變得有負擔而失去放鬆精神的本意。

#3 挑戰、突破自我

尼采曾說過:「幸福是力量增大的感覺,它能克服各種阻力。」或許對於那些喜愛潛水的朋友來說,往水壓深處潛去,也是一種幸福。(Photo via Unsplash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著正確解答,但就心理學家研究:擁有「不確定感」其實是件好事,那代表著成長的空間,然而當不確定感過了頭,人常常會忘記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拿破崙希爾曾說:「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就別要求別人會相信你。」想要重拾快樂與信心的你,可以去挑戰看看讓你有「突破自我」感覺的活動,像是高空跳傘、跑馬拉松、滑雪或深潛等,雖然可能要花點小錢,但從「不確定感」到「完成」,會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4 當志工、捐款

親自到流浪動物之家去照顧浪浪們,或是透過小額捐款,藉由這些舉動都能讓人在看到浪浪的笑容後,也感到心靈療癒。圖為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與「浪浪別哭」合作的浪浪公益活動。(圖片來源:Instagram

「施比受更福」雖然聽起來很八股,但如果有一句話能流傳至今,想必一定也是有其厲害之處吧!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 Elizabeth A. Segal 指出:「對人慷慨、付出關懷會減少我們專注在自身狀態上的時間 ,停止過度自我放大, 焦慮指數與壓力水平相對也會降低 。」

因此與其當個「索取者」,不如偶爾化身「給予者」,定期捐小額,到育幼院、流浪動物之家當志工,在幫助孩子與萌萌動物之餘,又能療癒身心靈。

#5 看本書、看場電影

[caption id="attachment_14935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看書除了讓你變聰明,閱讀本身也是一個減壓利器。這個效果不分書籍類型,只要是你喜歡的,都能讓大腦平靜、排解壓力。而「看電影」也可以是種療方,甚至有個心理療法就叫「Cinema Therapy」(電影治療),說明看電影能有助於情緒的釋放、也能在問題與現實的夾擊下,給予我們一段休息的時間。當你又快被生活壓力撂倒時,逛逛書店、買本書或是看場電影,你會發現:「快樂,或許沒那麼難。」

回憶很美但花錢心痛?試試「回憶記帳法」重溫快樂

雖然在經驗上的花費為生活帶來了不少快樂回憶,但經驗摸不到,花費卻是可見的,要怎麼做才讓這些花費成為生活中隨時可感受的回憶?很簡單,把回憶一起記帳就好!

雖然一聽到「記帳」,可能會覺得這是件麻煩事,但現在有許多銀行APP都有自動記錄信用卡、轉帳等消費內容的功能,像是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APP,在自動記帳之外,還能在消費明細裡加入留言與照片,讓「回憶記帳法」輕鬆執行。

所謂的「回憶記帳法」就是將你的心情在備忘錄寫下,或加張照片,讓回憶一起記錄到消費明細中。圖為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APP。

一方面讓「經驗」取代「物品」,像是騎去看海的那筆油錢,如果用「看海散心」取代「油錢」,是不是比起一時的支出,更像是一輩子的收入?另一方面,不用特別寫日記也能讓回憶長存,好比說在食材費的備忘錄寫下「他喜歡吃的馬鈴薯」、「比起飯,他更愛的烏龍麵」,那晚的料理就不再只是食材的組合,更多的是你與那位吃著你料理的人的共同回憶。最後,還能在回顧當月消費時,一目了然自己花在「經驗」上的比例佔了多少。

圖為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APP的帳務分析功能,方便你回顧每月的消費分佈。這個月的你,是否從物質生活逐漸走向經驗生活了呢?

選擇用高回饋的信用卡、高利息的數位銀行,不僅能幫你用相對少的錢來體驗生活,還能藉由寫入你的專屬回憶,讓記帳不再只是記帳,而是快樂增值器。

一段愛情、一場旅行、一段深刻的對話、一次難忘的好友聚會,這些千金難買的人生經驗,我們都想要常駐在心。把他們記下來吧,每一次打開這個特別的生活備忘錄,就彷彿重新回到那個快樂的人生時刻。

「把快樂留給自己,把消費的小事,交給有高利息、高現金回饋的銀行
手機就能輕鬆加入Richart數位銀行帳戶: https://pse.is/JT3XQ

參考資料

(《Psychologytoday》:〈How Cooking Dinner Helps You Bounce Back from a Tough Day〉、〈Five Ways Empathy Is Good for Your Health〉;《Inc.com》:〈How the Beach Benefits Your Brain, According to Science〉;《Lifehack》:〈Science Explains Why You Should Prioritze Experiences Over Stuff〉、〈These 6 Amazing Things Will Happen If You Read Before Bed〉;《香港01》:〈【海邊走走】看海的舒適感覺有得解?研究:還原最基本思考模式!〉;天下雜誌出版:《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臉書特色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