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拚轉型 揭開臺灣飲茶文化新序幕 - 客家電視台

茶農拚轉型 揭開臺灣飲茶文化新序幕

【 羅弘昇 吳湘屏 桃園.苗栗 】 2022-01-14

隨著時代的改變,國人對於飲茶文化也和以前不同,因此有些茶農意識到,不能再用傳統的觀念和方式去經營茶工廠,像是有返鄉的茶農後代,他們用轉型做有機茶,或是設計出和茶結合的文創商品,走出不一樣的路,一起認識這些茶農。

走進尹國士的茶工廠,陣陣茶香撲鼻而來,這是尹國士返鄉,經營家族茶廠第15年了,因為過去在電子廠的工作經驗,深深體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當他接手茶工廠後,在原本生產履歷的基礎上,用3年的時間轉作有機。

桃園市龍潭區茶農 尹國士:「陸陸續續開始做下來的時候,驗出來都是無檢出,後來驗證公司的輔導員他就說,不然你來參加有機好嗎?我們說那好啊!」

和其他轉作有機的農友一樣,尹國士也吃了不少的苦頭,但一次次的經驗,都是他成長的養分與動力,所以現在他在茶園管理上駕輕就熟。

桃園市龍潭區茶農 尹國士:「你如果了解到它茶樹的生長,還有病蟲害的管理,草生長的節奏,這樣來從事,就表示說比較不會失敗掉。」

「等一下我封好的時候,我丟郵筒就可以寄出去了,它就像一張明信片一樣。」

特製的半透明袋子,一邊放進茶包,另一邊塞入乾燥水果片,封起來之後,就可以當成明信片,這是林玉萍這幾年的發想。

苗栗縣頭份市茶農 林玉萍:「我們茶園旁邊有很多人有種水果,我就想說這些東西,可以跟茶把它結合起來,年輕人喝茶跟以前的人不一樣,他不肯坐在那慢慢的泡,我才會想到說,用年輕人比較喜歡,比較文青的方式。」

30年前,林玉萍結束臺北的護理工作,返鄉接下家族的茶園,前20年她鑽研茶葉比賽,但她後來覺得,走到一定程度後,需要有不同的元素加入,所以文創商品就是她的另一項目標,因此這些年來,林玉萍把茶業結合園藝、餐飲和觀光,在頭份地區,甚至是業界都有不錯的聲譽。

苗栗縣頭份市茶農 林玉萍:「不是一個人打拚的問題,是整個家族,還有整個村莊,在地的人都有共同的理想,大家一起做起來的。」

無論是加入文創元素,還是轉型做有機茶,都可以看到新一代的茶農,他們順應時代變化、發展做出因應,這也是臺灣茶文化裡,令人激賞的內涵與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