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風險圖像化,客戶更有感

文◎許仲博

0
734

 

從過往「一枝筆、一張紙」,到現在數位圖像化的輔銷工具,對保險業務人員來說圖像化的工具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今無論是在銷售、經營客戶,甚至是增員的過程,圖像化工具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文字在人們的溝通與互動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其歷史源遠流長,目前普遍認為最早具系統性的文字為西元前3,500年,蘇美人所使用的楔形文字。其實楔形文字也是從圖像演變而來,由事物的外形轉換成簡單的符號來紀錄,也就是我們較為熟悉的象形文字。

   也就是說,人類最早使用圖像的年代則更為久遠,相較文字,其實人類更習慣也更傾向「圖像思考」。現今網路上的資訊傳遞也不斷朝圖多字少的方向前進,圖像化的溝通方式是未來愈來愈需要具備的技能。然而圖像化的資訊也非萬能,可以用來傳達「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概念或是意境,細部的解說還是要同時搭配文字,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心理學博士羅夫‧哈伯(Ralph Haber)曾做過一項實驗:他讓受試者分次觀看2,560張幻燈片,每張撥放10秒的時間,在全部撥放完後的一個小時,他讓受試者從兩兩並排的照片中挑選,看哪張是曾經播放過的。結果顯示,整體受試者的正確率為85%~95%。

  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便將播放時間減短至1秒,甚至將圖片反轉,正確率也都不會下降太多。由實驗可以得知,人腦對圖像的記憶與認知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好上許多。業務人員也可以將自身特點與圖像相互結合,讓客戶對你產生記憶點,就有機會在眾多業務人員中脫穎而出。

善用圖像化工具傳達資訊與想法

  圖像化的資訊隨處可見,舉凡簡報中的表格與圖表,到網路上的圖片,隨手的一張畫,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圖示等,圖像化資訊的使用範圍相當廣泛,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在。

  無論是日常的分享或是保險觀念的傳遞,業務人員時常扮演資訊傳遞者的角色,藉由使用圖像化工具,可以更容易引起客戶的興趣與專注,減少誤讀的空間與講解的時間,進而達到高效率溝通的效果。

  以醫療資訊分享為例,圖像化的資料會比純文字的分享還讓人印象深刻,而其也更能激發接收者的想像與思考。作為開啟話題的敲門磚,圖像化的資訊能延伸的內容更多,相比之下更具備優勢。

  而保險的意義與價值同樣可以透過圖像來述說,同樣的圖像每個人看到的感受不盡相同,就可以帶給不同人不同的觸發,而「看圖說故事」的內容也會因人而異。業務人員可以利用圖像,引導客戶說出自身的故事以及背後的擔憂。

  「保險的功能並非是要改變生活,而是保障當下的生活不被改變。」該如何將這樣的概念使客戶接受並認同?不妨使用圖像喚醒客戶的風險意識,讓其藉由圖像的觸發,想像在風險發生時,自身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改變,此時業務人員再將保險商品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就能讓客戶快速理解並接受保險的重要性及不可取代性。

圖像化的思考模式,助力溝通與自我提升

  每一個人的想法及思考本來就是抽象的概念,這也導致在整理思緒時較難像是在整理房間般有條理而有系統,不妨將思考的過程圖像化,就能讓心中的想法更清晰而有邏輯,有時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舉例來說,在討論出遊的地點時,女友傾向去大自然,而男方則比較在意預算,光口頭討論卻時常找不出雙方都滿意的方案,此時將兩方的意見以圖像化的方式呈現,其實解決方案就呼之欲出,可以選擇花費較低的大自然景點B,就能滿足雙方的需求。

  心智圖則是另一種常見的思考圖像化方式,將想法以心智圖呈現,就能快速釐清不足與缺漏的地方。當自身習慣圖像化思考後,就可以輕易將思維結構化,並拆解成好幾個部分,如此在溝通或是自我反思的過程中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