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deon Behar、Ravid Levy:以國循環水利經濟 可助世界應對氣候危機 - 20240322 - 觀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觀點

Gideon Behar、Ravid Levy

Gideon Behar、Ravid Levy:以國循環水利經濟 可助世界應對氣候危機

【明報文章】以色列的循環水利經驗源自自身需要,正如西諺有云:需要乃發明之母(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all inventions)。以國位處乾燥地區,降水量小。事實上,以色列約60%國土都是沙漠,其餘部分則是半乾旱地區。以國主要水源是基內雷特湖(加利利海)的水、地下水、淡化水,及用於農業用途、經淨化處理的廢水。

這就引發一個重大挑戰:如何以同等價格供水?如何確保供水優質、清潔及健康?及如何在環境中為自然和生態系統留下足夠的水?

此外,以色列也有向鄰國供水:每年以國向約旦輸送約1億立方米的水,數字接近向巴勒斯坦輸送的水量。根據以色列和約旦及阿聯酋的三邊協議框架,三方也在研究以色列每年向約旦供水額外增加2億立方米的方案。這項協議的重點,是以國將向約旦出售2億立方米淡化海水,並反過來購買約旦境內生產的太陽能。這表明以國不僅滿足自己的用水需求,且愈來愈有能力幫助鄰國滿足其用水需求。

除了上述問題,氣候危機也對全球帶來挑戰,導致降水減少、氣溫上升等。

海水化淡 成主要水源

以國創立循環水利經濟(circular water economy),或許是無心插柳,但其實非常符合以國自身需要。循環水利經濟雖尚未發展完整,但隨着時間過去,離實現這個創新構思已愈來愈近。

以國每年淡化約6億立方米海水,這些海水絕大多數來自地中海。現時以國目標是每年淡化多3億立方米海水,直至2030年。這項戰略舉措,最終能讓淡化海水成為以國淡水的主要來源。

今時今日,海水淡化所使用的電力大部分來自天然氣,但隨着在海水淡化上擴大應用再生能源,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減少,從而減輕對全球暖化的影響。

隨着愈來愈多海水被淡化,監測鹽化現象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及發展復原礦物質和重要物質的經濟模式也十分重要,因這些都是循環經濟的組成部分。

以國的循環水利經濟可歸納為4個步驟:海水淡化、滿足城市用水需求的淡化水、廢水處理,及農業用水作業方式。

循環水利經濟的4個步驟

上述的海水淡化,就是以國循環水利經濟的第一步。海水淡化設施分佈於地中海沿岸,與用戶的距離相對較短。現時以國每年約6億立方米,即全國80%飲用水都是來自海水淡化。在不久將來,經淡化的海水將透過國家運輸公司運送到以國北部的基內雷特(​​Kinneret),以維持湖水水位穩定並防止湖水鹽化。

第二站就是利用淡化後的海水滿足城市用水需求。以國約92%人口居於城市,水的主要用戶都在城市。淡化後的海水混合地下水以提高品質,這些水也會經過處理,確保用戶健康。

幾乎所有用過的廢水都會被送到廢水處理廠,也就是循環水利經濟的第三站。廢水淨化過程是在符合經濟效益的相關設施完成,通常多個城市或地方當局會在同一個中央設施裏淨化廢水。這種做法改善了相關程序、降低成本,減少了未經處理的廢水泄漏後可能引發的危險。

廢水會按其農業用途而被淨化至不同等級。部分淨化水會被注入地下水,因這有助於廢水淨化,這些水其後會從地下水中抽取,並轉移作農業用途;餘下的淨化水則透過單獨管道直接輸送。這種方式帶來兩個好處:淨化水被恢復用於灌溉,而不是使用良性水(benign water),向溪流和海洋排放的廢水也會減少,防止環境污染。

第四站(也是最後一站)就是把這些水用作農業用途。幾乎90%的家庭用廢水被重新用於灌溉,而這也是一項世界紀錄。以國約一半農作物使用的水,都經嚴格監管的處理和淨化,以確保這些水不會對健康或環境造成危害。重複使用的水,是以國新鮮食品安全的基礎,在內蓋夫(Negev)沙漠西部和北部乾旱地區尤其重要。

以國面對水源稀少的考驗,在農業用水效率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當然不足為奇。滴灌技術於1960年代在以色列發明,如今大多數果園和蔬菜均採用滴灌技術培育。與世界上最常見的漫灌農區​​灌溉方式相比,該技術可節省約50%成本。滴灌不僅節約用水,而且跟其他灌溉方法相比,產量可提高數十個百分點,並可防止因不必要的水分和浪費肥料而引起的植物疾病。以國不斷開發節水和抗旱的農業品種,其中包括以滴灌而非漫灌種植的稻米。這或可為加強全球糧食安全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因稻米產業約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0%。

以國水利策略全賴額外的強化措施而得以有效推行,這些措施建基於兩大支柱:防止水利系統中的水流失,及節約、精明用水。

以國很可能在防止水流失方面保持世界紀錄。減少泄漏,防止蒸發、損失和盜竊,是減少全球水利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步驟。以國是該領域先進技術策略應用方面的領導者,其中一些技術更是由以方開發。

至於第二個支柱就是節約用水,並加強人們認識節約用水的重要。以國大眾都清楚意識到水資源短缺,這是幾十年來透過呼籲節約用水的宣傳以教育公眾的成果。而這項直接成果,就是以國人均用水量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之一。

採用智能系統 測量用水量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在專業管理下的水利系統,按長期願景邁進、配合適切立法及監管支持,並具備清晰價格政策,自會創造平等並提供成長機會。

向用戶出售供水的利潤,會用來改善供水系統、加強基礎設施及管理水利系統運作。利潤所得不會被轉用於跟水利系統本身無關的其他需求。透過這種方式,以國供水系統獲得持續的投資,以保持高水準並防止水的流失。

在以色列,所有用戶都是根據他們的用水量繳費。水的價格統一,是沒有補貼下的真實水費。所有用水量均經過測量和報告後定價。能夠做到這一點,要歸功於每個家庭、工廠和農地採用的智能測量及控制系統。以國水務部門在採用智能和無線數碼測量系統方面,超越本國(及世界上)許多其他部門。

總括而言,我們相信以色列的水利模式,提供了世界上其中一個應對氣候危機的最佳模式。面對全球供水危機加劇,以國模式也能在增強復元能力和適應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以國水務部門廣泛應用氣候技術生態系統,十分樂意與其他國家合作,在氣候變化和對世界上寶貴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的情况下,分享專業知識,對氣候變化作出應變及提供可持續供水方案。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本報編輯所擬,原題為「Israel's circular water economy model: How it reduc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nimizes environmental damage」)

作者Gideon Behar是以色列外交部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特使,Ravid Levy是WaterEdge.IL-以色列水創新社區高級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Gideon Behar、Ravid Levy]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