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平(黄大仙)传说_百度百科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民间文学
收藏
0有用+1
0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流传于浙江省金华市一带,由有关黄初平修炼得道和惩恶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传奇性故事构成。 [1]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因而深受善信崇祀。据载,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一生以“治病救命、济贫扶弱”为己任,遇贫病者每每“有求必应”,体现了其“普济劝善”的精神品质,“普济劝善”后来成为黄大仙信仰的宗旨。黄大仙被尊为吉祥之神和财神,黄大仙祠的香火越烧越旺,黄大仙的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10]
2008年6月7日,黄初平(黄大仙)传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39。 [2]
中文名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
浙江省金华市
项目编号
Ⅰ-39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历史悠久,从可考材料看,它大约出现于东西晋之交。 [1]
有关黄大仙记载材料最早出自于葛洪的《神仙传》,之后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有关于黄大仙的故事或诗文在叙述他的事迹,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影响。 [3]
据《神仙传》载,二黄君得道之后,遵循上祖之训并仿效前辈黄石公,不炫名惊世,诡姓而遁身,在金华赤松山绝顶炼丹,丹成之后“大君则骑鹿,小君则驾鹤,乘去上升”。
南宋倪守约所撰的《金华赤松山志》载:“丹溪皇(黄)氏,为婺之隐姓,黄氏生长子,讳初起,称大黄君。成帝咸和三年(328)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称小黄君。”可知黄大仙生活在东晋时期。传说黄初平每天在村西丹溪江边和村东金华山放羊,偶遇神仙赤松子,赤松子“爱其良谨”,遂将黄初平带至金华北山的朝真洞石室内学道修炼。“小君即练质其中,绝弃世尘,追求象罔,且谓朱髓之诀,指掌而可明上帝之庭,鞠躬而自致,积善累功逾四十稔”。黄初平认真修道,40年未与家人有所往来;其兄黄初起在这40年中“巡历山水以寻觅踪迹”,最终兄弟重逢。在黄初平的影响下,黄初起抛妻别子,留在金华山中精心研究道义。两兄弟修成正果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 [10]
20世纪以来,随着黄大仙远播港澳和海外,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展并不断升温。 [3]
黄大仙相关黄大仙相关黄大仙相关黄大仙相关黄大仙相关黄大仙相关
黄大仙相关

文化特征

播报
编辑

内容特点

金华一带黄大仙信仰积淀深厚,现仍流传一批情节丰富、生动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着新奇有趣、时空交错、虚构迷幻的文学色彩,但特有的历史性、解释性、事实性又使其成为特殊的历史记忆符号。 [5]

传说内容

黄大仙传说由多则故事构成,包括初平出世、舍己为人、深山拜师、入山修道、为民治瘟、叱石成羊、二仙搭桥、怒斩妖龙、羽化飞升等。 [10]

代表内容

为民治瘟:黄大仙原本医术高明,后在赤松子指点下,又研制出能祛除百病的“赤松丹”。适逢金华兰溪一带流行瘟病,方圆几十里百姓多有死伤,此时富人奸商囤积药材,高价谋取暴利。黄大仙与其兄连夜上山采药、赶制药丸,在街上设药铺免费发放药丸,患病的百姓服用后很快痊愈。
叱石成羊:黄初起千辛万苦找到黄初平,询问弟弟当年牵着羊儿入山修道,如今羊儿何在。黄初平用手指着山上的白石,一声吆喝,满山的白石突然慢慢蠕动起来,转眼之间变成了羊群,黄初起这才相信弟弟得道成仙了。当地县令得知后贪心大起,让衙役强迫黄初平把山上的石头都变成白羊。黄初平把变出来的白羊又变回了石头,砸向了衙役。
羽化飞升:黄大仙兄弟惩治了当地溪流中的恶龙,并搭起了二仙桥,最后在赤松山上羽化登仙,缓缓向南方飞去。后来当地村民在桥畔建起了黄大仙寝陵和“二仙祠”,供后人祭拜。 [10]

传承保护

播报
编辑

传承价值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奇特的想象,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表现出民间传说与文人吟诵互动、宗教信仰与民俗生活互相包容、传奇情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重要特点;具有文化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1]

传承状况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与金华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受民众喜爱,千百年来传承不衰。 [1]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获得“黄初平(黄大仙)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6]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黄初平(黄大仙)传说项目评估合格,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1]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 重要活动
金华市将黄大仙文化作为联系港澳台民众的重要精神纽带,多次围绕黄大仙传说举办庙会、旅游节等相关活动,邀请港澳台民众参加。 [10]
2003年10月18—19日,国际黄大仙文化研讨会暨黄大仙祭祀大典在黄大仙的故乡浙江金华举行。 [8]
2015年10月10—12日,《浙江道教史》首发仪式和黄大仙文化研讨会在浙江兰溪举行,由浙江大学、香港儒释道功德同修会、香港宗教文化研究会主办,浙江省金华市兰溪黄大仙宫、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中国的学者,道友,以及香港儒释道功德同修会,啬色园,道联会等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会议,针对黄大仙信仰研究,浙江道教史,东部道藏三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黄大仙研讨会主要探讨了黄大仙精神在当代的意义,黄大仙文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现代黄大仙文化旅游等问题。 [9]
  • 传播广度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流传至港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成为联系和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重要纽带。 [1]
金华作为黄大仙祖庭所在地,一直是中国国内外信众的朝圣之地,虔诚的信众每隔两年都会到金华朝圣。 [4]
黄大仙传说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而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说故事群,它不仅在历史上对于黄大仙信仰,而且在人们生活中依然具有深刻的影响,活在民众的口头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