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溢保單未來市場發展潛力不可忽視

0
355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近期新聞報導及金管會發布的各項統計數字,外溢保單的銷售量與保費持續高度成長,雖然說相較於總體保費而言,沒有占據很高的比例,不過我認為外溢保單愈來愈熱賣的趨勢,值得大家關注。

  外溢保單很有可能是改變未來保險公司經營結構的重要商品,原因在於,外溢保單顛覆了過去傳統保險公司經營的架構,進入到風險管理的另外一個領域:控制或改變風險。

  過去我在很多場合都一再提到,保險在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中,一直沒有改變被動損害補償的角色;於學理上,在風險管理的工具裡面,保險是在「風險融資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式。所謂的風險融資法,是不去改變風險發生的樣貌,只是在等待風險發生導致損失後,被動去補償被保險人損失的一種方法。

  保險公司只有提供消極的事後補償是否足夠?我認為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下,必須考量到這樣的經營模式是否會被消費者挑戰,以及能否吻合未來的發展趨勢。例如面對高齡化社會,目前高齡人口並不是現在保險公司主要的經營對象,但是高齡人口比率不斷攀升,未來人口結構改變已成為不可逆的事實,當高齡人口成為總人口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時,就需要思考該如何讓此族群增加其可承保性,成為可被承保的對象。

  因此,外溢保單就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且積極的角色,透過外溢的機制,開始積極改變個人的健康狀況,達到可承保的條件。此外,在高齡化社會中,全民健保制度將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將來,工作(中壯年)人口愈來愈少,沒有工作(高齡)的人口則愈來愈多,然而這些高齡人口卻是使用最多健保資源、繳最少健保費的一群人,這將使得未來健保財政支出更為短絀。要降低健保的負擔,勢必需要商業保險提供外溢機制用以降低風險減低負擔。

  誠如剛剛所提到傳統的保險經營模式,是建構在精算估計的架構之上,依據過去歷史的資料來推估未來風險的發生機率,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做法還是太過於被動與保守,因為在風險精算上,是假設大部分的人的風險發生機率在未來是不會被改變的。但外溢健康保險的推陳出新,目的就在於改變這樣的一個結構模式。透過外溢機制上的指引,鼓勵保戶培養運動習慣、保持身體健康,進而降低健康風險。

  另一方面,當前保險公司在商品設計的費率層面,其實對於某些族群是不公平的,只是消費者沒有意識到。保險公司在收取保費的時候,通常都是運用一個平均值在計收保費,但是很明顯的,這就代表某些低風險的人,要去補貼風險高的人的保費。

  我們可以思考看看,如果你知道你是風險低的族群,會有意願去負擔比較高的保費嗎?大多數的人一定會希望保費應該根據個人的風險高低而決定,而不是根據一群人的平均數而定。因此,當有愈來愈多人接觸到外溢健康保險,瞭解到原來自己愈健康,就能夠得到更好的費率時,外溢保單就會在市場上有更加蓬勃發展的機會。保險本來就是強調風險與對價之間的平衡。

  在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下,風險高的人會怎麼辦?有兩條路,其一是主動積極降低健康風險,不然就是公平的負擔比較高的保險費率,整體而言,對社會還是會產生降低風險的利益。

  但不可諱言,外溢保單發展有隱私權的問題,因為許多人對於自己需要交付健康資料仍有所顧慮,但是這個問題在未來應該是可以被妥善解決的。

  雖然現在外溢保單還不是市場上的主流保險商品,保費占比也不高,且保險公司要賣外溢保單,還需要負擔許多額外的成本,但是隨著未來保險科技的發展,一旦出現更便宜、更精準的科技工具,用以衡量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及風險程度時,外溢保單發展阻力就會降低許多,因此對於通路端來說,建議應及早對於未來外溢商品的發展做好準備。(採訪、撰文.倪偉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