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除不了病根的宿疾、找不到病灶的不適感,到底從何而來?致力提倡「排寒」的中醫師李璧如認為,疾病的源頭,應「求諸本心」。人的身、心相連,例如長期未癒的皮膚癢、手掌痠痛,說不定和「療癒己心」與否非常有關⋯⋯

(責任編輯:謝宜臻)

文/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情緒排寒」專家 李璧如

心理影響生理,情志致病,以情志解之。大家熟稔的范進老年中舉,高興過頭,過喜傷心──得了失心瘋的故事,後來被岳父一巴掌嚇醒。這是中醫理論「喜傷心,恐勝喜」,以情制情的具體例子。若在現代,范進恐怕得送精神病院,先打鎮靜劑再說。

有些肉體運作的障礙,是心靈負荷過度所致──人必須找到出口,因而在平素最脆弱的點潰決──如此躲在病裡,才能在世間找到存活的合理依據。

圖片來源:unsplash

生病是身心的一場風暴,現代醫療僅處理肉體物質面,卻懵然於心靈層面的深層運作,因此形成宿疾,反覆發作。若能耐著性子,等候風暴如其速度走過,自然有機會深入骨髓,挖出陳傷。許多肉體疾病的根源,來自心理,比如醫師的恐嚇、想像的害怕或者對周遭環境的「過敏」,以及某個未解的心結⋯⋯

勘破表象——「癢」的深層意涵

皮膚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各種身心異變常直接反映在皮膚上,也是身體最大面積的排毒器官。

病人自述眼癢、鼻癢、身上皮膚癢⋯⋯已治療幾週,睡眠狀況略有改善,她才願意持續回診。

但我忍不住嘀咕:「小姐,你能不能不要這麼龜毛、這麼挑剔?癢的不只是皮膚,是你對周遭環境『過敏』,不論人或事,都有可能唷!」

她愣了一下說:「我只對氣味敏感⋯⋯」

在旁邊的姐姐說:「有啊,怎麼沒有,你的防衛心⋯⋯」

皮膚作為身體與外界之藩籬,是人我疆界之標誌,楚河漢界,就此分明。癢,像個警報器,一發現不明物體立即警鈴大響,「嗶」個不停,直到障礙物排除。疹子當然與情緒有關,特別是人際關係,當你對某人感冒、覺得某事礙眼,又無法言宣,疙瘩不能除之而後快,甚至得經常共處,這時身體層面不知不覺就慢慢起了反應。

生病時,病的不僅是肉身,作為主導的「心」也參與其中啊!

人我界線——手傷,不僅僅是皮脈肌筋骨的問題

手,是軀體向外的延伸,象徵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某方面也代表自我「能力」的延伸——給予與付出的能力,不論有形的物質、勞力或無形的精神要素,如關愛、尊重、讚賞、支持等。

圖片來源:unsplash

手傷數十年的初診病人敘述,腕以下,手掌及手指痠痛麻,病始於十四歲。因同時還有好幾位病人候診,且非單獨前來,所以無暇細問。我推測發病前必然遭遇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孩子的世界相對單純,我無從臆測她的狀況,又或是前世記憶在此世遭逢類似場景,再受激而病發。

生理上,已逾更年期的初老階段,可找到相對應的歸因特質;但剛發病時,尚屬青少年,氣血正旺,又如何解釋呢?

病人輾轉求診,歷數十年未癒,我直覺是「心結」未解,她生命中的人我關係、界限,沒有清楚定位前,光靠藥物或物理治療,療效不可能徹底。另一方面,手是軀體與外界的中介,是自我保護的防線,雙手環抱胸前的姿勢,明白透露防衛的訊息。所以,手也代表與外界、他人溝通的管道、意願與能力,開放幅度取決於手的主人。

我曾有類似經驗,有次手指被鐵門夾到,指甲瘀黑脫落,那時因故跟好友搞得很不愉快。手傷,不僅是皮脈肌筋骨的問題,其實蘊藏極複雜的心理意涵:可能在受傷的剎那,下意識把心底最細緻、深沉的溝通之門給關閉了,而且上了重重的鎖,隨歲月湮遠,那把鑰匙竟不知丟匿在哪個角落了⋯⋯

【心靈診療室】如何「開始」排除壓抑的情緒?

Q:生活中要怎麼做,才會「開始」排除壓抑的情緒?

A:保持覺知與觀照,即使一時(甚至經常)情緒上來,你會立刻分辨這是怎麼回事,日久自能糾正慣性。因為「明白」,情緒就能慢慢淡去。

情緒一如疾病,都要抒解排邪,不能壓制,許多所謂的「好」,只是往內壓制,恢復舊模式的平衡,你以為好了,其實完全不是那回事!路沒有總是順著走的,治病亦然,壓制的治標,遲早還是要爆!

若遭遇很大的挫折,一時不知如何轉圜情緒,可以先從整理居家環境著手。清潔環境,一方面能善用胡思亂想的時間和精力,一方面處在收納整潔的環境,心理也能自然放鬆,負能量會隨斷捨離的雜物垃圾,一併清除。

解開身心療癒密碼

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這裡買

延伸閱讀

【情緒不只喜怒哀樂】心理學家:舒緩你的抑鬱,變得快樂,試著學習區分「27 種情緒」

【幫助別人使你疲憊?】神經科學家教你用「冥想訓練」,避免捲入他人的負面情緒

【怎麼想,決定你老得快或慢】科學證實「5 種個性」讓人老得快,覺察情緒就能活得健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由方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