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誌社 The Collective HK – Telegram
集誌社 The Collective HK
1.83K subscribers
1.25K photos
2 videos
721 links
一群資深和年輕傳媒工作者,立足新聞專業、在地為讀者深入跟進當下具公眾利益的議題。
Download Telegram
國安教育日|遭處決「叛國者」被指在港受間諜培訓 特首:證明實實在在、持續在港發生

全文:https://bitly.ws/3i6Da

國家安全部在前日(14日)推出全民國安教育日專題《創新引領‧國安礪劍》,總結近十年來的十大間諜案,其中包括被形容為「可恥的叛國者」、被判死刑和於2016年被處決的黃宇。李家超被問到除解說和加強國安教育外,會否加強監察外國間諜機構?他回應指個案「是一個很好的國安教育」讓我們知道實實在在、持續性活動在香港發生過,要求警惕。

國家安全部推出的專題,指黃宇是中國某涉密科研單位的工作人員,因認為領導排擠自己,心生怨恨,投靠外國情報間諜機關出賣核心機密,以報復工作單位和獲取巨額利益。他被指在香港和曼谷接受外國間諜培訓,又欺騙在同一單位工作的妻子,保留涉密材料副本以獲更多報酬。有關外洩機密,包括保密通訊設備系統的技術參數、源代碼等,涉及黨政機關、軍隊和及金融、電信行業,嚴重危害國家安全。

黃宇在2011年被捕被判處死刑,2016年被處決,妻子因過失洩露國家機密罪被判囚五年。

李家超被問到除了解說和加強國安教育外,會否加強監察在港的外國間謀機構?他回應指國家安全風險是「持續性、突發性、隱蔽性」,不同的外國情報人員或間諜、外國代理人等可能僭伏在香港,用不同身分隱藏他們危害國家安全的工作。他指最近發布的一些個案經驗,「是一個很好的國安教育,讓我們知道實實在在,這種持續性的不同活動都在香港發生過,而且會持續發生,也會要求我們警惕。」他又指因這些隱藏性的活動可能就在大家周邊,因此國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包括提醒有這些國安隱蔽性的活動、有個案證明,大家可以從中學習到、了解其手法以防範國安風險。

#國家安全教育日 #間諜案 #外國代理人 #國安教育 #李家超 #國安礪劍
國安教育日|夏寶龍講話 特首有五點領會

全文:https://bitly.ws/3i6Da

昨日(15日)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表了開幕講話,特首李家超今日(16日)在召開行政會議前,主動向傳媒表示,「我對夏主任的重要講話,有五點領會」。

他有何領會?李家超說:「夏主任的語重心長」,政府首要做好高質量發展,要排除一切困難及干擾,咬定發展目標,不放鬆;工商界要順應發展大計,激發創新;香港社會各界要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園,為香港添磚加瓦,發光發熱;廣大青年,要將讀萬卷書及行萬里路結合,追逐夢想,奮力打拼,書寫精彩人生。

他續指,香港正經歷新的經濟發展時期,過去香港經過不同經濟轉型期,香港人總在轉變中能找機遇,開創新局面,創造新奇蹟。香港人都應該認識,面對大潮流轉變,「同過去經濟轉型期一樣,不怨天,不尤人」,積極作為,創新創造。他「領會」到的第三點,是「整個香港,要發揮獅子山精神,團結拼搏,開創進取,自強不息,書寫新傳奇」。此外,他指香港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14億人口市場,香港近水樓台,商機無限。他又指,國家是香港最強後盾,會不斷推出惠港政策,「我們要努力不懈,拼搏進取,自強不息,把握好機遇優勢,為香港創出新高峰」。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像出席開幕儀式表示,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對香港實現由治及興,保持長治久安,長期發展穩定,具有深遠影響。他又指,今天的香港告別動盪不安的局面,徹底終結了維護國家安全不設防的歷史;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擺脫了政治爭拗,展現出特區政府高效運作;有國安法律護航,迎來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的最好時機。

他表示,自國安條例通過後的第一天起,有25 家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金融文化等國際盛事陸續舉辦,香港仍是全世界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就如宇宙中的太陽,烏雲永遠遮不住她的光芒」,香港的繁榮,不是幾篇文章、幾聲鼓譟就能唱衰、香港的發展,不是幾隻螳臂、幾隻蠅腿就能阻擋得了,「讓那些見不得香港好的人去哀鳴吧,香港明天注定輝煌」。

#夏寶龍 #五點領會 #李家超 #由治及興
華豐大火|指看到工程費突增至延誤特首:從中取利,社會不容

全文:https://bitly.ws/3i6sT

華豐大廈三級火,揭發大廈未遵辦消防安全指示長達 16年。業主立法案法團曾回應指,因工程費突然大增,令維修延誤。特首李家超今日( 16日)回應事件時表示,有看到有些延誤,是因工程費突增。他表示,如有人從中取利,或不合理收費,有關部門,特別是市建局,會有較公平判斷。他說:「從中取利,呢個係社會不容,因為大廈安全,係影響每一個人」。

華豐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早前回應指,新法團在法年十月成立,曾就維修問題向顧問公司估價,對方先開價 120 萬元作消防工程,後來指要跟大廈維修一拼做,工程費增至 3000萬元,而政府的估算約要 1000萬,因相距太大,業主間暫未有共識。

#集誌社 #華豐大火 #維修費用
首屆公社科|三分二試題有關國家安全、國民教育和國力提升

全文:https://bitly.ws/3i6KT

文憑試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16日)早開考,考試已於早上十時半結束。政府在 2021 年宣布以公社科取代通識科,課程內容和課時縮減一半,考試評級只分「達標」和「不達標」。公社科三個考試課題,包括「香港」、「國家」、「世界」,全卷只設資料回應題,考生須歸納及分析與時事議題相關資料。首屆考生需要回答甚麼問題?

首屆公社科三條試題,分別涉及中國教育和國力提升、人工智能和資訊素養、以及國家安全和國民教育。其中在佔 13 分的第三題,學生要回答三條選擇題,分別有關《國歌條例》、《基本法》內容、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有甚麼城市。至於資料回應題部分,先引用教育局在2021年向學校發出,有關國教育建議活動,例如升國旗、唱國歌、國旗下講話等的通函,要求學生回答「國民教育活動可如何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

另一份資料則為政府有關內地遊學團的新聞公報,提到參與高中生分享「看到國家日益進度,我引以為榮」等感受,要學生解釋「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看法。

在佔 14 分的第一題,考生須參考中國共產黨第 20 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材料,當中提到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回答選擇題。另外參考國家有關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等統計資料,描述有關發展特徵。考生另可參考有關《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資料,解釋為何教育對提中國綜合國力重要,以及以經濟、科技、文化的其中兩項,說明「兩個範疇的發展能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

第二題則佔 15 分,資料取材自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解釋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人工智能安全、講述使用 ChapGPT 以及資訊素養的觀點文章。考生須回答資訊科技發展特徵、除「人工智能安全」外,國家安全還涵蓋甚麼重點領域、ChapGPT 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以及解釋人們應具備資訊素養看法。

通識科末代考試在去年 4 月 27 日舉行。反修例運動後,有建制聲音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人變得激進,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之後提出改革通識科;政府在 2021 年 2 月命名通識科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同年 9 月開始推行,翌年起課本經教育局審核,有課本稱「香港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學生 3 年內最少須到內地考察一次,當時首個內地考察團行程包括參與「李小龍故居」及大灣區青年創業基地。
社區隔離設施|六設施「備用」 每月管理開支$375萬 最長空置近兩年

全文:https://bitly.ws/3i83M

疫情早已消散,遺留下來的九個社區隔離設施,仍有六個仍然空置「備用」,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查詢顯示,這些「備用」設施,每月的管理開支約要 $375萬。

《集誌社》統計,竹篙灣、落馬洲河套區、啟德跑道、洪水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六個「備用」的社區隔離設施,已空置了 412 日至 711 日不等,涉及 36,156個床位。

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指,根據衞生署資料,現時「備用」的隔離設施,由衞生署安排外判基本保安,部分設施外判清潔、照明、冷氣、消防、電訊設備運作,涉及電費及維護費用。各社區隔離設施的每月實際開支,共約 $375萬,當中落馬洲河套區的開支為 $140 萬、竹篙灣的開支為每月$ 170 萬等。

六個設施按實際需要,提供其他用途,涉額外開支,如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有「簡約公屋」示範單位;河套區設施的管理,同時覆蓋中央援港應急醫院附設生活園區用地範圍等。

至於其他的「前」社區隔離設施,發展局的回覆顯示,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佔地約10公頃、已用作建造業輸入外地勞工的中央宿舍;新田的社區隔離設施,佔地約3.5公頃,已用作舉辦建造業培訓課程和工藝測試。

青衣的社區隔離設施,佔地約5.5公頃,已是青年發展及國民教育基地,由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管理,本月開始營運,讓青年制服團體舉辦升旗及步操培訓等活動。河套區的社區隔離設施佔地約19公頃,其中南端約5公頃用地已平整,以配合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二月初,曾被問到將如何處理社區隔離設施,他當時稱,已委派了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統籌及檢視,正按着現時的數據和趨勢而決定須備用多少設施;而不需要備用的設施,則考慮用作短期用途,如用作青年旅舍,或者是舉辦一些短期活動。

去年五月,醫務衞生局表示,政府正就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的未來安排進行詳細分析及研究。去年七月,政府公布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會提供場地和配套設施予青年制服團體舉辦升旗及步操培訓和其他青年發展相關活動。新田社區隔離設施經所需改裝後,由發展局安排建造業議會舉辦培訓課程和工藝測試。

《集誌社》去年初曾向政府查詢設施入住率、涉及公帑。發展局指開支仍「有待確立整合」,保安局僅提供「整體有24萬人次使用」。記者在去年二月,以平均隔離七日推算,得出入住率約24.79%。
財政預算案|千億財赤千億債 議員關注甚麼? 逾兩成跟進問私煙

全文:https://bitly.ws/3i89n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本周一連五日舉行特別會議,審議今年年度政府開支預算。政府財赤嚴峻,去年綜合赤字為 $1016億,但若扣除債券所得收入則高達 $1733億;政府持續發行債券增加「收入」,下年度將舉債 $1200 億,惹來不少對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憂慮。立法會議員共提出了 91 條跟進公共財政的問題,他們最關注的是甚麼?原來最多近兩成問題都關注管制私煙,涉及發債的提問有10條,另外議員關注如何削減經常開支、逃稅執法情況以及基本工程開支。

#千億財赤 #發債千億 #私煙 #香港海關 #公共財政
六隔離設施閒置逾年月耗 $375 萬 盧寵茂:副財政司長跨部門處理 翻查資料官員已「處理」逾 14個月

《集誌社》昨報道,竹篙灣、落馬洲河套區、啟德跑道、洪水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六個「備用」的社區隔離設施,已空置了 412 日至 711 日不等,涉及 36,156 個床位。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查詢顯示,這些「備用」設施,每月的管理開支約要 $375萬。

現時備用設施由衞生署安排外判基本保安,部分設施外判清潔、照明、冷氣、消防、電訊設備運作,涉及電費及維護費用。在今早財委會特別會議,商界議員林健鋒質疑醫衞資源不足,「每年仲要拎好多錢維持方艙嘅存在,筆錢放喺醫院、儀器更有效」,關注資源是否用得其所;他又指目前劏房問題嚴重,當局或可將空置方艙轉用途。

醫務衞生局常任秘書陳松青表示,目前醫衞局、衞生署、醫管局使用河套應急醫院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設施,而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竹篙灣隔離設施部分單位,亦會保留作防疫準備,有需要時可隨時使用。而其他隔離設施政府會分階段釋出用地或原址善用設施作其他用途,「會按步就班適時公布同進行有關工作」。

選委會議員何敬康表示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做好新規劃,即使未有規劃、也應該有短期用途,「否則個個月咁樣300幾萬都唔係咁化算」。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社區隔離設施,「其實已經係由副財政司長作為跨部門處理」,又少很多設施預計作非醫療用途,所以由其他政策局參與、盡快有效使用設施。

翻查資料,特首李家超在去年二月初稱,已委派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統籌及檢視,決定備用多少設施、無需備用的則考慮用作短期用途。事隔足足 14 個月,只有三個隔離設施由「備用」轉為其他用途,包括佔地約10公頃、位於元朗潭尾的設施,用作建造業外勞中央宿舍;佔地約 3.5 公頃的新田設施,則用作舉辦建造業培訓課程和工藝測試;佔地約5.5公頃的青衣隔離設施,用作青年發展及國民教育基地。

相關報道:https://bitly.ws/3i83M
#社區隔離設施 #備用 #空置方艙 #集誌社
23條立法後 反駁隊「長存」 保安局:「應變反駁隊」繼續運作,開支不會公開

全文:https://bitly.ws/3iaHd

還記得特區政府在推銷《基本法》 23 條立法時,成立了由保安局鄧炳強局長做隊長的「應變反駁隊」?鄧炳強曾表示,反駁隊終有解散一日,但「精神長存」。結果,保安局在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時表示,誤導和抹黑現仍時有發生,「應變反駁隊」有需要繼續運作。至於開支和編制如何?保安局則指,屬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一部 分,「開支不會公開」。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李慧琼問保安局,在2024-25年度,為 23條「做好解說工作」的預算開支為何?政府曾設數個專隊,推動23條立法解說工作,法例通過後,專隊是否會繼續運作?

保安局書面回覆表示,涉及《基本法》23 條立法的工作,屬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一部 分,「有關工作的開支不會公開」。保安局又指,「應變反駁隊」主要目的 是希望在立法過程,即時就抹黑反駁。保安局指,誤導和抹黑現仍時有發生,「應變反駁隊」有需要繼續運作。政府亦會參考累積經驗,應對抹黑,進行有效率的澄清和反駁。

進出口功能界別議員黃英豪問保安局,目前反駁隊編制成員為何?會否增加資源和人手加以應付?保安局同樣回覆指,有關工作的人手和開支的分項數字不會公開。

保安局長鄧炳強過去曾在立法會表示,反駁隊始終有一日解散,但「精神長存」,政府日後仍採用這種工作模式澄清外界的抹黑。

此外,民建聯新界要北議員周浩鼎問警務處,自香港國安法立法後,國安處接獲多少宗舉報? 及在調查後查明屬實和有多少人被捕和定罪? 警方回覆指, 國安處舉報熱線在2020年11月5日開設,截至2024年3月 8日,接獲超過70萬個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舉報訊息。而自《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截至2024年3月8日,共有 291人(218男73女),年 齡介乎15至90歲,當中超過170 人及 5間公司被檢控、112人已被定罪判刑或正等候判刑。

#集誌社 #23條 #應變反駁隊 #精神長存 #誤導 #抹黑 #時有發生 #要繼續運 #開支不會公開
囚權|被罰囚「水飯房」個案近4400宗 創五年新高

全文:https://bitly.ws/3ibbU

懲教署數字顯示,去年有 4395 宗在囚人士被判以隔離囚禁作懲罰的紀律檢控個案(俗稱釘倉)、個人違反紀律則有 5335 人次,數字都為過去五年新高。在去年有 26人被「中止與其他在囚人士交往」四個月以上。此外,懲教署去年共有 78 次向在囚人士使用包括徒手控制或胡椒噴霧等「必要武力」。

懲教署:為企圖建立勢力煽動打鬥

懲教署回覆社福界議員狄志遠查詢時表示,去年在囚人士「個人違反紀律」的人次為 5335,較 2022年的 4564人次增16.8%,數字也是過去五年新高。而去年有四宗集體違反紀律的個案,懲教署指,大部分具黑社會背景,有濫藥或多次入獄紀錄,往往為企圖建立勢力或對抗管方的管治,而煽動其他人士參與集體行動或打鬥。

狄志遠問及,過去五年,各監獄將囚犯囚禁於特別囚室(如水飯房)的數字及囚禁時間分佈。
懲教署回覆指,《監獄規則》賦權懲教署,就違反監獄紀律在囚人士處以隔離囚禁或懲,以及有合理理由相信為維持秩序,可命令中止在囚人士交往等。

隔離囚禁為期不可超逾 28天

懲教署提供的數字顯示,去年有 4395宗個案,涉在囚人士被判以隔離囚禁作懲罰,較 2022年的 3801宗升 15.6%,去年的數字,為過去五年新高。根據《監獄規則》,隔離囚禁為期不可超逾 28天。

而去年共有 687宗「中止與其他在囚人士交往」的個案,過去五年有關數字最多為 2021年,有 1037 宗。在時間分布方面,去年有 26宗個案,為 「中止與其他在囚人士交往」四個月以上。懲教署補充,超過八成個案,為維持院所紀律或懷疑體內藏毒而採取保安措施;餘下為主動提申請,原因包括因應特殊犯罪背景等。

#集誌社 #懲教署 #在囚人士 #水飯房 #釘倉 #五年新高
囚權|懲教對少年犯用「必要武力」
五年 24宗 40在囚青少年15懲教傷

全文:https://bitly.ws/3ibbU

懲教署去年共有 78宗對在囚人士使用「必要武力」的個案,包括 66宗徒手控制及使用胡椒噴霧的個案。在 21歲以下少年犯方面,去年有兩宗使用「必要武力」的個案,有兩名青少年在囚人士受傷,沒有懲教人員受傷。

懲教署表示,使用必要武力原因,包括制止在囚人士自殘或對抗、打鬥及襲擊他人等。懲教人員必然以非致命、自衛性及最低程度原則作依歸,以保障懲教人員、在囚人士或其他人士免受傷害。

#集誌社 #懲教署 #在囚人士 #青少年在囚者 #必要武力 #受傷
查車牌|記協入稟指運輸署違憲 高院批司法覆核許可

運輸署 1 月初宣布收緊車輛查冊,因新聞用途等原因查車牌只能透過「例外情況」申請,由運輸署長「把關」。記協在 4 月初入禀高等法院,司法覆核運輸署新安排,要求法庭裁定有關政策違憲。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今頒布書面判詞批出司法覆核申請許可,聆訊排期不早於 7 月 8 日,日子待雙方律師於兩周內提供檔期。

運輸署一月初宣布在同月 8日起「優化」查車牌安排,只有登記車主、已取得車主同意,以及七項指明用途如買賣車輛、保險索償、追討貸款等,才會獲發證明書。其餘如採訪新聞只能透過「例外情況」作書面申請,由運輸署長「把關」,決定公眾利於大於車主私隱權、社會合法權益下才會批准,也不設上訴機制。

記協在 4 月 5 日提交的入禀狀,指現行政策對記者盡監察職能帶來不合理障礙,要求法庭裁定運輸署有關查車牌政策違憲及屬越權(ultra vires), 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案》訂明的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原則。

入禀狀指運輸署新安排與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原則不一致,申請程序「繁重、緩慢及不確定」(onerous, slower and uncertain),申請查冊極其複雜且緩慢,運輸署亦不合理地要求記者就調查提交鉅細無遺資料,如詢問記者「為何需要獲取有關資料以符合公眾利益」,「記者的申請符合了哪些公眾利益」、有關事宜是否已進入司法程序或由執法機關跟進、為何記者手頭上資料不足以進行報道等。記協認為運輸署做法,顯示其對新聞界角色的理解,「與一貫人權原則不一致」。

入禀狀亦提到新政策實施後,《香港01》、《明報》、Now 新聞及《集誌社》曾申請查車牌,但截至今年 3 月下旬,仍未有任何一宗申請獲批。記協指現時政策沒規定署方要在限時內作決定,亦不會考慮申請的急切性;質疑署方未有於合理時間內決定是否批出證明書,如同拒絕申請,要求法庭頒令署長必須迅速處理有關的合法申請。

入禀狀又引述在蔡玉玲查車牌案中,終審法院判詞指出言論及新聞自由受《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保障,運輸署沒理由將「真誠的新聞調查」,如車主涉使用車輛干犯罪行,排除在查冊目的以外,記協認為現行政策違背判詞決定。

《集誌社》在4月2日報道,截至 3 月底,16 宗查車牌的例外情況申請暫「零成功」。
華豐大火|過去三年違驗樓令案無判監 甯漢豪:加強罰則,當平靜咗又覺苛政

華豐大火揭舊樓多年未有遵驗樓令、消防安全指示、清拆令等,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議員追問政府如何排除「冇牙老虎」形象。發展局長甯漢豪指政府將提出檢討《建築物條例》,包括罰則、檢控門檻、以至考慮強制樓宇達某年期就要驗樓等等。她又指過去三年未遵從強制驗樓令而被檢控個案,最高判罰只是近 3萬3元,平均個案罰 2500元,至今沒有監禁或緩刑個案;她又重申「每一次提出話要加強罰則,有事故時社會好支持,但係當平靜咗一陣間,社會又會覺得苛政猛於虎呀,政府要小心」,她希望政府和社會能下定決心、重槌入手。

發展局回覆議員查詢數字顯示,全港截至2023年底約有 19800 幢符合強制驗樓計劃資格樓宇,而屋宇署以風險為本原則,過去三年每年平均發出約 600張強制驗樓通知。選委會議員江玉歡質疑發出的通知數目少,會否考慮參考外國,規管無須發通知、舊樓都要驗樓?她又指屋宇署發出清拆令,但業主即使不依時遵從、也不被檢控,政府如何排除「冇牙老虎」形象?

甯漢豪回應指政府提出檢討《建築物條例》,是「相當大勇氣」,因條例涉及僭建、強制驗樓、承建商規管等不同範疇,目的望趁機會由根部處理問題。她又指政府發出通知,是期望其他符合樓齡的業主「有自覺,但過去多年話畀我哋聽,業主似乎自覺唔高,出咗令都唔係好認真看待」。甯漢豪指會考慮強制規定,當樓宇到達某樓齡便須驗樓、無須屋宇署發出通知。

至於業主不遵守清拆令,甯指現時「最高代價就係 20 萬,好多時法庭冇判咁高」,檢討方向會包括「罰幾多錢、監禁幾耐,全部都要從嚴處理」。她又指會考慮修訂檢控門檻和程序,因現時見到非法建築物後要先發清拆令,業主拒拆才能檢控,反問「會否第日一見到就可以檢控,甚至用定額罰款形式」,正跟律政司商討這些方向。

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質疑違驗樓令刑罰低,聽聞是「平均一萬元」、從未有監禁「一日都冇坐過」。甯漢豪回應指過去三年,未遵強制驗樓令被檢控個案中,最高罰款是近 3萬3千元,平均個案罰款是2500元,至今仍沒有監禁或緩刑個案。她指同意須加大罰則,但重申「每一次我哋提出話要加強罰則,有事故時社會好支持,但係當平靜咗一陣間,社會又會覺得苛政猛於虎呀,政府要小心呀」,她指希望政府和社會今次能下定決心、循加重執管效能、加強對業主協助等環節「重槌入手」。
垃圾徵費|三無大廈試成點? 參與率約兩成 指定袋套大垃圾桶「變相包底」 與環保署指引相反

全文:https://bitly.ws/3igb2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實行逾兩周,《集誌社》記者上周到兩幢試點的三無大廈視察,發現有宣傳海報被撕毁,環保署告訴住戶應用指定袋包垃圾再放入公用垃圾桶,結果絕大部分住戶都沒用指定袋;署方告訴清潔工,公用垃圾桶毋須套上指定袋,實際情況是,公用垃圾桶都套上了指定袋,變相為住戶的垃圾「包底」。

此外,記者發現,位處大廈閣樓的少數族裔同鄉會,並不知悉垃圾徵費。原來,環保署「先行先試」範圍分得很細,地下的商戶和閣樓,不是「住宅處所」,即使在同一大廈,也未被納入「測試範圍」。 環保署回覆《集誌社》時透露,兩幢三無大廈的平均參與率至今僅兩成多。

位處閣樓的越南同鄉會是一個長型單位,門外的告示顯示,同鄉會提供免費食物。記者在三月底曾見到越南人在此聚餐,有不黯中文及英文文字、只懂得簡單的廣東話口語的越南人向《集誌社》表示,沒人向他解釋過垃圾徵費,近日也沒人給他們綠色垃圾袋。

這幢唐樓,每層都貼有先行先試計劃、如何回收廚餘、綠在區區的中英文資訊,不過這位越南人說,不知道告示是甚麼意思。他表示,由於合作營運同鄉會的伙伴要離開,因此該會址不會再續租。他們周日( 14 日)正執拾同鄉會內的物品,並用黑色膠袋包裹垃圾,垃圾以幾車手推車棄置。

環保署曾否有職員向「越南同鄉會」講解先行先試計劃?環保署如何向少數族裔解釋政策?環保署稱,該大廈是「住宅處所」的試點,地下的商戶和閣樓的組織,「越南同鄉會」未納入「先行先試」計劃;而長沙灣道 58 號亦沒住戶屬少數族裔人士。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認為,大廈屬於混合用途,分得太細不理想。他說,如想結果全面點,不妨讓商戶、閣樓組織試一份,日後如果準備這類型測試,應該充份運用政府在地區的網絡,了解這一類型地區的脈絡。

《集誌社》向環保署查詢,兩幢三無大廈使用指定垃圾袋的比率分別為何?住客各自對於先行先試計劃的反應為何?是否支持垃圾徵費?環保署回覆指,根據初步觀察,兩幢三無大廈住戶的平均參與率約為兩成。環保署稱,14 個試點當中,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等已完全轉用指定袋,商場的指定袋使用率約七成。公私營住宅的參與率平均由兩成多至五成多不等。

#集誌社 #垃圾徵費 #先行先試
批電影發展基金資助「軟對抗」項目 陳穎欣:唔好攞公帑唱衰香港

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正審議文體旅局相關開支。工聯會議員陳穎欣的提問批評,「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項目涉有「軟對抗」、負能量情節,問政府日後審批會否增添「說好香港、中國故事」元素。文體旅局日前回覆指在 2019年至 23 年期間,基金共資助 48 套電影,涉款 2.86 億元,又指「很多電影的內容都有多方面的訊息,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陳穎欣今在會上批評,「呢啲啊媽係女人、啊爸係男人嘅答覆,冇唸過會出現喺政府文件」,她不點名指有獲資助電影有弒親情節,質疑「唔通會有人覺得係帶來正面感受、說好香港故事?」促基金為說好香港及中國故事的申請電影加分,稱「有一啲人拍唱衰香港嘅電影,如果佢哋有錢自己攞錢都算,但請政府唔好俾人攞公帑咁做」。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回應稱,認為陳穎欣的問題「當中有啲誤解」,指基金成立原意為推動本地電影業發展,稱「電影業本身發展得好,已經係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他補充,對於電影正面或負面,各人有不同看法,又舉例稱,若有電影描述一名殺人無數的「賊仔」經警方追捕後成功落網,電影前段或較負面,後段則反映港府、警方的能力,反問「咁你睇前部分抑或後部分呢?」楊潤雄說,相關元素應容許電影業界自行推動,強調必定會要求相關電影必須符合香港法例,不能危害國家安全。

翻查資料,陳穎欣早在 2022 年 11 月已在立法會批評獲香港電影發展局資助的電影未能說好香港和中國故事,如曾不點名批評《正義迴廊》有矮化警隊的情節,2023 年亦曾詢問基金會否為獲資助電影作國安審查。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在同一會議中,不點名反駁其言論「唔係咁公平」。鄭引同獲基金資助的電影《年少日記》為例,稱電影提醒社會討論虐兒問題,形容該電影很有意義,認為電影是否正面取決於角度,「評論應該要公平一啲」。鄭泳舜又稱,電影發展基金在過往幾年「做咗好多事」、「養活好多電影界朋友」, 形容基金「做得好好」。

根據電影發展局網頁,《正義迴廊》獲資助 250 萬元,根據網上資料,該電影放映十二周後,累積票房已達4160萬。電影獲頒 2023 年金像獎最佳剪接,導演何爵天則奪同屆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年少日記》則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五屆大專組得獎作品。根據《年少日記》的社交媒體帳號,其票房在今年2月初突破 2700 萬,導演卓亦謙日前獲頒 2024 年金像獎新晉導演。
華豐大火|議員質疑違消防令 16 年仍獲發賓館牌 保安局長:唔係我呢個局負責

華豐大廈三級火,造成 5 死 40 人受傷,揭示大廈 16 年未遵辦消防安全指示。大廈有 35 間持牌賓館,法律界功能組別議員林新強問政府,為何沒遵辦消防安全指示 16 年,當局為何仍可批出賓館牌照?「批之前,會唔會查清楚?」

保安局長鄧炳強表示,舊式樓宇,雖有法例希望將其安全提升到現有水平,但不代表大廈已非常危險,「危險到不適合人居住」,只不過未達現今水平,希望作出改善。至於賓館發牌,鄧炳強說,「雖然唔係我呢個局負責。但係相關部門,必然知道該大廈條件如何,包括有冇遵辦通知書,整體考量發牌與否,由相關部門負責」。

此外,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表示,全港有 9500 幢樓未遵消防安全指示,但目前檢控只得罰款,沒有刑罰,也不能代辦改善工程。他指出,屋宇署在強制驗樓方面,最高刑罰可判入獄一年,而消防安全指示未執行,最高罰 20 萬,「一度防煙門都過萬啦」。

保安局長鄧炳強表示,發出 30多萬張消防安全指示,六成未遵辦,但當中大部分有展開工作。為何罰則沒有入獄?「防火門冇整好,好難揾到個人責任,揾邊個坐監?有困難地方。」他解釋,「一層樓後梯有雜物,要證明是誰人?現檢控業主立案法團罰款,但要找一個人坐監,會有困難。」

#集誌社 #華豐大廈 #三級火 #賓館 #發牌
強制驗樓|逾 900 張驗樓令逾期未遵辦 觀塘重災區?

全文:https://bitly.ws/3ifgc

華豐大火揭舊樓多年未有遵驗樓令。房屋局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文件顯示,截至去年底,有 920 張驗樓令,其中 36 宗獲轉交相關部門進行執法,比例少於4%;另在近1.2 萬張到期未遵從的驗窗令,僅5.6%獲發罰款通知書。房屋署解釋,驗樓令、驗窗令遵行率一直達九成以上,而遵辦上述命令涉驗樓、撰寫報告等多個步驟,另稱據署方了解,未遵令的大廈業主或立案法團,「一直都有做一啲行動推展驗樓過程」。

房屋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有920張到期強制驗樓法定通知仍未獲遵從,若按區議會分區,當中230張,即四分一位於觀塘區。局方表示,其中36宗未遵令個案已轉交宇署法律事務組進行執法。至於驗窗令方面,同期則有11640張到期法定通知仍未獲遵從,其中審查組已發出648張罰款通知書,佔比約5.6%。

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今早審議政府房屋政策開支,立法會議員楊永杰關注到低檢控率會否為舊樓消防安全、樓宇結構埋下隱憂。房屋署常任秘書長辦公室獨立審查組總監劉輔國回應稱,截止去年為止,審查組共發出14,480 張驗樓通知書,其中 920 張未獲遵從,反映驗樓比率達約 94 %。他表示,有跟進未完全遵從指令的個案,發現其實大部分個案「一直都有做一啲行動推展驗樓過程」。

此外,立法會文件另顯示,房屋局預計約3萬個「簡約公屋」在五年間的營運淨開支約為43.9 億港元,而本財政年度會預留其中 1354 萬元作營運撥款。

局方亦估計,簡約公屋各單位每月需約1000元作日常管理、維修保養。議員鄭泳舜指出,相關費用若有居民承擔,將對其生活構成很大壓力,關注有否下調空間。房屋局長何永賢指出,簡約公屋的營運費包含清潔保安、維修保養等元素,形容費用為「三合一,甚至更多元素合於一身」。而簡約公屋使用 「組裝合成」建築法,議員盧偉國則關注,相關建築拆卸後,可重用的物料將用於何處。何永賢指出,除考慮將材料應用在宿舍、未來大型發展的地盤辦公室等,亦會研究是否有機會「好似輸出二手物件」將物料售予有需求的東南亞地區。

#集誌社 #強制驗樓 #未遵辦 #檢控 #觀塘 #屯門 #沙田 #深水埗
三隧分流|分時段收費後 總體車流跌4.4% 的士用返紅隧 少用咗西隧?

全文:https://bitly.ws/3ieTm

政府去年 12 月開始,實施三隧分流「分時段收費」方案,車流有何變化?運輸及物流局提交立法會的資料顯示,在去年 12 月至 今年 2月,即「分時段收費」後兩個月,三隧的平均每日整體車流為248,586架次,較去年10 至 12 月,即實施「分時段收費」前兩個月,下跌了 4.4%。

分時段收費後,過去較暢通的西隧,不時會出現車龍,政府的數據顯示,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西隧的車流,較去年10 至 12月中,增加了 13%;紅隧的車流,則下跌了 13 %,東隧跌了 11 %。

若按車輛種類看,的士在去年 10 至 12月,即實施「分時段收費」前,用西隧的平均每日架次,有 25,089 輛,但在去年 12 月至今年 2月,則跌至 21,823,而的士用紅隧的每日架次,則由 15,008,回升至 17, 319。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今日( 18日)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表示,三隧分流後,總體車流在繁忙時段減 3%,繁忙時段的前後半小時則多 4%,駕駛者已摸到習慣,局方五月會在立法會的交通事務委員會匯報。

「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措施在去年 12月 17日生效,三隧會設繁忙時段、非繁忙時段、還有一般和過渡時段。以西隧為例,平日(周一至六)上午 7 時半前屬「非繁忙時段」,私家車過海收費為 20 元。上午 7 時半後進入「過渡時段」,收費 22 元並像的士「跳錶」一樣,每隔兩分鐘加兩元;到上午 8 時 08 分至 10 時 15 分為「繁忙時段」,收費加到 60 元。之後為另一「過渡階段」,每兩分鐘減價兩元;直至 10 時 43 分至下午 4 時 30 分進入「一般時段」,收費 30 元。下午 4 時 30 分後,再次按每兩分鐘加兩元,直至下午 4 時 58 分至 7 時的繁忙時段,收費 60 元。

至於紅隧和東隧,平日上午 7 時半前為非繁忙時段,私家車過海收費跟西隧一樣為 20 元。在 7 時半至 7 時 48 分的「過渡時段」,每隔分鐘收費多兩元,到 7 時 48 分至 10 時 15 分的繁忙時段,收費增至 40 元,但較西隧平 20 元。之後再按每兩分鐘減兩元「過渡」,到上午 10 時 23 分至下午 4 時 30 分的「一般時段」,收費 30 元,跟西隧相同。
電動的士|三年後目標引入三千部 至今年初引進 36 部 政府:業界正跟內地製造商商討

特首在 2022年的施政報告,訂下 2027年底前,投入 3000部電動的士的中期目標,一年多後,如今已領牌電動的士的數目有 36部 。有議員關心,當局「有乜嘢板斧、有冇信心」達標。運輸及物流局指,業界在內地正跟營辦商、製造商商討。

選委會議員陳紹雄問及,政府指至今年 2月底,有 36 部電動的士已領牌,只佔全港18,163部的士 0.2%,去年只有五部,但對比 2027年投入約3000部的中期目標,仍有很大距離,「當局有乜嘢信心、有乜嘢板斧,去達至呢個目標,如果冇信心,係咪要改呢?」

運輸及物流局常秘陳美寶表示,當局已搜羅了兩幅政府用地,可用作車隊管理,及探討加充電設施,也知道業界正在內地,「積極同一啲營辦商、製造商商討緊,我知道佢哋有幾個型號都睇緊」。

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在2023年9月4日推出「純電動的士百分百擔保貸款專項計劃」, 今年3月11日為止,接獲五宗申請,涉及五輛 的士,四宗申請已獲批出,涉及約132萬元的貸款總額。截至2024年2月29日,已領牌的電動的士數目為36輛。

#集誌社 #電動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