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氫燃料供應鏈成形中!2050 年氫能可望提供 12% 電量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灣氫燃料供應鏈成形中!2050 年氫能可望提供 12% 電量

再生能源,電力,氫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電價確定要漲價了,用電大廠、民生哀苦連天。但漲價其實不僅關乎經濟負擔,更是台灣長期的能源政策該何去何從?工總理事長指出,台灣電價不是漲跌問題,而是策略問題,先確定未來能源發展,才能決定供電架構,最終電價問題才能妥善解決。而工研院發表的 2050 年氫應用發展策略藍圖,宣稱氫能是台灣淨零排放要發展終點,而這個藍圖將怎麼決定國內未來發電的結構呢?
(責任編輯:洪郁萱)

工研院今日(27號)發表台灣 2050 年氫應用發展策略藍圖,將從發電、載具、工業三大面向著手, 結合中油、中鋼等國內產業合作打造氫能供應鏈,目標 2050 年國內發電將有 9-12% 來自氫能源。

推動台灣淨零排放要角:氫能

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表示,氫能是台灣淨零排放要角,已積極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結合工研院、公部門、國營事業資源,規劃氫能應用、儲存、合作的前置作業,加速台灣氫能技術建立、帶動產業發展。

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以淨零為目標,計劃發展混燒、專燒氫氣發電,鋼鐵、石化業利用氫氣冶金,回收半導體製程餘氫回收發電等舉措,期許未來鏈結國內業者促成國際投資合作,以加速台灣氫能技術建立及帶動產業發展。

打造移動式加氫站,提高國內氫燃料使用

此次活動中油公司董事長李順欽、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以及三福氣體、中興電等業界都到場共襄盛舉。中油表示,今年將與聯華合作年底打造移動式加氫站,提高國內氫燃料使用。

苗豐強表示,由於國內綠電發電量仍不夠,發展綠氫較有難度,現階段藍氫是較為可行的方向,除了天然氣發電來電解氫燃料外,也可在化工、工業以及半導體製程中將灰氫純化轉為藍氫,加速國內氫燃料應用。

除了藍圖發表外,工研院今也展出氫技術應用其中包含專用儲氫瓶、金屬板燃料電池堆,固態氫燃料電池 (SOFC),氫純化模組等技術。

工研院表示,金屬板燃料電池堆技術未來將與國內金屬沖壓廠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積極搶攻車用市場;氫純化模組目前則已和國內綠能業者合作更換純化設備。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工研院推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打造氫燃料供應鏈〉,圖片取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