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世界失去好奇心!葉丙成:人生就像投資,不是贏在18歲就好|天下雜誌

不要對世界失去好奇心!葉丙成:人生就像投資,不是贏在18歲就好

很多上班族覺得困於現狀、動彈不得,看著自己黃金歲月一點一滴流逝,不知道怎麼辦?想改變現狀,最好的解藥是好奇心,並永遠勇於嘗試。

台大-教授-葉丙成-好奇心 圖片來源:卓杜信攝
    其他

談起台灣教育界的代表,致力於「翻轉教學」的葉丙成肯定許多人都很熟悉。他除了在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執教,還開了許多教育新嘗試的第一槍,例如在2013年舉辦全台首次翻轉教學工作坊,引領「翻轉教育」風潮、於2014年創辦了教育新創BoniO Inc.(幫你優),帶領團隊開發PaGamO系統,以遊戲化增進學習效果,近百萬台灣中小學生受惠。

這樣一位致力於教育變革的老師,他的求學生涯一路走來,卻非常平順穩定:建中、台大、留美、當教授,完美符合台灣教育界早期流行的順口溜:「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葉丙成多次接受媒體訪問時也不諱言,他的確沒有遭遇太多挫敗,然而心中的一股「遺憾」,卻是令他努力顛覆傳統教學的第一推動力。

葉丙成的遺憾,是青春年少時只在乎成績,扼殺了好奇心與純粹冒險的樂趣。

當他5年就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暨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期間擔任助教,將過往囫圇吞棗的學問掰開、揉碎,再重新傳達給學生時,困擾多時的心結倏然解開:他第一次感受到學習與教學的樂趣,當時不僅被學生票選為傑出助教,還未畢業就成為該系兼任講師。

廣告

喚起葉丙成好奇心,對自己、對世界重燃探索欲望的理由,源自系上教授庫爾特‧梅茨格(Kurt Metzger)的言傳身教。當時因為梅茨格即將退休,密西根大學希望葉丙成能擔任他的軟體與程式設計課程助教,未來由葉丙成接手課程。

年近古稀、頭髮半銀半白的老先生執教經驗豐富,卻在最後一次備課時依然勤勤懇懇,甚至利用4個月暑假,從頭學習硬體,希望在軟體課程中結合更多硬體端。

葉丙成發現梅茨格不但毫不以為苦,展示新作教案時還一臉得意,他心中的震驚與羞愧全部化成了一句話:「誰說老狗玩不出新把戲?我這條20多歲的小狗居然已經不想學新把戲了?」

廣告

這個震撼教育為後來葉丙成返台任教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埋下種子。2008年,他回到母校台大,透過「簡報製作與表達」一堂課,由小學生評選大學生的期末報告,落實翻轉課堂的先聲;中年創業開發寓教於樂的PaGamO線上遊戲,還擊敗400多個團隊,獲得全球第一屆的教學創新大獎"Reimagine Education"冠軍。2015年更與呂世浩和多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創辦BTS無界塾,開展體制外實驗教育。(延伸閱讀:葉丙成:從員工能力、格局,去看他們是帥、是將、還是兵?

每逢假期行程滿檔,葉丙成總是馬不停蹄,奔赴全台各地演講、開工作坊,他的理想無他,就是為了喚醒更多學子天生的好奇心,成為翻轉教育的主人翁。


以下是葉丙成受訪時的精彩重點整理:

廣告

「人生跟投資一樣,看長不看短;人生不是贏在18歲就好。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才能找到天命。」為什麼我送給年輕人這句話?

一方面是世界變化快,牛津大學2013年9月發表論文談〈工作的未來〉,分析702種工作,發現20年後有47%工作消失。這還是AlphaGo打敗人類之前的研究,2016年全球大力發展AI,未來這個比例只會比47%更多。

另方面,我在41歲創業,遇到很多創業家與業界夥伴。他們18歲時並沒有贏人家、考上排名前面的大學,然而無論能力、格局,面對挑戰的韌性,都是值得我學習,也是台灣很多孩子欠缺的。

教育部公布,台灣人7成有補習經驗,這種模式把學生訓練成搜尋引擎,考試比的是誰看題型看得多、算得快,然而只要給一個沒看過的問題,學生就會當機、很焦慮。

廣告

我很確信,職涯能夠發光發熱的關鍵,並不是18歲贏過人家的學歷。未來的變局,無論爸媽、老師,沒有人知道怎麼解決,孩子必須靠自己。年輕人想存活下來,有沒有勇氣跟信心面對未知的問題?這靠的就是好奇心。(延伸閱讀:葉丙成:台灣教育真正的挑戰,是根本沒時間讓孩子「自我探索」

不應該為學而學,而是用以致學

有好奇心後,學生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在學校太久,即使到了職場,都還想「我能學什麼」。一直以「學」為核心,以為可以「學以致用」,殊不知,應該是「用以致學」。

我一直強調:「不是準備好上戰場,是看戰場長怎樣,再選擇喜歡的戰場。」所謂「為學而學」的成長思維沒有意義,那又回到「準備好再上戰場」的老路。

廣告

我希望是學生先去了解各種工作、未來有哪些選擇,走在那條路上需要什麼裝備再去學。知道缺了什麼,學習時會更認真,更有勇氣。既有熱情、又有動機,自然學得深、學得踏實。

幾年前,有電機系的學生找我聊,他該去做RD(研發)還是sales(業務)?他這樣想:我學這麼多技術,當然要去當RD,但自己又喜歡跟人接觸。我就問他,有個工作叫FAE(產品工程師),你知道嗎?這個職務是作為工程師與客戶間的橋梁,會遇到很多人,也需要技術很強。

我舉這個例子說明,世界很大、工作很多,如果你不去找,根本不知道。

一堂老教授的課外課,徹底大悟什麼才是好奇

這當中,好奇心很重要。我花了很漫長的時間才認識到這件事。我從小很會應付考試,上大學後,有段時間,我對很多事情都不耐煩,因為我一直想顧好GPA(成績平均積點),可以申請留學,遇到新事物的第一個想法是:「好煩、好累,好不容易顧好成績,又有新的要學。」

後來我順利去美國念書,還在密西根大學擔任助教,那時候獲得傑出助教獎,系上希望我前一學期當即將退休的梅茨格教授的助教,等他退休後就由我教。

那個學期開學前的暑假,我發現:奇怪,為什麼老教授的課程大綱直到開學前還在變?我本來想接收前幾個學期的教材,照著教課就好。但他不是,他想加新東西。梅茨格教授本來教的是軟體程式設計,但最後一學期還希望加上硬體電路,做軟硬結合。

我驚訝的是,他想加的內容,他根本不會。可是他在那個暑假花兩個月學好,再花兩個月重新設計,融入課程。老師快70歲了,他大可以將過去教材原封不動再上一次。我更無法理解的是,光是旁觀,就發現他很開心地設計新教案,秀給我看時,他都是得意的微笑。

我們常說,老狗玩不了新把戲。但當下我覺得:「靠!那我不過是條28、29歲的小狗,居然已經不想學新把戲?」

看到他這個樣子,我才知道很多時候我的學習很功利,如果效率不好就放棄,對世界失去好奇心。這個老先生都70歲了,依然這麼愛世界,他理應比我更珍惜時間。而我比他更年輕,我怎麼會更吝於花時間探索?

之後我當老師,非常鼓勵學生多嘗試,我常跟學生說,探索新事物不要只試一次,盡量嘗試2、3次。從沒有功利之心的好奇開始。18歲前,你忙讀書考試;18歲後,你還有很漫長的時間探索自己、探索世界。(延伸閱讀:葉丙成:小心我們的下一代,寧可逃避挑戰也不願意輸

很多上班族覺得困於現狀、動彈不得,看著自己黃金歲月一點一滴流逝,不知道怎麼辦?想改變現狀,最好的解藥是好奇心,也就是對於新事物,從內心自發的說一句「很有意思!」

好奇心教我的事

「人生跟投資一樣,看長不看短;人生不是贏在18歲就好。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才能找到你的天命。」只有內發的好奇心,才能伴你一生。

🎇《Cheers》雜誌20歲了!我們想送你20個人生禮物,照亮你的前路

(本文轉載自Cheers雜誌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我適合斜槓嗎?自助洗衣帶來3億業績,CEO現身談創業心法,加盟奧秘大公開!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