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可避的人生關卡:退休與死亡

文◎許仲博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2873

談及專業課程與證照的好處,三商美邦人壽1194通訊處邱瓊慧處經理以認證退休規劃師ChRP為例,課程除了能提供系統性的學習,讓業務人員在為客戶做退休規劃時有一套邏輯與步驟,進行條列式的分析外,還能清楚知道自己是否有哪個環節不夠完善,並用客戶可以理解的語言講解,而非直覺式的銷售模式。

大多數民眾仍相當看重學歷與證照,因此專業證照對業務人員來說是一張最好的名片,除了能讓陌生客戶感受專業感之外,還能快速獲取其信任,進而助力銷售。此外,由於ChRP證照在臺灣比較少見,有時也能引起客戶的好奇心,透過說明這是一張怎麼樣的證照,也可以成為一個開啟話題的方式。

 

透過提問,引導客戶建立正確退休觀念

在為客戶做退休規劃前,邱瓊慧會透過提問的方式來引發客戶思考,並導出正確的退休觀念。一般民眾心目中的退休可能是到了鄰近花甲之年、或是到勞保的法定退休年齡時,不用工作之後的生活。然而實際上,退休這件事跟年紀並沒有關係,而是跟「口袋的實力」有關,只要日常生活不會因金錢所苦、工作收入已經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其實就算是心境上的退休了。

於是邱瓊慧會讓客戶擁有以終為始的概念,先詢問其財務規劃想得到的結果,也就是退休後理想中的生活狀態,再根據這些目標訂定明確的財務分配計畫。退休後有兩本相當重要,分別為「老本」與「病本」,分別對應的是退休金與醫療險的保障是否充足。

邱瓊慧表示,隨著健保改革,民眾自費比例逐年提高,商業醫療險的重要性愈來愈不容忽視,要是沒有規劃好,就相當容易有病本不足,而侵蝕到老本的情況發生。

於是邱瓊慧會先詢問客戶理想的退休年齡,並以平均餘命推算退休後可能還會活多久,有相應的統計數字作為輔助,客戶才會有相對明確的概念以及危機意識,知道怎麼樣的準備才算充足。邱瓊慧建議,在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應約為工作平均薪資的7成,才能過上較為舒適的老退生活。

在導入以上概念後,民眾會發現過往「退休要存好一大筆錢」的觀念已然不足,月現金流的理財方式會更加合適,每個月有固定金額可以提領也相對更有安全感,因為除非有重大事故,否則帳戶的錢不會減少,因而市場上出現不少月配息功能的商品可供民眾選擇與使用。

 

針對不同族群,使用不同的退休配套與規劃

不同身分與年齡的族群,經濟能力與自身狀況都不盡相同,邱瓊慧會先利用人生收支曲線圖讓客戶瞭解不同時期的收入情形與風險,讓其對自身當下及未來可能的收入與支出變化有初步的瞭解。

邱瓊慧建議,年輕族群的首要任務是創造本金,所謂「本大利小利不小,本小利大利不大」,有充足的本金才有辦法加速資產的累積,其最終目的當然是希望可以將退休的時程提前,年輕時討論退休議題是最沒有壓力的,而且也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選擇。

而年輕族群會遇到的問題是,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有買房買車的計畫,在本金不足的情況下,相當難有規劃退休的餘裕,這時邱瓊慧會建議年輕族群從基本的醫療保障做起,唯有為自己添購充足保障,才能確保財富得以穩定累積。

根據理財金三角理論,將年收入劃分為10等分,其中6成用於生活花費、3成用於中長期的儲蓄及投資理財,剩下的1成則是風險管理,這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分配。年輕族群先以年收入的10%的金額購買足額的醫療險與長照險,這是大致保障充足且客戶可以負擔的金額。

而當收入增加後,醫療保障也要拉高,因為一旦生病或住院,無論是對個人或是家庭的損失都會更高。

現今人口結構與生育習慣改變,已經不會生很多小孩,甚至不生小孩的頂客族比例也逐年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長照險的重要性更被凸顯,許多客戶會覺得長照險過於昂貴,但實際計算下來,光是看護與日常用品及飲食每個月就數萬元不等,再以平均長照時間13~15年計算,更是一筆一般人難以負擔的費用,結果往往會嚴重侵蝕自身退休的老本。

即便是終身的長照型險種,保費可能也不到這些所需費用的1/10,卻能替保戶支付每個月大部分的長照日常與人力成本費用。邱瓊慧表示,若是擔心長照保單的費用影響自身的財富累積,就要將剩下定存的資金做更有效的投資與利用,就能補足保單必要支出的部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