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醫療保障,從年輕時就要啟動

0
805

★一九九二年加入保德信國際人壽,目前為保德信首席壽險顧問
★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週談成3張新保單(3W)持續1,118週
★為美國百萬圓桌MDRT終身會員
★二○○八∼二○一七年連續十一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金龍獎、銀龍獎等殊榮


老後醫療保障,從年輕時就要啟動,這是必然的趨勢,以下3個重要因素可充分解釋:

第一,現代人晚婚,年輕剛出社會,還沒有家累,投保的預算較寬裕,所以應該及早開始。我有一位客戶,27歲購買第一張保單,但到41歲才結婚,而後生了一個寶貝,人生重大階段開始啟動,這位客戶目前已經將所有保單繳清了,不僅可以開始履行重大責任,同時也為家庭建構了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第二是健康,因為這關乎「可保性」問題,趁年輕時投保,避免到未來因身體不健康而被保險公司批註、加費或拒保。

第三,正確的投保觀念與順序,會引導客戶進行正確的優先規劃,如人壽保險、醫療保障等,先將保障的地基打穩,而不致將所有投保預算都投注在短年期定存類商品,壓縮了保障規劃的投保預算。當保障規劃都陸續建構完全後,再進行養老退休的資產配置。
終身型保險為未來規劃趨勢

老後醫療保障應該如何建構?一個完整的醫療保障應該要兼顧哪一些面向?

首先,補足健保所提供不足的部分,利用實支實付、定額/日額保障來補強,如果預算還算充裕,可以考慮購買終身醫療險及終身手術險,但一旦購買「終身」,表示預算必須提高,比如購買終身醫療險及終身手術險,30歲的年輕人購買,一年保費可能就要2~3萬元,這會產生其他保險規劃預算被排擠的情況。

若預算還可往上增加,可以持續購買醫療保障,包括:特定傷病/重大疾病險種、防癌險等,最後則是購買長期照顧險、殘扶險等。上述規劃,再加上定期壽險,年繳保費就要達到7~8萬元以上。

也就是說,對預算有限的年經人,完整的醫療保障應該逐步地規劃完成,建議可以先規劃定期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及定額/日額的醫療險,此外,若想要建構長照規劃,則可附加在終身醫療或終身手術項內。

緊接著,或許你也可以買一個定期型的特定傷病險,但隨著人的壽命愈來愈長,保障年期過短已經不符合現今的需求。所以建議民眾在投保時,若預算還算寬裕,能夠多買一些終身型的保險就盡早買起來,或是先購買定期險,有機會再轉換成終身險。因為需求與趨勢都是往保障年期長的走。

 

應對老後醫療風險做最適切規劃

然而還是要將一變數考慮在內,即是這個規劃的年輕人,是否有家庭責任的負擔?如果此刻有,應先規劃足額死亡保險,再開始建構醫療保障,先將有保障年限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及定額或日額買齊,而後終身醫療、終身手術、特定傷病、癌症險等盡可能投保終身,進而因應老後帶來的醫療風險。

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預算有限時還是必須「騎驢找馬」,先把基本的規劃好,包括定期壽險、意外險、實支實付與定額/日額的醫療險,這樣的規劃30歲年輕人,每月保費只需要1,000、2,000元。預算往上提升,除了依據需求補足保障缺口外,就可開始把一些定期險轉換成終身壽險,或是附加一些醫療型的附約,讓醫療保障規劃更加完整。

 

及早投保的重要性

為什麼趁年輕投保很重要?前些日子,一位客戶被確診為肺腺癌第二期,幸好他在年輕時就做好完善的醫療險規劃,包括一次理賠特定傷病險300萬元,癌症險、醫療險一日住院理賠金達1萬8,000元,養老退休年金每年48萬元,日後病況甚至嚴重到如果出院後需要被長期照顧,每年還可理賠50萬元的長照金,最後還有壽險理賠金600萬元。

這是一個以退休、養老為終極目標的完美退休規劃方式。這位客戶從年輕時就規劃醫療、退休保障,協助年老時自己罹患重傷重病,不僅不會拖累家人,還可以給予自己最完善的醫療與長期照顧,也解決了收入中斷的危機。

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可以分為健康、亞健康與不健康,健康與亞健康時期,單靠健保就足夠,但若進入不健康時期,如癱、失智或失能,一旦進入失能階段,不僅收入中斷,甚至永久不能再工作,這樣的醫療險是一定要終身性質的。這樣的情況,最需要終身醫療、手術險,或再加上特定傷病險與防癌險,這是第一區塊的醫療;第二區塊的醫療則要再加上附有長照功能的保險,不管是長照還是類長照皆可,重點是一定要做好一定程度的保障。

此外,一旦進入失能,很可能造成的是家人、甚至國家與社會的負擔,這是隱形的危機。你的失能狀態,很可能必須讓子女與家人來照顧,他們所付出的成本將難以估計。這裡的成本不只是金錢,還有照顧者的心力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