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好外勞,20萬個家庭的心願-尊重但不寵壞,外籍看護也是家人(相處篇)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06,164

找到好外勞,20萬個家庭的心願-尊重但不寵壞,外籍看護也是家人(相處篇)

「我是機器人,老闆設定我的程式,我執行所有工作還有他的要求,我很真誠地完成。但是,機器人有願望,且有人類的生命,要有金錢,還有關心,希望老闆了解。我懇求你,請你不要看待我如同…如同機器,請你用關心的眼光看著我…請你不要用你的金錢看待我。」──印尼籍看護Kanti Rahayu,來台6年。

外籍看護背著債務、漂洋過海來異國工作,少有休息,更別說回國探親;雇主則是把老病的家人託給她們照顧,才能無後顧之憂。「沒有她,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說不出有多感謝她,」一位雇主說。

「這是一份人照顧人的工作,有緣才會遇到,可以建立很深的感情,」台北市南港老人服務中心職能治療師柯宏勳說。

如何跟外籍看護相處,需要用點心思︰

▓尊重、善待,但不寵壞

台北市中山老人服務中心主任李梅英曾聽過雇主稱外籍看護「進口的」,竟連名字都不叫,非常不尊重。

李梅英會讓她家的外籍看護同桌吃飯,如果看護還沒坐定,其他人不會開動。她也幫外籍看護過生日,請她吃頓飯,謝謝她的辛勞。

此外,李梅英也不讓小孩指揮外籍看護做事,更不可罵她。外籍看護畢竟年長,小孩應該要尊重。「從她來的第一天,我就把她當家人看待。我們的尊重,她感受得到。」

外籍看護的信仰、飲食習慣也跟台灣人不同,雇主應尊重。比如她們需要朝拜、禱告;回教徒不吃豬肉,齋戒月時從日出後到日落前都不進食、菲律賓人只有家中有人過世時才吃稀飯、越南以米食為主,不習慣麵食。而不管哪一國,因為冰箱不普及,所以習慣每餐現做,如果把剩菜剩飯冰起來隔餐再拿出來加熱,她們可能誤會雇主不善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不過,和外籍看護相處的分寸有時不易拿捏,對她太好,也可能得寸進尺。

吳小姐家的外籍看護照顧老父很盡心,「她把我爸當自己爸爸,我也把她當妹妹。」吳小姐讓外籍看護叫自己「姊姊」,而不是「小姐」;過年時還包紅包給她。

但人性是貪婪的。後來外籍看護要回國,竟開口要她付機票錢,還說「我朋友的老闆都這樣」。吳小姐覺得這樣要求太過份了。後來她先生出面跟外籍看護說︰「當初姊姊幫你申請直聘,花了很多時間。她對你這麼好,你這樣要求是不對的。」外籍看護知道不對,哭了起來。「人是有溫度的,用心對她,用技巧告訴她,她能懂的。」

▓不隨意責罵,但該講的要講

外籍看護哪裡做得不對,找機會私下告訴她,盡量不在眾人前罵她。

責罵的後遺症是:將來發生什麼事,外籍看護因為怕挨罵而不敢講,反而誤事。曾有位阿嬤跌倒,外籍看護不敢講,幾天後家屬發現不對才送醫,老人家多受苦。

作家廖玉蕙曾幫母親請越南籍看護阿漆,廖玉蕙和家人很善待阿漆,但她愈來愈「油條」:指使廖玉蕙的先生和女兒去跑腿、母親叫她她不理,甚至有幾次母親唸了她幾句,後來她扶母親如廁時,竟將母親重重摔到馬桶上。

廖玉蕙趁母親午睡時跟阿漆溝通:「我們疼你,不代表你可以不照規矩來。以後不許這樣了。」阿漆含著淚,不敢說什麼。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給適當休息

外籍看護也是人,也會累,在長期疲憊的狀況下照顧失能者,難保不會發生意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指出,外籍看護在異地適應的壓力下,可能情緒不穩或有不尋常的行為,但因為語言溝通不良、缺乏過去病史,加上雇主能負擔的醫療費用有限,她們能接受到的評估與治療很有限,往往在短期的藥物治療穩定後就被遣返回國了。

「雇主的觀念也要改。不能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必須適時讓外籍看護休息,」愚人之友基金會教育組主任趙素絹說。建議平日晚上或週末接手照顧幾小時、半天或一天,讓外籍看護喘口氣、恢復能量。

李梅英說,有人批評外籍看護把老人推到公園後,只顧著聊天。但她覺得不妨寬容看待。「她們一天中也只有這麼點休息時間,可以跟同鄉講講話、紓解壓力。何況讓老人家出門是好的,透透氣、跟鄰居說話,接受點刺激,比在家一對一相處好。」

善待外籍看護就是善待自家長輩。否則外籍看護很可能只在雇主看得到的時候認真工作,雇主看不到的時候就摸魚、甚至不善待長輩,這應該不是家屬樂見的情況。

外籍看護應該是來幫家屬做家屬做不到的事,是分攤、協助的角色,而不是統統丟給她,家屬只負責檢查成果,做不好就罵。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從被照顧者來看,他們也不是只需要有人協助生活起居就好,仍然渴望家人的關愛。

有位朋友向作家蔣勳訴苦︰「都已經幫爸爸請外籍看護了,為什麼我下班後他還不停抱怨?」蔣勳告訴他︰「你父親需要的不是醫師也不是看護,在他心靈荒涼的時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摟摟他的肩膀,跟他撒嬌。」他感慨,為什麼我們冷酷到忘記親子關係是什麼?

▓別忘了她們也會生病

外籍看護常怕生病會丟掉工作,因此不敢講。建議雇主要鼓勵她們︰生病了要講出來,趕快去看,免得小病拖成大病。

外籍看護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臉臭臭的,李梅英會告訴家人︰「我們也會心情不好,就讓她安靜一會兒。」

也可以把關心延伸到外籍看護的家庭。「她參與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可以參與她的生活,這跟只付她錢不一樣,」一位雇主分享。比如問問她家裡的情形、買點小禮物或幫她拍照讓她寄回家。這位雇主曾在出國旅行時買了一條項鍊送給看護的女兒,結果看護激動地抱著她哭,好像這彌補了她不能照顧子女的遺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先小人後君子

把權利義務講清楚,列出工作明細及自己要求的標準;休假時幾點要回家、能不能在外過夜,都要先規範,可請仲介協助翻譯。

▓財不露白

家裡貴重物品收好,以免引起貪念。如需外籍看護去買東西,給適量的錢就好,並記帳。也可請熟悉的攤商送菜去家裡,家屬再用月結付款,網路購物也可以。

健順養護中心院長廖慧媛建議善用宗教力量,比如有意無意地說「上帝知道每個人在做什麼」。

▓逃跑,防不勝防

外勞逃跑的原因很複雜,有時責任不在雇主,防不勝防。雇主能做的大概是:給她們合理的休息、了解她們的交友情形、曉以大義(告訴她逃跑的後果:易被地下仲介或色情販子控制、被剝削、被抓到遣返就不能再來台灣、沒健保、無處申訴等)。

▓不讓長輩和外籍看護長期單獨相處

「老人已是弱勢,怎麼有辦法管理外籍看護?」廖慧媛提醒。建議家屬常回去探視,或偶爾接來同住,否則根本不知長輩有沒有受到善待。

▓注意人際關係改變

一個陌生的外國人住進家裡,24小時相處,常微妙影響家中的人際關係。比如,看到阿公和外籍看護處得好,阿嬤會吃醋;雇主對外籍看護好,老人家也吃醋。廖玉蕙的母親就常抱怨:「你們胳膊向外彎,聯合外人欺負我!」彷彿在跟外籍看護爭寵。廖玉蕙和兄弟姊妹只能一再保證:「我們對她好,是希望她對你好!」類似的衝突,只能靠家屬居中化解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春禾劇團藝術總監郎祖筠的父親晚年失智,請了印尼籍看護Amy來照顧,相處融洽,郎家非常感謝Amy。郎祖筠的母親黃秋菱說:「將心比心,我們的兒女在外面也需要別人照顧。我們善待別人的兒女,別人也會善待我們的兒女。」

一位越南籍看護因為在台工作,家中經濟大為改善,還蓋了房子,她母親激動地說:「感謝台灣的人民,打開門戶,讓我們有機會改變人生!」

因為彼此善待、彼此感謝,善的循環可以延續下去。更多內容,請見《康健》12月號《利用夜晚 重返健康》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您正在閱讀

《夜間養生》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