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變遷報告出爐  學者估最糟2060年台灣恐無冬天且颱風變少、強度增強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

台灣氣候變遷報告出爐  學者估最糟2060年台灣恐無冬天且颱風變少、強度增強

  • 時間:2021-08-11 16:4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台灣氣候變遷報告出爐  學者估最糟2060年台灣恐無冬天且颱風變少、強度增強
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11日指出,台灣過去110年(1910-2020年)的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有加速的趨勢。(圖:環變中心官網)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日前發布報告,台灣研究團隊也針對台灣本地的觀測提出看法。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今天(11日)受訪時就指出,台灣過去110年(1910-2020年)的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有加速的趨勢;若不積極減碳,台灣的冬天將越來越少,最糟情況是2060年恐怕就沒有冬天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1年8月9日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AR6),因應此報告的公布,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包含科技部、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也共同發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科學重點摘錄與台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

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此報告更加確認人類對大氣、海洋及陸地暖化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人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世界各地,出現許多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是過去數世紀至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

在台灣本地的觀測分析顯示,過去110年(1910-2020 年)的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約攝氏1.6℃,且近50年跟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過去110年台灣的季節長度變化明顯改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20至150天,近年來,冬季縮短至約20至40天;若不積極減碳,台灣的冬天將越來越少,最糟情況是2060年恐怕就沒有冬天了。許晃雄說:『(原音)如果我們儘量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還是會有暖化衝擊,但衝擊的力道會比什麼都不管、一直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會好很多,這樣就能讓我們比較有能力去調適跟去做準備。』

報告也指出,台灣年總降雨量、年最大1日暴雨強度有增加趨勢,但年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各地也有增加的趨勢,也就是降雨天數變少、但強度增強;颱風方面,預測在最劣環境下,21世紀中、末,影響台灣颱風個數將分別減少約15%、55%,強颱比例將分別增加約100%、50%,也呈現出數量減少、但強度增強的趨勢。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