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_百度百科

亲王

[qīn wáng]
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爵位
收藏
0有用+1
0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亲王为一国之君,清朝之前的亲王均立国,封号一般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齐王等。皇帝的称号为朝号加谥号加帝,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惠帝明景帝等,亲王的称号为国号加谥号加王,如鲁荒王、蜀献王、楚昭王梁孝王等。
秦始皇统一诸国后,创“皇帝”为号,原先的诸国君主仍旧称王。皇帝是天下之君的称号,王是一国君主的称号,但只有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小国国王仅可称郡王。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内,亲王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郡王则是郡一级君王的称号。皇帝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创的天下之君称号,而历代的亲王则是沿制秦朝之前的诸国君主,其封国也大致相似,如燕王为燕国君主,赵王为赵国君主等,诸王的宫邸规制“亚天子一等”。
中文名
亲王
外文名
King
类    型
皇室爵位
概    念
一国之君
等    级
王的第一等
地    位
次皇帝一级
起源时间
秦汉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王”在汉语中为国君之意,即国王,国王又分亲王和郡王两等,按照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传统,一般天子的伯叔兄弟诸子封国者为亲王,其封号即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等),而周边附属国的国王则为郡王(如朝鲜王、越南王、琉球王等)。也就是说,亲王只封授给皇帝家族的皇室成员,郡王则封授给向中央王朝称臣朝贡的附属国国君。郡王亦可作为皇室成员中次亲王一等的贵族封爵(一般皇太子及亲王之子封郡王),在部分朝代,也有少数以功臣而得封郡王者。
天下之君称帝,一国之君称王,亲王是王的第一等。亲王是本国的君主,对上臣服于天下之君的皇帝,对下统领本国军政文武。明朝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民生,手下都配有一位文相,一位武相,文相管国政,武相管军队。王宫的亲兵护卫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本国的驻军。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西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
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
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等),其封地称国(如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同时,中国古代一些周边国家受到中国的影响,也将本国的君主称为亲王,但只有一些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如唐朝时期,日本国的君主在唐朝皇帝册文中便是亲王。朝鲜国、琉球国等国的国王等级仅为郡王。朝鲜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级别为郡王,但明朝建文帝特准其使用亲王的冠服
朝鲜在古代为明朝的附属国,朝鲜国王的等级为郡王,但可使用和亲王一样的九旒冠冕。

待遇

播报
编辑

衣冠

  • 亲王冠服
《明史·舆服二》:“亲王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
亲王冠服:助祭、谒庙、朝贺、受册、纳妃服衮冕,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服皮弁。洪武二十六年定,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玉圭长九寸二分五厘,青衣纁裳。永乐三年又定冕服、皮弁制,俱与东宫同,其常服亦与东宫同。
亲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样,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亲王和皇太子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亲王妃的冠服也和皇后一样,身着凤冠翟衣,区别是皇后的凤冠为“六屏”,而亲王妃的凤冠为“四屏”。
明史》中的“东宫”是皇太子之意,亲王的冠冕冠服与皇太子相同,亲王妃的冠服与太子妃相同。
  • 亲王妃冠服
《明史·舆服二》:亲王妃冠服:受册、助祭、朝会服礼服。洪武三年定九翚四凤冠。永乐三年又定九翟冠,制同皇妃。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饰,同东宫妃。
明朝初定亲王妃朝冠为九翚四凤冠,后更定为九翟冠,制同皇妃,其礼服、朝服、常服等冠服则与皇太子妃相同。
明朝公主冠服与同辈的亲王妃相同;清朝固伦公主冠服与同辈的亲王妃相同,和硕公主冠服与同辈的亲王侧妃或世子妃相同。公主地位与皇子妃平等;同辈的皇妃、亲王妃、长公主三者地位平等;同辈的皇太妃、亲王太妃、大长公主地位亦平等。

礼仪

亲王的仪仗与礼仪仅次于皇帝一等,公侯大臣要对亲王行君臣之礼,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入朝朝见天子时,公侯大臣均要伏而跪之,对亲王行百官跪迎之礼。
按照《明史·礼志》中的记载,普通皇子,即皇太子的弟弟要对皇太子行礼,而皇太子要对皇帝的兄弟,也就是伯叔辈的亲王行礼。
《明史·礼八》:是日,皇太子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
皇太子见长辈亲王时,行四拜礼,亲王坐受,无需回礼。洪武二十六年定,凡伯叔兄见天子,在朝行君臣礼,便殿行家人礼。伯叔兄西向坐,受天子四拜。
清史稿》:王公进笺皇太子前致庆,皇太子诣武英殿与亲、郡王等行礼。
清朝册立皇太子时,皇太子须诣亲王、郡王前行礼。

册宝

《明史·舆服四》亲王册宝:册制与皇太子同。其宝用金,龟纽,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文曰“某王之宝”。池箧之饰,与皇太子宝同。宝盝之饰,则雕蟠螭

册封

皇帝嫡长子皇太子,诸子封亲王;
亲王嫡长子立亲王世子,诸子封郡王;
郡王嫡长子立郡王长子,诸子封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太子世袭皇帝、世子世袭亲王、长子世袭郡王。

宗室

亲王的正妻称王妃(如秦王妃)。
亲王的嫡长子(无嫡子时则为长子)年十岁,封世子(如秦世子),以后承袭王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嘉靖以后由于俸禄压力增加之故更改为亲王之子必须按照继承王位之前的爵位向下承袭,即不允许旁支继承的亲王,如亲王无子,其弟继位的儿子封郡王之位,而是根据该亲王原有的封号,降等袭封。
世子之嫡长子称世孙,其正妻分别称世子妃、世孙夫人。太子和亲王、世子和郡王、世孙和镇国将军在子孙爵位的封号上没有区别。

俸禄

亲王之女封郡主,其夫称仪宾。俸禄为每年800石。
  • 明代亲王
洪武末年,定俸禄为每年10000石(又分为本色禄米、折色、折钞),但实际上后来因人而异,如永乐以后的历代辽王的俸禄只有2000石。嘉靖之后,俸禄多为9000石。
《明史·舆服志二》中关于亲王冕的规制相同:“冕服俱如东宫,第冕旒用五采”;“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冕冠,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九旒。每旒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其常服,洪武元年定,
乌纱折上巾。永乐三年定,冠乌纱折角向上巾,亦名翼善冠,亲王、郡王及世子俱同。袍赤,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玉带、靴,以皮为之。
  • 清代亲王
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一字王号

播报
编辑
(由于数据正在统计中,可能不全)按拼音顺序排列
安王 褒王 毕王 汴王 邠王 豳王 博王 蔡王 曹王 昌王 巢王 郴王 陈王 成王 郕王 崇王 楚王 代王
丹王 道王 德王 登王 邓王 棣王 定王 端王 鄂王 恩王 丰王 酆王 鄜王 福王 抚王 葛王 恭王 谷王
观王 光王 广王 桂王 衮王 虢王 韩王 汉王 和王 贺王 恒王 衡王 华王 怀王 淮王 郇王 辉王 徽王
会王 惠王 霍王 吉王 集王 纪王 济王 冀王 嘉王 简王 建王 江王 蒋王 绛王 晋王 泾王 荆王 景王
靖王 莒王 均王 康王 郐王 夔王 朗王 澧王 凉王 梁王 辽王 鲁王 潞王 茂王 孟王 密王 沔王 岷王
睦王宁王 沛王 彭王 邳王 平王 濮王 普王 戚王 祁王 齐王 岐王 蕲王 杞王 虔王 谯王 钦王 秦王
庆王 琼王 荣王 汝王 瑞王 润王 商王 韶王 邵王 申王 深王 沈王 升王 盛王 寿王 舒王 蜀王 顺王
宋王 苏王 肃王 隋王 随王 遂王 郯王 潭王 唐王 滕王 通王 威王 卫王 蔚王 魏王 温王 吴王 婺王
夏王 咸王 相王 湘王 襄王 忻王 莘王 信王 兴王 邢王 秀王 徐王 许王 溆王 宣王 薛王 循王 雅王
延王 兖王 燕王 扬王 杨王 洋王 邺王 伊王 仪王 沂王 义王 益王 翌王 翼王 殷王 英王 郢王 颍王
邕王 雍王 永王 裕王 豫王 沅王 原王 袁王 岳王 越王 郓王 泽王 鄫王 澶王 漳王 昭王 召王 赵王
珍王 甄王 镇王 郑王 忠王 周王 资王 淄王 宾王 万王 高王 贵王 同王 循王
(带链接的为已编好或正在编辑的词条,其他的词条将陆续编辑。)
注:本目所收录所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字王
对于隋唐之前,分封等级不明确者,只取其一字王号,如取“赵王”而不取“赵郡王”(有时简称“赵王”)。

历代亲王

播报
编辑
历代亲王
朝代
君主
名称
封号
生母
备注
汉高祖
齐王
外妇曹氏
谥号悼惠 [1]
赵王
谥号隐 [1]
代王
汉文帝 [2]
淮南王
谥号厉 [1]
淮阳王→赵王
不详
谥号幽 [3]
梁王→赵王
谥号共 [4]
燕王
谥号灵 [1]
汉文帝
代王→淮阳王→梁王
谥号孝 [5-6]
太原王→代王
不详
谥号孝 [5]
梁王
谥号怀 [5]
汉景帝
太子→临江王
废太子,谥号闵 [7]
鲁王
谥号恭,一作共;为刘表刘焉的祖先 [7-9]
河间王
谥号献 [7]
刘阏于/刘阏
临江王
谥号哀 [7]
汝南王→江都王
谥号易 [7] [10]
长沙王
谥号定;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先 [7] [11]
胶西王
谥号于 [7]
广川王→赵王
谥号敬肃 [7] [12]
中山王
谥号靖;汉昭烈帝刘备的祖先 [7] [13]
广川王
夫人王儿姁
谥号惠 [7]
胶东王→太子
皇后王娡
汉武帝 [7] [14]
胶东王
夫人王儿姁
谥号康 [7]
清河王
谥号哀 [7]
常山王
谥号宪 [7]
汉武帝
齐王
谥号怀 [15]
燕王
谥号剌 [15]
广陵王
谥号厉 [15]
昌邑王
谥号哀;其子为海昏侯刘贺 [15-16]
汉宣帝
淮阳王
谥号宪 [17]
定陶王→楚王
谥号孝 [17-18]
东平王
谥号思 [17]
清河王→中山王
谥号哀 [17] [19]
汉元帝
济阳王→山阳王→定陶王
谥号共,一作恭;汉哀帝刘欣生父 [20-22]
信都王→中山王
昭仪冯媛
谥号孝;汉平帝刘衎生父 [20] [23]
汉光武帝
太子→东海王
谥号恭 [24]
中山王→沛王
谥号献 [24-25]
楚王
被废,追封楚厉侯 [24] [26]
东海王→太子
光烈皇后
汉明帝 [24] [27]
济南王
谥号安 [24]
东平王
光烈皇后
谥号宪 [24]
淮阳王→阜陵王
谥号质 [24] [28]
山阳王→广陵王
光烈皇后
谥号思 [24] [29]
左翊王→中山王
谥号简 [24] [30]
琅邪王
光烈皇后
谥号孝 [24]
汉明帝
千乘王
不详
谥号哀 [31]
广平王→西平王→陈王
谥号敬 [32]
灵寿王→巨鹿王→江陵王
→六安王→彭城王
谥号靖 [33]
重熹王→乐成王
谥号靖 [34]
下邳王
谥号惠 [35]
汝南王→梁王
谥号节 [36-37]
常山王→淮阳王
不详
谥号顷 [38]
济阴王
谥号悼 [39]
汉章帝
千乘王
不详
谥号贞;汉质帝刘缵曾祖父 [40]
平春王
谥号悼 [41]
太子→清河王
谥号孝;汉安帝刘祜生父 [42]
济北王
谥号惠;前少帝刘懿生父 [43-44]
河间王
谥号孝;汉桓帝刘志祖父 [45-46]
城阳王
不详
谥号怀 [47]
广宗王
谥号殇 [48]
汉和帝
平原王
不详
谥号怀 [49]
汉灵帝
皇帝→弘农王
何氏
汉少帝,谥号怀 [50-51]
勃海王→陈留王
汉献帝 [52-53]
宋武帝
庐陵王
孙修华
谥号孝献 [54]
宜都王
婕妤
宋文帝 [54-55]
彭城王
王修容 [54]
-
江夏王
袁美人
谥号文献 [54]
南郡王
孙美人 [54]
-
衡阳王
吕美人
谥号文 [54]
宋文帝
始兴王
-
武陵王
淑媛
宋孝武帝 [56]
南平王
吴淑仪
谥号穆 [56]
庐陵王
高修仪
谥号昭 [56]
竟陵王
-
建平王
曹婕妤
谥号宣简 [56]
东海王
陈修容 [56]
-
义阳王
后出逃北魏 [56-57]
武昌王
江修仪 [56]
-
淮阳王→湘东王
婕妤
宋明帝 [56] [58]
建安王
杨修仪 [56]
-
山阳王→晋平王
邢美人
谥号剌 [56] [59]
海陵王
蔡美人 [56]
-
鄱阳王
董美人
谥号哀 [56]
临庆王
谥号冲 [56]
新野王
追封,谥号怀 [56]
桂阳王
-
巴陵王
谥号哀 [56]
宋孝武帝
豫章王
文穆皇后
前废帝刘子业同母弟 [60]
晋安王
-
安陆王
阮容华 [60]
-
寻阳王
何淑仪 [60]
-
临海王
史昭华
-
始平王
谥号孝敬 [60]
永嘉王
-
始安王
-
邵陵王
史昭仪 [60]
-
齐王
追封,谥号敬 [60]
淮南王
-
南平王
-
晋陵王
谥号孝 [60]
庐陵王
-
南海王
谥号哀 [60]
淮阳王
谥号思 [60]
东平王
-
南朝齐
齐高帝
豫章王
高昭皇后
谥号文献;齐武帝萧赜同母弟 [61]
临川王
谢贵嫔
谥号献 [61]
长沙王
谥号威 [61]
武陵王
罗太妃
谥号昭 [61]
安成王
任太妃
谥号恭
鄱阳王
-
桂阳王
袁修容 [61]
-
始兴王
何太妃
谥号简 [61]
衡阳王
区贵人 [61]
-
江夏王
-
南平王
李美人 [61]
-
宜都王
何太妃 [61]
-
晋熙王
-
河东王
-
齐武帝
竟陵王
武穆皇后
谥号文宣;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 [62]
庐陵王
-
巴东王→鱼复侯
-
安陆王
周淑仪 [62]
-
晋安王
-
建安王
周淑仪 [62]
-
武昌王→西阳王
蔡婕妤 [62]
-
南海王
乐容华 [62]
-
巴陵王
傅充华 [62]
-
邵陵王
谢昭仪 [62]
-
临贺王
江淑仪 [62]
-
西阳王
庾昭容 [62]
-
广汉王→衡阳王
-
宣城王→南康王
-
义安王→永阳王
颜婕妤 [62]
-
湘东王
-
齐明帝
巴陵王
谥号隐 [63]
江夏王
明敬皇后
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 [63]
庐陵王
袁贵妃 [63]
-
鄱阳王
明敬皇后
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后出逃北魏 [63]
南康王
齐和帝;东昏侯萧宝卷同母弟 [63]
邵陵王
管淑妃 [63]
-
晋熙王
-
桂阳王
许淑媛 [63]
-
梁武帝
豫章王
淑媛
据传为萧宝卷的遗腹子,后出逃北魏 [64-65]
晋安王→太子
贵嫔
梁简文帝,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 [64]
南康王
董昭仪
谥号简 [64]
庐陵王
贵嫔
谥号威;昭明太子、梁简文帝同母弟 [64]
邵陵王
丁充华
谥号携,后投降北齐 [64]
湘东王
修容
即梁元帝 [64]
武陵王
-
陈文帝
皇帝→临海王
文皇后
即陈废帝 [66]
始兴王
陈废帝陈伯宗同母弟 [66]
鄱阳王
-
新安王
潘容华 [66]
-
晋安王
-
衡阳王
刘昭华 [66]
-
庐陵王
王充华 [66]
-
江夏王
张修容 [66]
-
武陵王
韩修华 [66]
-
永阳王
江贵妃 [66]
-
桂阳王
孔贵妃 [66]
-
魏道武帝
齐王
刘氏
魏明元帝 [67] [69]
清河王
弑杀其父 [67-68]
阳平王
大王夫人 [67]
-
河南王
王夫人 [67]
-
河间王
不详 [67]
-
长乐王
-
广平王
段夫人 [67]
-
京兆王
-
魏明元帝
乐平王
谥号戾 [70]
安定王
不详
谥号殇 [70]
乐安王
谥号宣 [70]
永昌王
谥号庄 [70]
建宁王
不详 [70]
-
新兴王
-
魏太武帝
晋王
越椒房 [71]
-
东平王
舒椒房 [71]
-
临淮王
弗椒房 [71]
-
广阳王
伏椒房 [71]
-
吴王→南安王
曾僭越称帝,谥号隐 [71-72]
魏文成帝
安乐王
李夫人
谥号厉 [73]
广川王
曹夫人
谥号庄 [73]
齐郡王
沮渠夫人
谥号顺 [73]
河间王
乙夫人
谥号孝 [73]
安丰王
悦夫人
谥号匡 [73]
韩王
玄夫人
谥号哀 [73]
魏献文帝
咸阳王
封昭仪 [74]
-
赵郡王
谥号灵 [74]
广陵王
孟椒房
谥号惠 [74]
高阳王
谥号文穆 [74]
彭城王
谥号武宣 [74]
北海王
谥号平 [74]
魏孝文帝
京兆王
被其子西魏文皇帝元宝炬追封为文景皇帝 [75-76]
清河王
其孙为魏孝静帝元善见 [75] [77]
广平王
文昭皇后
宣武帝元恪同母弟;其子为孝武帝元修 [75] [78]
汝南王
谥号文宣 [75] [79]
北周文帝
齐王
达步干氏
谥号炀 [80]
卫王
叱奴氏
武帝宇文邕同母弟;谥号剌 [80]
赵王
王氏
谥号僭 [80]
谯王
权白女
谥号孝 [80-81]
陈王
不详
谥号惑 [80]
越王
谥号野 [80]
代王
张女毕
谥号奰 [80] [82]
滕王
不详
谥号闻 [80]
齐神武帝
永安王
王氏
谥号简平 [83]
平阳王
穆氏
谥号靖翼 [83]
彭城王
谥号景思 [83]
常山王
武明皇后
即齐孝昭帝;高澄高洋同母弟 [83]
上党王
谥号刚肃 [83]
襄城王
武明皇后
谥号景烈 [83-84]
长广王
即齐武成帝 [83]
任城王
-
高阳王
谥号康穆 [83]
博陵王
武明皇后
谥号文简 [83]
华山王
-
冯翊王
谥号文昭 [83]
汉阳王
谥号敬怀 [84]
隋文帝
太子→房陵王
文献皇后
追封 [85]
晋王→太子
即隋炀帝 [85]
秦王
谥号孝 [85]
越王→蜀王
宇文化及所杀 [85-86]
汉王
宇文化及所杀 [85] [87]
隋炀帝
齐王
元德太子杨昭同母弟 [88]
赵王
江都兵变遇害 [88-89]
唐高祖
太子→息隐王→隐太子
窦氏
玄武门之变遇害 [90-91]
秦王→太子
即唐太宗 [90]
卫王
早逝,谥号怀 [90] [92]
齐王→海陵郡王→巢剌王
玄武门之变遇害 [90] [93]
楚王
谥号哀 [90]
荆王
莫嫔
-
汉王
孙嫔 [90]
-
酆王
-
周王
张氏 [90]
-
徐王
郭婕妤 [90]
-
韩王
-
彭王
-
郑王
宝林
-
霍王
张美人 [90]
-
虢王
杨美人 [90]
-
道王
-
邓王
崔嫔 [90]
-
舒王
小杨嫔 [90]
-
鲁王
-
江王
杨嫔 [90]
-
密王
鲁才人 [90]
-
滕王
柳宝林 [90]
-
唐太宗
太子→恒山王
长孙氏
追赠恒山王,唐高宗同母兄 [94]
楚王
不详
追封 [94]
吴王
杨妃 [94]
-
魏王→濮王
长孙氏
唐高宗同母兄 [94]
齐王→庶人
阴妃 [94]
-
蜀王
杨妃 [94]
-
蒋王
王氏 [94]
-
越王
-
晋王→太子
长孙氏
即唐高宗 [94]
纪王
-
江王
-
代王
不详 [94]
-
赵王
-
曹王
杨氏 [94]
-
唐高宗
燕王
宫人刘氏 [95]
-
原王
宫人郑氏 [95]
-
泽王
宫人杨氏 [95]
-
许王
-
代王→太子
追封孝敬皇帝 [95]
潞王→雍王→太子→庶人
追封章怀太子 [95-96]
周王→英王→太子
即唐中宗 [95] [97-98]
殷王→豫王→冀王→相王→豫王
即唐睿宗 [95] [99-101]
清太宗
和硕亲王
谥号庄,清显祖塔克世第三子,努尔哈赤同母弟,追封 [102-103]
和硕礼亲王
元妃
谥号烈,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04]
和硕英亲王
大妃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被革爵 [104-105]
和硕睿亲王
谥号忠,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清初摄政王 [104]
和硕豫亲王
谥号通,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04]
和硕成亲王
嫡福晋李佳氏
礼亲王代善长子,皇太极侄子;被革爵,后被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06]
和硕颖亲王
继福晋
叶赫纳喇氏
谥号毅,追封;礼亲王代善第三子,皇太极侄子;其子袭爵为多罗顺承郡王,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07-108]
和硕郑亲王
五娶福晋
乌拉那拉·滹奈
谥号献,舒尔哈齐第六子,皇太极堂弟;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清初辅政王 [109-110]
和硕肃亲王
继妃乌拉那拉氏
谥号武,皇太极长子;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11]
和硕承泽亲王
侧妃
谥号裕,皇太极第五子,后代袭爵为庄亲王;世袭罔替,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111-113]
和硕襄亲王
懿靖大贵妃
谥号昭,皇太极第十一子 [111]
清世祖
和硕敬谨亲王
不详
谥号庄,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褚英第三子 [114]
和硕端重亲王
谥号定,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三子;追被革爵 [115]
和硕安亲王
谥号和,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追降爵为郡王 [116]
和硕裕亲王
宁悫妃董鄂氏
谥号宪,福临次子 [117]
未命名
董鄂氏
追封,福临第四子 [117]
和硕恭亲王
庶妃陈氏
福临第五子 [117]
和硕纯亲王
庶妃钮氏
谥号靖,福临第七子 [117]
清圣祖
太子→和硕理密亲王
赫舍里氏
经两立两废,逝后追封亲王 [118]
和硕诚亲王
马佳·吉鼐
后被降爵为郡王 [118]
和硕雍亲王
乌雅·玛琭
清世宗 [118]
和硕恒亲王
郭络罗·纳兰珠
谥号温 [118]
和硕淳亲王
成妃戴佳氏
谥号度 [118]
和硕廉亲王
觉禅·双姐
被革去宗籍 [118]
和硕履亲王
万琉哈·妞妞
谥号懿 [118]
和硕怡亲王
章佳氏
谥号贤,爵位世袭罔替 [118]
和硕庄亲王
谥号恪,出继庄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和硕果亲王
谥号毅 [118]
和硕諴亲王
穆嫔陈氏
谥号恪 [118]
清世宗
和硕端亲王
乌拉那拉氏
追封 [119-120]
和硕宝亲王
钮祜禄氏
即清高宗 [119]
和硕和亲王
耿氏
谥号恭 [119]
和硕果亲王
谦妃刘氏
出继果亲王胤礼,后被降为郡王 [119]
清高宗
和硕定亲王
噶哈里富察氏
追封,谥号安 [121]
和硕履亲王
金佳氏
过继爱新觉罗·胤裪,追封,谥号端 [121]
和硕荣亲王
珂里叶特氏
谥号纯 [121]
和硕质亲王
苏佳氏
谥号庄 [121]
和硕哲亲王
沙济富察氏
追封,端慧太子永琏同母弟 [121]
和硕仪亲王
金佳氏
谥号慎 [121]
和硕成亲王
谥号哲 [121]
和硕嘉亲王
魏佳氏
即清仁宗 [121]
和硕庆亲王
谥号僖 [121]
清仁宗
和硕智亲王
喜塔腊氏
即清宣宗 [122]
和硕惇亲王
钮祜禄氏
谥号恪 [122]
和硕瑞亲王
谥号怀 [122]
和硕惠亲王
钮祜禄氏
谥号端 [122]
清宣宗
和硕惇亲王
祥妃钮祜禄氏
谥号勤 [123]
和硕恭亲王
博尔济吉特氏
谥号忠 [123]
和硕醇亲王
乌雅氏
谥号贤;光绪帝生父,宣统帝祖父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