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學者劉泰英|天下雜誌

紅頂學者劉泰英

短短兩年間,劉泰英以學者身分,從管理兩百人的台經院,搖身一變為統籌百家企業,資金超過千億的國民黨營事業負責人,並以強勢作風引人著目。 從學術界進入權力核心,這位腳踏產官學的紅頂學者,是如何崛起的?

    其他

春節假期,三家電視台,新聞焦點是李登輝總統八天內馬不停蹄地走訪菲律賓、印尼、泰國的度假外交。
 但是,引起工商業界矚目的,不是李總統身側的正式部會首長如蕭萬長、錢復,而是個子不高、不打高爾夫球,卻又全程隨行的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泰英。
 五十八歲的劉泰英是真正為李總統南向政策背書的人。
 度假外交前,由他擔任董事長的中華開發公司已經準備菲律賓蘇比克灣工業區開發作業,他本人更四度前往印尼,進行中印投資合作的初步接觸,這個月,他將繼續率領包含中油、台糖等國營事業在內的黨營事業考察團,把政府的南向政策帶入實際運作階段。
 僅僅兩年前,他還只是一位經濟學者,領導兩百人不到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去年七月,他搖身一變成為第一位本省籍國民黨黨營事業大掌櫃,領導金融、貿易、製造、服務、媒體,甚至娛樂等百家企業,資產超過千億的藍色產業大軍。
 他由幕後走向台前,進而執掌黨營事業兵符,是否真能打破黨營事業傳統黨國不分、坐享特權與黑箱運作的外界爭議?由他推動的黨營事業改革,對國民黨,甚至台灣產業經濟又將產生什麼樣的衝擊?
 更重要的,當李總統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而公營企業又身陷民意代表的重重監督下,與李總統理念契合的劉泰英,是否真能領導黨營事業異軍突起,打開台灣經貿外交的窄門?
 事實上,他上任八個月來,政經界明顯感受他強勢做事的火力。
 去年底,他在陽明山召開黨營事業研討會,創下四十多年來黨營事業負責人首度齊聚一堂的紀錄;今年一月,他召集六家虧損黨營事業負責人解釋虧損原因,要求提出改善計劃,「不賺錢的就關門,」他一再指出。
 徐立德時代調查一年半無法定案的俄羅斯投資貿易計劃,他去年兩度親自考察後,確定黨營事業中裕台、中興電機、建台水泥和齊魯企業以海參崴為橋頭堡,發展俄羅斯投資貿易,而黨營事業海外投資的戰場,也從越南延伸到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地,甚至可能進軍北韓。
 
人事熱鬧翻騰
 
 傳統上山頭林立的黨營事業人事領域,也因他而熱鬧翻騰,甚至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爭議論。他上任以來,發現黨營事業弊案很多,「這邊被拐一億多,那邊被拐一億多,」因此堅持「每個公司都要派稽核下去」,讓黨營事業財務透明化,建立人事制度;而徐立德時代負責海外投資的悅昇昌董事長丁善理不能配合他海外投資的步調,馬上以回歸管理制度需要而撤換;同屬徐立德系統的前中華開發總經理張孝威,為了要處罰有貪污嫌疑幹部與他直接衝突,上任不到一年就被調職,成為金融界一件大事。
 「張孝威一上任就蒐集我的資料,又在公司分派系,不處理,公司會出大問題的,」認定張孝威事件背後是政爭的劉泰英表示,「他是砲灰,本來我可以把他打死的,」學佛十年,經常講著「眾生平等」的劉泰英,談起這個事件就餘怒難熄。
 但是劉泰英本身的言行引起的評價,也近乎兩極化。
 欣賞他的人認為,他動作大刀闊斧,是不想做官,真想做事,對他所推動的黨營事業改革計劃,寄以厚望;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委員、與劉泰英關係良好的威京開發總裁沈慶京就大聲喝采,「假如黨營事業負責人連換主管的勇氣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改革?」
 但批評者則質疑,他從主持學術研究機構轉到真槍實彈的產業管理競爭,理論經驗是否真能落實?「學者可以拿各種理由修正自己的理論,企業經營則是報表見真章,不可能重來一次,」一位重要的黨營事業主管擔心地說。
 也有人注意劉泰英身為金融事業負責人,卻又掛名學生經營的復華建築經理公司董事長,支用交際費,這種不避人情關係的行事,令人懷疑是否可能使得他領軍的黨營事業,成為新一波金權政治的溫床,一位外商金融機構副總經理質問。
 走上黨營事業舞台前的劉泰英,擔任過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也兼任中華開發董事長。他的經歷雖然橫跨產官學等不同領域,但與黨務淵源不深,而他走馬上任時,卻又一舉登上黨營事業最高的位子,他憑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不少國民黨中央黨部幹部的直接反應是「他是李主席的財經顧問。」
 在黨部,甚至工商業界,不少人還記得一年多前國民黨政爭時,劉泰英以中華開發名義在報上刊登支持李登輝總統施政理念的廣告。
 
和總統淵源深厚
 
 事實上,在經濟學界,他與李總統相識長達三十八年,不但大三時就幫還是農復會技正的李總統做研究,兩人也是康乃爾大學攻博士的同學。那時,「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聊國家大事,」談起與總統的深厚淵源,劉泰英神情輕鬆地說。
 民國七十九年時,他更與中央研究院士陳昭南、交通銀行董事長梁國樹等經濟學家,定期在總統府進行小型財經政策座談,「一次一個題目,幾個經濟學家各抒己見,李總統就坐在旁邊聽,遇到問題就發問,」一位熟悉當時情形的人士指出。但是到目前三位學者中只剩下他與李總統關係親密。
 會有這樣的變化,不少學者認為,雖然同屬學者,劉泰英講話直接、重實際而不拘泥理論的性格,與李總統相近;而他於公於私,「全心全意」擁護李總統,並配合李總統的各項政策,不論是海峽兩岸科技交流或南向政策。
 因此,目前連內閣重要財經政策,如開放公有及公營事業土地並釋出農地、地方財政、雲林離島自由貿易區等,也都有劉泰英在幕後運籌帷幄。
 劉泰英本身也充滿有趣的對比。他信佛多年,中午吃齋,但晚上經常踟躕酒家;他是經濟學博士,但是相信風水,中華開發、黨管會辦公室各擺一個保齡球大的水晶球,因為「水晶球面有氣,可以辟邪」。
 「現在我拚命做事,如果主席說你不必做了,我馬上立正謝謝下台,」坐在火車站前中央投資大樓的主委辦公室,劉泰英認真地說。
 和今天的榮華權勢比較,早年的劉泰英經歷艱辛,行事風格也充滿突兀的對比。
 民國二十五年在苗栗卓蘭出生的劉泰英,父母早逝,從小靠大姊與親戚支持唸書。
 由於窮苦,他刻意節儉,不但半工半讀唸完台大經濟系,每天早餐只有稀飯加十幾顆花生米,有一次還因為營養不良而暈倒在新生南路上。「其實那時吃一顆蛋的錢是有的,」劉泰英回憶當年的刻苦生活說。
 直到今天,劉泰英的朋友估計,有錢盡量存的節儉使得他的財產近億。但是他仍不做西裝,西裝多是由朋友送的,上飯店酒廊喝酒應酬的開銷,也由過去的學生代為付帳解決,辦公室可以辟邪的水晶球,也是潤泰建設董事長尹衍樑送的禮物。
 這種用別人的錢大方的模式,也反映在他的事業經營。
 例如,中國信託集團出資七千萬成立的台經院,劉泰英雖然努力爭取政府財經部會的研究計劃,也推動責任中心制,鼓勵研究員對外接計劃,但是他更四處延攬學者,擴充規模,使得台經院由開始的兩、三人遽增為近兩百人,財力不豐下,「維持現有規模是他的後繼者最頭痛的問題,」一位了解台經院發展的學界人士指出劉泰英好大喜功的作風。
 
敢賺錢也敢花錢
 
 由他主導下,國民黨黨營事業更變得敢賺錢也敢花錢。賺錢方面,他積極節流開源,首先發函各黨營事業,提報人事需求,統籌黨營事業的人力運用;進一步統一採購黨營事業的文具用品,「成本就節省幾十個百分點,」他得意地說。
 他也親自出馬,直接主導最近中央投資公司持有五○%中聯信託股票出售案。這筆金額高達八十億的股票交易,從去年五月開始進行,劉泰英本人親自與五、六家財團接觸,最後以一次賣光的方式把中聯股票賣給宏國集團,一改傳統黨營事業處理股票時,不動祖產,只賣股子股孫的謹慎作風。
 努力賺錢同時,他也大手筆花錢。例如,為了設立對日貿易的據點,黨營事業不久前在東京港區買下一棟九層辦公大樓,斥資三十五億台幣;而今年中期,中華開發更將進軍美東,對當地大學的高科技研究進行先期投資,「一個案子一百萬美元,十個案子只要一個成功,就撈回本了,」在今年初與新聞界餐會的場合上,劉泰英自信滿滿地說。
 這種大手筆的資金進出,不是沒有引起爭議。多位黨營事業主管就指出,徐立德時代黨營事業作風保守,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家存有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隨便處置,不做不肖子孫的心態,「祖產誰不會賣,但是國民黨還剩下多少大東西可以賣?」多位黨營事業主管無奈地表示。
 劉泰英對這樣的批評卻不以為然。他舉財務、業務分離的慣例解釋,「黨營事業就是黨營事業,我們把財委會與黨營事業分開,就是財委會你去管你的財產,你的預算,是靜態的,而黨營事業是動態的,要分開……,財務管理的觀點來管黨營事業,那就不可行。」
 大環境對國民黨的挑戰,也使得劉泰英認為黨營事業不能不變。
 近年來,面對在野黨的興起,標榜百年老店新開張的國民黨,本身組織人事包袱沈重,一波接一波,選舉所需投入的財力愈來愈大,而三年前發起的百億黨務發展基金的捐獻,在外界抨擊聲浪下,只有一成不到的規模,每年花費近五十億的國民黨,近八成經費仰賴黨營事業供輸。
 更重要的,早年依特許、壟斷等策略坐享厚利的黨營事業,隨著民間產業壯大,政經制度走上軌道,競爭優勢迅速喪失,更成為國民黨必須整頓的急務。
 因此,過去一年間,從準備登記為財團法人開始,國民黨由許水德祕書長領軍,著手整理黨內資產,進行財產歸戶,陣營龐大的黨營事業也首度從財委會分離,由獨立作業的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負責,開始權責區分。
 
個性急切
 
 比較現任財委會主委林鎧藩出身財經單位,沈潛、少露臉,一位中央黨部幹部觀察,扮演黨營事業經理人的劉泰英經常主動出擊,「兩個人一急一緩,形成有趣的組合。」
 在本土經濟學博士鳳毛麟角的民國六十年代初期,三十出頭的劉泰英學成歸國,立即發表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工作表現也受到當時部長李國鼎欣賞。但是他工作幾年企圖升署長不成,立刻轉到剛成立的台灣經濟研究所擔任實際負責的副所長。「假如他肯多磨兩年,也許早就成為獨當一面的財經首長,推動他的經濟理念,」一位劉泰英的老長官指出,劉泰英個性急切、實際。
 儘管時隔多年,劉泰英急切的性情未改。去年五月,他在常富企業董事長馬愛珍安排下,隻身前往俄羅斯海參崴會晤當地官員,參觀水泥廠、港口、機場,晚上則與地方人士討論市場經濟、台灣經驗,「直到濱海邊區省長感謝劉泰英,並希望他能適應俄羅斯的步調,」一位在場人士指出。
 與劉泰英交往的人,也很容易在他直來直往的溝通中,感受他處處愛做老大、也想做大事的企圖心。這樣的氣勢,他喜歡解釋成有「肩膀」和「使命感」。
 劉泰英從小就養成了一心一意做「大事」的志向。他指出,小時候窮苦的環境使得他一心要考大學經濟,把大家的經濟搞好起來;因此,初中畢業家人勸他考台中師專時,他乾脆離家躲起來,「直到二姊夫代表家人來找我,同意我考高中才回家,」劉泰英回憶說。和他高學歷比較,他的六個兄姊都只念完小學就開始工作。
 
一心一意做大事
 
 台大畢業後,他先擔任行政院主計處臨時雇員,經學長孫震介紹到美援會,為了第四期經建計劃模型的投入產出表,他犧牲週末,每天工作到三更半夜,半年內完成,他的認真負責,令當時美援會顧問劉大中、處長王作榮印象深刻。
 
 主持台經院時期,他更以日本為師,努力發展本土的產業經濟研究。「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把台經院變成國內的野村研究所,」劉泰英大學老師,經濟學者施建生指出。
 到了黨營事業這個大舞台,他更把黨營事業推進到全方位的經濟戰略層次。「我們賺錢去投資、再賺錢再去投資,這就是使命感,你協助對方發展經濟,又開拓本身市場,」談起經濟戰略神采奕奕的劉泰英表示,因此營營事業走向區域性經濟合作,配合推動亞太營運中心,黨內資源要做最有效利用……。
 因此,由前國大代表王應傑擔任總經理的永昌建設,就朝結合財團合作開發黨有土地方向著手。由國民黨控股公司啟聖實業投資,成立時間還不到一年的永昌建設,由於啟 聖本身正對黨內各縣市土地進行整理,永昌開始接觸包括中廣公司、中影文化城等土地開發計劃。這些市價超過百億的黨有土地,「財務上劉主委絕對支持我,」早年隨長億集團楊天生經營房地產,本身也擁有一家建設公司的王應傑滿意地說。
 而成員近半數是企業家的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其中雖然不乏舉足輕重的企業家如何壽川、管理學者黃俊英,但也有從房地產起家的潤泰建設尹衍樑,長億集團楊天生及威京開發沈慶京等人,使得外界對國民黨透過土地結合財團的疑慮不斷。
 更有人好奇,在劉泰英大手筆的投資經營下,眼前幾年的國民黨,財務不會是問題。但是下一任黨主席呢?
 面對來自內外的抨擊,劉泰英以改革造成反彈解釋,「很多人覺得過去怎麼樣現在就怎麼樣,」他語氣急促地表示,「改革一直都有阻力。我如果要做好好的主任委員,廣結善緣,大家都高興嘛,不得罪人嘛。」
 而今天,儘管從幕後走向台前,權勢逼人,劉泰英對自己多重角色的感覺卻又矛盾。
 
最想當學者
 
 「我最想做的是學者,」春節假期前,一個接近黃昏的下午,坐在火車站前十八層大樓中的主任委員辦公室,劉泰英沈吟地解釋他最近成立台灣綜合研究院的動機。這個在他脫離中國信託支持的台經院後,新成立而且研究領域橫跨政經社會文化各個層面的研究機構,經費主要來自潤泰集團。
 「學術界可以盡量發展,天南地北都可以做;行政就必須處理每天的責任,黨政更煩,就好像人有身體就會有煩惱,你身體沒有了,人死掉了,靈魂就自由了,修道的人都知道身體是個包袱。企業也是個包袱,黨營事業也是個包袱,你必須有這樣的使命感,才不會被困在那。學術界就沒有這個問題,」劉泰英誠懇地表示。
 問題是,他的崛起、發展,正是由政、商、學重疊交織而成;他仰賴企業支持成為產業經濟學者,又以學者身分走進權力核心,更以國民黨,甚至兩千萬人民的財富,來實驗自己的經濟理念。
 節制他海闊天空的規範在那?_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廣編企劃|以市民為本出發,打造智慧桃園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