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郊野公园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城门郊野公园

中国香港的公园
城门郊野公园,于1977年6月24日划定,是中国香港的一个郊野公园,占地达1,400公顷。公园位于北起铅矿坳,南至城门水塘道;西起大帽山,东至草山及针山。而位于大帽山东南山麓的城门水塘则在郊野公园之内,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早已成为郊游胜地。城门风水树林特别地区大帽山高地灌木林区特别地区位于城门郊野公园之内。
中文名
城门郊野公园
外文名
Shing Mun Country Park
地理位置
香港荃湾区城门道与大榄涌引水道交叉口附近 [1]
占地面积
1400 公顷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城门郊野公园
为应付人口剧增对食水需求大增,当局于1933年开始兴建城门水塘,并将该处的居民迁徙往新界地区。工程于1936年完成,适逢英皇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纪念,故又名为“银禧水塘”。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占时期,城门区内树木被大量斩伐,战后重新植林,包括爱氏松、红胶木白千层台湾相思等品种,这里是中国香港的主要植林区之一。
中国香港政府于1971年由戴麟趾康乐基金(Sir David Trench Fund for Recreation)拨款,设置一批试验性的郊游康乐设施,甚受市民欢迎。成立于1977年的城门郊野公园,便是全港首批郊野公园之一,同期成立的还有金山郊野公园狮子山郊野公园
此外,为应付美孚梨木树及葵涌往来新界东区交通和减轻狮隧挤压,政府特意在1987年2月建造城门隧道,而此隧道已经在1990年4月竣工。

郊游设施

播报
编辑
城门郊野公园
“城门郊野公园游客中心”位于小巴总站旁,内设展览介绍菠萝坝地区之客家乡民历史(清代祖籍:五华兴宁县一带)与搬迁、水塘的建设与及早期采矿工业的资料,还有林地生境模型等展品。公园内并设有“标本林”,供游客观赏各种植物。
城门郊野公园
水塘主坝一带设有烧烤设施,并设厕所、茶水亭、避雨亭、护理员站岗、缓跑径、菠萝坝自然教育径、观景台等。而铅矿坳附近有露营场地。
城门标本林
标本林占地4公顷,原为城门谷村落在兴建水塘搬迁后荒废的梯田,由1970年代初开始,陆续种植不同具代表性的树木,直到2000年,共植有270多个本地或华南地区的植物品种,合共7,000多棵。

郊游路径

播报
编辑
城门郊野公园
麦理浩径(第7段):是麦理浩径的次短段落。由城门水塘主坝上针山、草山,再下行至铅矿凹。
卫奕信径(第7段):由城门水塘至元墩下,沿着水塘东堤畔的郊道可欣赏对岸的林木美景。
城门郊野公园
城门坳古道:“城门坳”即今日之铅矿凹,为大步(大埔)往来浅湾荃湾)之要道,嘉庆廿四年之《新安县志》(1819年)有其之载也;该石砌路径昔日(客家话:上摆)起点为泮涌,经碗窑、元墩下、打铁屻、铅矿凹至城门村,包括部份卫奕信径迳段。城门坳古道于打铁屻观音宫现遗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行客捐金修庙之碑记,碗窑村旁于八十年代初仍竖有往九龙、荃湾(清代地名为“浅湾”)之问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