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陵堰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戾陵堰

三国时在湿水上修筑的引水工程
戾陵堰是三国时,在湿水(今永定河)上修筑的引水工程。位于今北京石景山永定河附近,可灌溉农田百余万亩 [1]。堰体用石笼砌成,高1丈、长30丈、宽70余步,取水口位于上游北岸。洪水时,堰顶可以溢流;平时可拦截河水入渠,设计合理,堰体又易于维修。
中文名
戾陵堰
外文名
Arrangements to ling weir
所在河流
永定河
地理位置
北京石景山西麓
灌溉范围
农田百余万亩
学    科
水利工程

简介

播报
编辑
戾陵堰是三国时,在湿水(今永定河)上修筑的引水工程。位于今北京石景山永定河附近,可灌溉农田百余万亩。堰体用石笼砌成,高1丈、长30丈、宽70余步,取水口位于上游北岸。洪水时,堰顶可以溢流;平时可拦截河水入渠,设计合理,堰体又易于维修 [2]

地理位置

播报
编辑
位于今北京石景山永定河附近,可灌溉农田百余万亩 [1]

修建历史

播报
编辑
三国魏嘉平二年(250)镇北将军刘靖镇守蓟城(今北京市),派军工造戾陵堰,拦截湿水,经过人工开业凿的车箱渠,下游利用古高梁河道,向东到潞县(在今通县境)入鲍丘河 [2]
晋元康五年(295)堰被洪水冲毁3/4,引水闸也被冲坏。刘靖之子刘弘派一千多军工修复日蛭北魏神龟二年(519)幽州刺史裴延派卢文伟主持修复督亢渠(位于今河北省)和戾陵堰,共灌田百余万亩。
北齐开统元年(519)幽州刺史斛律羡,又导高梁水北合易京水(今温榆河支流)灌田,将灌区发展到温榆河地区。
唐永徽年间(650-655)幽州都督裴行方引户沟水(永定河),开稻田千顷,属于戾陵堰灌区的修复。
金代于大定十二年(1172),在石景山以北的麻峪村引浑河(今永定河)水,开凿金口河以通航运。引水路线上段大致与戾陵堰引水渠相近。
金口河因坡度过陡,河水含沙量太大而失败。元初郭守敬曾重开金口河,成功地使用了30年。
元末至正二年(1342)又建金口新河,将取水口上移到三家店,结果工程以失败告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