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朕:相隔萬里 我和家人同心戰“疫”丨我的援外醫療故事⑦ - 新浪香港

聶文朕:相隔萬里 我和家人同心戰“疫”丨我的援外醫療故事⑦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實習生 葉梓寧

人物簡介

聶文朕

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第5批援安哥拉中國醫療隊隊員。

肩負重任的援非醫療隊隊員、無私奉獻的戰“疫”英雄、盡心盡力的社區守護者……在第5批援安哥拉中國醫療隊隊員聶文朕的大家庭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家庭身份,又都有過不平凡的經曆。

2022年4月,帶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援外醫療經曆,聶文朕回到祖國,當他見到平安健康的父母、妻子時,立刻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醫生的堅守

結婚不久踏上援外之路

聶文朕是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2018年被選派入援外醫療隊時,他與妻子王欣雨剛登記結婚不久,新房尚在裝修。雖然滿是不捨,但他希望趁著自己還年輕,去世界的另一端看看。“出國前和老婆約定,我要是在非洲出了事,她要把父母照顧好。這句話她一直都當做玩笑。”聶文朕說,雖明知非洲條件比較艱苦,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他仍毅然前往,這是他作為醫生的堅守。

剛到安哥拉的時候,聶文朕最想念的就是家人,每天通電話,他在家人面前變成了一個什麼都想分享的“話癆”。“安哥拉和中國有7個小時時差,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家人聊聊天。”

聶文朕和妻子王欣雨

踏上非洲的土地,聶文朕才發現當地的情況跟他想像的不一樣,甚至要糟糕得多。年輕氣盛的他,胸懷一腔熱血,準備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非洲“大幹一場”,而真正投入工作時,他卻感受到了更多不易。為了儘可能地幫助當地患者,聶文朕甚至自掏腰包為患者買藥,他的包里還常備著一些小餅乾,這是為低血糖的患者準備的。

聶文朕(右二)在受援醫院與同事合影

全家上“戰場” 大家互相鼓勵默默奉獻

新冠疫情在安哥拉肆虐後,聶文朕擔任醫療隊新冠防治組組長,負責日常醫療工作的同時,還要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為抗疫而戰鬥。

聶文朕在羅安達總醫院戰疫

2020年2月,同為醫療工作者的妻子王欣雨加入了援鄂的隊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妻子發的朋友圈讓聶文朕心中一震,“看到她在武漢用微信鄭重交代‘如果我不幸倒下了,請你一定要好好生活,務必照顧好我父母和外婆’,令我百感交集。”聶文朕說。

在武漢的日子成為王欣雨人生中最特別的一段經曆,“我最開心的是能看到自己護理的患者走出醫院大門。”在漢陽方艙醫院關艙前,她又主動請戰去了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支援,“雖然任務重、壓力大,但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妻子王欣雨在武漢戰疫

疫情期間,聶文朕和妻子常常互相分享工作“戰績”,而父親聶智金和母親陶梅也沒有掉隊,他們下沉社區,擔起了疫情期間社區防疫篩查的工作,平凡的一家人互相鼓勵,各自在戰疫“征程”上默默奉獻。

聶文朕的母親在社區擔當誌願者

不久,武漢傳來好消息,疫情情況穩定,援鄂醫護人員可以返鄉,同時自貢的疫情也得到控製,父母妻子都平安回家。“每個從國內傳來的好消息都是一顆‘定心丸’,所以每當有人問起安哥拉情況,我總是那句‘放心,咱們背後有國家,啥都搞得定!’”雖然援非的任務還沒有結束,但這足以讓聶文朕充滿幹勁,全身心投入工作。

建“藥店地圖” 幾乎跑遍羅安達所有藥店

“安哥拉普遍存在缺醫少藥的問題,尤其是很多人信息不對稱,如何買藥、在哪買藥都不清楚。”聶文朕說,這些問題長期存在卻遲遲沒有找到解決辦法,“既然我來了,那就該做點什麼。”

聶文朕開始著手調研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的醫療資源情況,半年時間里,他幾乎跑遍了羅安達所有的藥店,梳理出了當地的“藥店地圖”和常見病、多發病藥品儲備目錄,搭建了藥品供應體系,實現從就醫諮詢到購藥“一條龍”服務,患者再也不用為了找藥、買藥、開處方而東奔西走。更重要的是,他利用這些資源合理分配了藥物的使用,讓更多人能用上藥。

聶文朕(前排左三)和同行們

疫情初期,聶文朕開設了“新冠診療專線”微信號,緊接著第一位在安新冠危重症華人成功救治出院;2021年在中國駐安哥拉使領館組織下,“春苗行動”開始實施,在安華人“方艙”陸續建立;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聶文朕所在的受援醫院急診科值班組搶救成功率穩居全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