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婚姻故事》劇照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如何才能优雅而高效地吵架?〉。)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無論是家人、情侶、朋友間,都有可能發生爭吵。怎麼讓吵架成為一次良性的「溝通」,而不只是互相傷害?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心理諮詢師 單雨佳

聽說我要做一個關於吵架的分享,我的一個朋友興奮地說:「太好啦,你要教別人怎麽罵人呀!」

我說,「親愛的,我要說的只是吵架,不是罵人」

如果你想通過這堂分享,學會如何吵架, 怎樣一句話噎死別人,從而戰無不勝的話⋯⋯

你,可能要失望了⋯⋯

一、「吵架」是什麽

很多人可能經歷過:「那天我實在是憋不住了,跟他吵了一架,結果吵開了,事情就好了。」這里不難看出,吵架,歸根結底,是一種溝通方式啊

但這種溝通十之八九是在雙方有衝突的情況下產生的:女朋友約會又遲到了、車被對方撞到卻不道歉、丈夫把髒衣服亂丟亂放讓你收拾等等。

而此時雙方的溝通,是伴有強烈的情緒的溝通。所以,在這里我們討論的吵架,是指關係中的雙方,在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帶著強烈情緒的互相溝通。同時,廣義的吵架也包含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抱怨、指責,甚至是冷暴力等等。

二、當我們吵架時,我們是用什麽在吵?

既然廣義上的吵架,包含了指責、埋怨,甚至是冷暴力、熱暴力等,那麽,吵架的工具,也就不限於言語。

另外,吵架時,我們還常會用到非言語的工具,這包含了情感、表情和行為上的工具。

情緒情感

吵架是一種情緒情感濃度特別高的行為,最常見到的情緒就是憤怒,但其實憤怒背後還掩蓋著很多其他的情緒,其他負性情緒,如失落、失望、委屈、傷心等等(如果我們能夠關注到憤怒背後的這些情緒,或許吵架就沒有那麽傷那麽累了)。

表情

這里的表情包括了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語表情。有人說,吵架很「難看」,這里的難看大概就包括了表情的猙獰、身段的過激動作,以及嘶吼的語音語調吧。

行為

最常見的行為就是生悶氣:把房門一關,等對方知道自己做錯了,就過來認錯,再常見不過了。

生悶氣的進階版,就是冷暴力,表現得非常冷漠,不理不睬。在夫妻之間,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冷暴力,將性作為一種報復手段,妻子覺得「你惹我不高興了,我也不會讓你高興的」,拒絕和丈夫有性生活,也屬於冷暴力的範疇。

相對於冷暴力,還有一種「熱暴力」,即肢體上的動作,如摔東西,或毆打對方。這種肢體上 動作多見於小孩子,是由於語言功能發育不夠,無法表達情緒。而當成年人們覺得語言無法抒发自己的憤怒,自己非常難受的時候,也會退行到孩子的狀態,用行動來表達

三、當我們吵架時,我們在吵什麽?

作為一名諮詢師,我有很多機會聆聽許多爭吵,尤其是在夫妻治療中。來訪者們大多會覺得,和對方溝通時有一種「雞同鴨講」的感覺。確實,當我們站在A方,確實覺得A有道理,但是站到B方時,又覺得B說的也沒錯。

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對情侶。男生抽煙,女生不想讓男生抽煙。當他們就抽煙的事情爭吵時:

女生說「不要抽煙了,抽煙有害健康。」

(她說的沒錯啊!)

男生也委屈:「我每天工作壓力那麽大,就抽煙還能放鬆一下,抽幾根怎麽了?!」

(他也有道理!)

既然雙方都是對的,那麽大家在吵什麽呢?

聽得多了不難發現,女生是占據在事實層面,而男生站在了情感層面。各自占據一個層面去吵架,這個架也就永遠起不到溝通的效果。唯一能夠起的作用,是發洩了自己的情緒。但這僅僅是一個單向的輸出,而不是一個互動的交流

四、優雅吵架利器之一 ——共情傾聽

優雅的吵架和有效的溝通離不開好的傾聽,而好的傾聽就是能夠做到共情的傾聽。所謂共情,其實就是「設身處地」和「感同身受」,當我們在聽的時候,將這句話放在對方的立場下來聽。

有這樣一個小問題

你的先生說:「我不想工作了,這份工作實在是太無聊了,我想辭職回家。」

對話的背景是,你們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必須兩個人一起工作才夠支撐,而他過去一年換了三份工作。

你會怎麽回應他呢:

A.「哦,你不想工作,我也不想工作了,那這日子也不用過了。」

B.「你都換過三次工作了,還不想老老實實工作,你想怎樣?」

C.「你不想工作了,那你能不能告訴為什麽呢?」/「你能跟我說說是怎麽樣感受的,怎樣想的嗎?」

不難發現,只有C是共情的回應。也就是我們說的,去透過事實層面的分歧,聽到對方的情感,這是共情傾聽的核心。

► 該怎樣鍛煉這種共情傾聽?

你可以嘗試從這三個階段開始,逐階練習:

非言語的接納:原地不動、注視、微笑

基本共情的回應:「哦」、「恩」、「真的?」、「是這樣啊」

較高級共情的回應:「給我講講?」、「願意多說一些嗎?」、「我很願意聽你多說一些」

五、優雅吵架利器之二——真誠表達

當能夠很好地傾聽對方的想法後,你還需要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才能構成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那好的溝通是什麽樣的呢?

再來一個小問題:

假設你是妻子,回到家發現丈夫又把臭襪子扔在沙发上。你會怎麽說?

A.「你總是把臭襪子扔在沙发上。」

B.「你總是不考慮我的感受,收拾房間很辛苦的。」

C.「你以前也是這樣,太沒責任感了!」

D. 其他好的表達方法⋯⋯

顯然,上述三種表達方法,都不會起到很好的溝通作用,每句話都是以「你」開頭,並且把一個單一事件上升到了經常發生的事情,甚至把單一事件上升到了個人品質層面上。顯然是一種指向對方的、攻擊性的、單純表達自己負性感受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說的是事實,但其實那都已經經過了評判的渲染。而真正客觀的真誠的表達,包含的是:描述事件的狀況、描述「我」的感受、客觀描述可能造成的後果

► 試著以「我」來開始表達

讀讀下面幾句話,一樣的內容,不一樣的說法,不一樣的感受:

「你不應該這樣和我說話,這很傷害我的感受。」 ➜ 「當你和我大喊大叫的時候,我很生氣。」

「你最希望不要去上班,那你還能做成什麽事?」 ➜ 「當你說不想去上班的時候,我很擔心。」

試試看,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簡單心理 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想看更多「人際關係的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人的憤怒頂點最多只維持六秒】運用一個「憤怒管理」技巧,不在生氣時做出後悔的事

為什麼對越親近的人脾氣越差?心理學:真正讓你生氣的,是「可能沒這麼好」的自己

【不想徒勞生氣】心理師: 4 個準則「表達不滿」,吵架時也能讓伴侶好好聽你說話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如何才能优雅而高效地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