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梦习俗(九鲤湖)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祈梦习俗(九鲤湖)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民俗
祈梦习俗(九鲤湖),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民俗,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九鲤湖祈梦习俗,俗称“乞梦”,雅名“卧游”,始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据《九鲤梦墨》记载,九鲤湖祈梦习俗包括戒斋、洁洗、品茗、焚香、赏景、求梦、解梦、圆梦、还愿等一整套程式。祈梦前须先戒斋三日以表虔诚,用九鲤湖水净手、洗脸、洁身,在九仙祠茶室用茶。再到九仙祠中焚香叩拜,向范侯行礼,祀以白鸡,祷告所祈事项。而后留宿祠中,又焚香三炷,祈求九仙赐梦。据说虔诚者便易入睡,并出现梦境。次日醒来,向祠中解梦之人征询,判别是否为仙梦。祈梦人实现愿望须还愿,一般要备三牲五果、香烛鞭炮,到九鲤湖答谢九仙和解梦人。 [1]
2011年12月14日,“祈梦习俗(九鲤湖)”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Ⅹ-13。 [2]
中文名
祈梦习俗(九鲤湖)
批准时间
2011年12月14日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俗
申报地区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保护单位
仙游县九鲤湖风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项目编号
Ⅹ-13

历史渊源

播报
编辑
祈梦习俗(九鲤湖)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的群山丛中,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乘骑湖中九条赤鲤升天而去,九鲤湖因此得名。 [1]
九鲤湖祈梦习俗发端于唐,勃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据有关史料,可以见到宋代的郑樵、黄岩孙,明代的黄仲昭、周瑛、方应侁、柯宪世,清代的郭彦俊,民国的徐鲤九等所著的《通志》《八闽通志》《仙谿志》《兴化府志》《仙游县志》以及《九鲤湖志》等地方志乘,不仅描绘了九鲤湖的山光水色,还记载了与祈梦习俗相关的奇闻逸事。
唐贞元进士许稷在《游九鲤湖》一诗中云:“山空人去后,梦醒客来初”。晚唐诗人御史大夫郑良士亦在同题诗中写道:“我来不求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圃风。”这里可以见到九鲤湖在唐代就出现了祈梦的习俗。
宋代是九鲤湖祈梦习俗勃兴时期,仙游籍殿中御史陈谠著有《梦论》一书,论述了九鲤湖祈梦的奇特。宋代《仙谿志》载称:“神(九仙)主科名尤灵,诏岁,兴福、漳、泉士大夫斋戒诣祠,祈梦不绝。”这说明了当时九鲤湖祈梦习俗在福建士大夫中有较大的吸引力。宋代兴化知县梁禄在《九鲤湖记》云:“今之游(九鲤湖)者,皆以寺(龙屺寺)为宴息之地,寺僧不胜其扰矣”。龙屺寺,位于九鲤湖1公里许的院前村西北隅,建于唐代,唐诏宗赐额曰“龙屺院”,寺院原有九座,规模宏大,宋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当年游九鲤湖后,在该寺驻留,题诗云:“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可见宋代到九鲤湖祈梦游客之众多。
元代知州卢琦在《游九鲤湖》诗中说:“十年铅椠役此生,愿借一枕通仙灵”。一语道尽了九鲤湖祈梦习俗形成之缘由。
明代,九鲤湖祈梦的风气更甚。明代户部尚书郑纪在其《仙梦辩》中描述:“由莆而闽,而天下,靡不闻风而翘想之;士大夫宦游兹土,莫不函疏叩关而至”。这表明了当时此俗已越出福建。因此,有江苏籍进士周世臣、顾大典,浙江籍进士王弼,江西籍状元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江苏学者徐霞客等纷纷慕名而来,探幽寻梦,并留下许多动人佳话。郑纪还在九鲤湖蓬莱石南向留下“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的石刻题咏,高度概括了九鲤湖景与梦的无穷魅力。明嘉靖年间,为了缓解来九鲤湖祈梦游客太多的压力,直指挥使李元阳特地在九鲤湖九仙祠东北倡建了迎仙公馆,兴化知府蔡善继又在附近倡建了莒溪公馆。
清代,九鲤湖祈梦习俗更吸引了无数游客。从乾隆年间陈居禄所作的《九鲤湖赋》中可窥一斑:“扃桃花于阆苑,关春色于北国,随烟霞为启闭,以古今为旦昏。惟风光而识路,信俗尘之莫奔……至于黄梁枕上,提醒凡流,胡世人之多梦,争似按图而卧游”。这里的“争似按图而卧游”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人们争先恐后地按即定的习俗仪程为祈梦而到九鲤湖旅游。“卧游”成为九鲤湖之旅的特色。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要员严家淦、李宗仁等亦到九鲤湖祈梦。张大千、徐悲鸿等艺术大师也先后到九鲤湖卧游,可见影响之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认识的原因,九鲤湖祈梦习俗渐趋式微,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几乎被封杀。但当地莆仙百姓仍然坚持到九鲤湖探幽寻梦,游客从未间断,维持着这一习俗。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思想禁锢为之打开,九鲤湖祈梦习俗的重兴推动了九鲤湖风景区建设的进程。 [3]

民俗内容

播报
编辑
祈梦习俗(九鲤湖)
九鲤湖祈梦习俗的基本内容包括戒斋、品茗、焚香、赏景、求梦、解梦、圆梦、还愿等一整套程式,具有约定俗成的定规。而全部程式包含九种内容,寓意九为最高之数。
一、戒斋。古时,凡要到九鲤湖祈梦者,一般先要戒斋三日,以表诚心虔意,大概是“心诚则灵”的意思。如明代检讨学士黄约仲所述:“余心款款抱素诚,愿借一枕通仙灵”,因为人们要寻求梦境,取决于心神意气,从人类精神学角度分析,应有一定的依据。
二、洁洗。游客到九鲤湖后,用九鲤湖中的清水净手洗脸洁身,除涤污垢,顿觉心神清爽,通体舒畅。这与九鲤湖水含有大量矿物质有关。明进士陈迁因记之:“青山霏霏水冷冷,一尘不动梦魂清。”九鲤湖古建筑“更衣亭”就是为人们洁洗而建的。
三、品茗。九鲤湖海拔600多米,周边盛产云雾茶。游客在九仙祠茶室受到“上,上茶,上好茶”的礼遇,除渴消乏,精神信增。
四、焚香。游客先点燃三柱清香,在九仙祠前膜拜九仙。并向范姓通仙侯行礼,祀以白鸡,祷告所祈事项。据传,范侯年老听力失聪,古时游人为了使他听清祷告内容,须用珓杯抠其耳朵。留宿祈梦祠后,又焚香三柱,祈求九仙赐示梦境。
五、赏景。入睡之前,游人依例在九仙祠前排椅上悠然入座,观赏九鲤湖美丽的夜景。月映清湖,风传瀑音,香气袭人,仙境般的美妙境地令人感受大自然的造化与恩赐,人性返朴归真,宠辱皆忘。明代学者徐霞客在《游九鲤湖日记》中详细记述:“晚坐祠前,新月正悬峰顶。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静中沨沨,时触雷沶声。是夜祈梦祠中。”
六、求梦。入睡之前,双手合十,气沉丹田。心气清静后,和衣而卧,渐然入寐,在酣声中去寻求属于你的梦境。
七、解梦。古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游客怀着一片虔诚之心,一路风尘为梦来,一夜之中,必有梦幻,这是自然的事。梦中情节,无论繁简,不分凶吉,当须谨记,一早醒来,便向祠中解梦之人征询。
八、圆梦。圆梦所指祈梦人按解梦人的指点,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某种愿望的过程。如升学、升迁、姻缘、健康、发财等等。在愿望实现之后,要备礼物香烛到九鲤湖还愿。
九、还愿。还愿是祈梦人在实现某种愿望或祈求的一种答谢仪式,一般要备好三牲五果、香烛鞭炮,到九鲤湖答谢九仙和解梦人。经济许可的还捐赠金银钱帛。 [3]

传承保护

播报
编辑
传承价值
九鲤湖祈梦习俗反映人们对自然美的崇拜,对人生真谛的探求,是在继承汉族原始的占梦和祈禳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为祈梦和圆梦的民俗文化,对于发掘、研究古代历史与民俗文化内涵具有价值。 [1]
传承人物
林世明,男,1968年6月生,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祈梦习俗(九鲤湖)”第四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4]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衍生作品
2012年,莆田市李耕国画研究所副所长黄叶以“祈梦习俗(九鲤湖)”为题,创作了多篇文章和画作,集成《九鲤梦墨》一册,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九鲤梦墨》一书详细记录了九鲤湖祈梦习俗,内容包括戒斋、品茗、焚香、赏景、求梦、解梦、圆梦、还愿等整套程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