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哲學:為何輸即是贏?比賽和人生如何面對輸贏,拿到金牌? - 籃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1/06

比賽哲學:為何輸即是贏?比賽和人生如何面對輸贏,拿到金牌?

甚麼才是金牌人生?每個人的見解也會不同。我的觀點比較傳統,有一技之長、對社會有貢獻。最好能成家立業、五子登科。如果能像禪師說的:了悟自我,進而能服務社會,那就不僅是立下墓牌而更像出國拿金牌了。

作者:mahesha

比賽哲學:享受贏球/接受輸球

輸贏是選手和教練的一大課題,也是人生的重要一課。每個人都想贏,沒有人想要輸,但是不論球場或是人生舞台,總是有輸有贏。沒有天生的贏家,一路贏到底的,也沒有”衰尾道人”輸到脫褲子,永無翻身機會的。綜合自己當球員和教練的經驗,加上人生的體會,輸和贏比較不是具體內容的問題,反而比較是視野觀點的課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球場的贏

贏球會讓人開心雀躍,飯吃得下覺也睡得好。拿到冠軍的那一刻甚至覺得身體輕飄飄,隊友感情升溫、家長大肆慶祝、師長寫滿驕傲,連日比賽的疲憊一掃而空,覺得冠軍之夜怎麼如此短暫?多年後仍然津津樂道而回味無窮,有上天堂的感覺。

輸球會讓人沮喪無力,飯吃不下覺也睡不好。輸了不該輸的球賽,身體沉重傷痛難耐,隊友互相幹譙、家長冷言酸語、師長寫著不滿。這一夜怎會如此之漫長?多年後回想實在是不堪回首的一夜,形容成下地獄也不為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約翰.伍燈的贏

如果你問當教練的人,你如何看輸贏?每個教練或許有不同的見解。這問題困擾自己好一陣子,因為我自認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因此,當教練時如何面對和接受輸球?這問題一直到有一天看到UCLA傳奇教練,約翰.伍燈的一段話,才覺得找到答案。

約翰.伍燈的見解大概如下:如果一場籃球賽我隊實力可以贏對手二十分,結果只贏個位數,雖然贏球還是該打屁股;如果我隊實力評估輸對手二十分,結果只輸個位數,雖然輸球還是該高興肯定。

比賽有比輸贏更重要的事情,態度、溝通、凝聚力、盡力與否、發揮了沒?事實上,這些東西才是可以帶得走的能力,也才是一輩子受用的內容。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吵架的贏

大學時就聽過論及婚嫁的室友同學跟我說,他學到了一課,和女朋友吵架吵贏了還是輸。當時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年輕時的自己好辯論,總覺得對就是對,不對就應該承認。怎麼可以睜著眼去接納對方的錯,而把它當成對的一件事呢?

隨著年紀增長,也歷經分手的淬鍊。才擺脫和尚學校的窘境,慢慢了解長頭髮女生在意的重點。尤其是結婚後的相處,同處一個屋簷下,不想離婚為前提。許多事情的對錯,似乎愈來愈模糊。妳的、我的還是這個家的?每個人原本的界線很難在家庭生活中,做出清楚的界定。夫妻兩個人吵架,誰才是贏家?也變得很難去論定了。

 

四、輸即是贏

第一次聽到"輸即是贏"這一句話,是碩班上運動哲學課的時候。心裡想輸就是輸,老師還真會坳,硬把輸的坳成贏的。

回到自己母校開始帶校隊當教練,輸球遇多了,開始回想當年老師講的那句話,假設先接受這一句話,輸球到底可以贏得甚麼?

“人們喜歡贏球不喜歡輸球,可是比賽贏家只有一個,註定會有個輸家,這是個鐵的事實,逼得人們不得不去接受輸球、接受失敗,運動家的精神也才因而展現,君子之爭貴在能服輸!”(2017.6.7 臉書網誌)

輸球可以贏得尊敬、贏得反省、贏得友誼、贏得進步、贏得動力、贏得凝聚力、贏得人緣…。

就像一天有白天和黑夜,比賽也有贏球和輸球。享受贏球、接受輸球,才是一個完整的比賽觀。

 

五、金牌人生

回首教練生涯,先帶了十年大學乙組籃球隊,之後又帶了七年甲組籃球隊。面對許多HBL籃球的資優生,上了大學打SBL,或是中國的CBA以及挑戰NBA的歷程,確實令我深思,運動員在選手時代是”金牌選手”,退役後如何有一個”金牌人生”?

於是我帶著甲組學生到本部圖書館,規定要借書後才能離開;於是我也帶著MVP球員去學瑜珈和靜坐,學習回饋社會參與社會服務。

說真的,甚麼才是金牌人生?每個人的見解也會不同。我的觀點比較傳統,有一技之長、對社會有貢獻。最好能成家立業、五子登科。如果能像禪師說的:了悟自我,進而能服務社會,那就不僅是立下墓牌而更像出國拿金牌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