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恐惧理论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评价恐惧理论

评价恐惧理论
在有他人存在的情境中,人们由于害怕被人评价而引起了激起,并进而对个体的心理或者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文名
评价恐惧理论
应用学科
心理学
应用范围
人格心理学

概述

播报
编辑
Weeks, Rodebaugh, Heimberg, Norton 和Jakatdar (2008c) 从社会认知角度提出评价恐惧的概念, 把其分成负面和正面两个维度。
对他人负面或消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称为负面评价恐惧;对他人正面或积极评价的担忧与恐惧则称为正面评价恐惧。这两种恐惧统称为评价恐惧

负面评价

1969年, Watson 和Friend 提出负面评价恐惧概念,并将之定义为“ 对他人评价的忧惧,,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 负面评价恐惧描述的是演讲、聚会等情景中广泛的社会评价焦虑。

正面评价

在社会交往中表现良好而获得积极社交信号的社交焦虑个体,会觉得他们的社交表现是积极的,从而担心他人会对他们期待更多。
与非社交焦虑个体不同,社交焦虑个体会担心最初的正面评价将会导致后来的负面评价。具体地说,对社交焦虑个体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正面反馈,他们会预期在接下来的行为表现中体验到更大的焦虑。相反,当仅仅强调他们的行为没有负面不良表现时,社交焦虑个体则不会预期在接下来的行为表现中体验到更大的焦虑。

理论解释

播报
编辑

认知行为模型

Clark 和Wells (1995)、Rapee 和Heimberg 提出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来解释社交焦虑个体感知和加工评价性信息的方式,并将负面评价恐惧作为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在社会评价情景中,社交焦虑个体会将周围人看作自己的观众,这些观众时时观察他们的外表、言语和行为,同时认为这些观众的本质是喜好评论的,
可能会对他们进行负面评价。对于社交焦虑个体来说,最危险的刺激来自周围的观众,最可怕的结果是来自周围观众的负面评价。

心理进化模型

由Gilbert (2001) 提出的心理进化模型认为, 社交焦虑直接与人类交互作用中的竞争威胁相关。社交焦虑的目的是避免挑战群体中的权威人物、回避他人的负面评价, 以此来避免与群体中地位高的人发生冲突, 并使自己处在群体中的安全范围内。
早期人类社会中,人们过着等级观念明确的群居生活,为了避免与社会等级中地位高的人发生冲突,回避负面评价是为了适应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也尽力回避他人的正面评价,否则其他群体成员会将他们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负面评价恐惧和正面评价恐惧是认知机制,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起到适应作用。

社会等级动力学

如果一个人的社会获得价值评估比群体中其他成员低,可能引起顺从行为,它的功能是抑制来自更具统治地位成员的威胁。本质上,社交焦虑个体害怕表现出色,因为这会将他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使他们直接参与到社会资源的竞争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