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現就晚期的肺腺癌單靠化療不夠,5大醫學會修改治療指引,讓存活期翻倍 - 癌症問康健

一發現就晚期的肺腺癌單靠化療不夠,5大醫學會修改治療指引,讓存活期翻倍

2024.05.08 文 / 陳俊辰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瀏覽數 / 1898

如果肺腺癌患者帶有可使用標靶藥的基因變異,健保已提供相對完善的給付。但是找不到基因變異、佔晚期肺腺癌患者總數約 4 成的病人怎麼辦?5 大醫學會更新治療指引,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是基因弱勢病患首選,但是健保尚未給付,亟待快步跟上。

一發現就晚期的肺腺癌單靠化療不夠,5大醫學會修改治療指引,讓存活期翻倍 圖片來源 / 陳俊辰攝

肺癌高踞台灣癌症「三冠王」:死亡率第一、確診即晚期的比例最高,還有醫藥費最貴。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發布的數據,2021 年肺癌新增患者數,也以些許差距超車大腸直腸癌,成了「四冠王」。

台灣 50% 以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無法開刀將腫瘤清除乾淨的晚期肺癌(第3B、3C或 4 期),其中肺腺癌佔比最高,遠多於其他類型肺癌。

晚期肺腺癌中,約 6 成病人帶有可用標靶藥物治療的基因變異,健保已給付一線使用標靶藥。然而,還有約 4 成病人找不出基因變異,這群「弱勢肺腺癌」沒有標靶藥可用,大多以化學治療來壓制癌細胞。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弱勢肺腺癌病人採現行治療,半數活不過 1 年,形同「存活率黑洞」。

「晚期肺腺癌有沒有腫瘤基因突變,命運有天壤之別,是『同癌不同命』,」陳育民直言,沒有基因變異的這群病人,是目前台灣肺癌最大的治療缺口。【推薦閱讀:罹癌醫師經驗談│陳冠宇:當身為醫生的我發現得了肺腺癌......

免疫藥物+化療,應成為弱勢肺腺癌的一線療法

為扭轉弱勢肺腺癌患者處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等 5 大醫學會,在先前已參照國際經驗及臨床試驗結果,共同提出建議:

找不到基因變異的晚期肺腺癌病人,應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註1)合併化療,作為第一線治療的首選。

陳育民提出數字為證,假如第一線單用化療,病人的中位存活期是 10.6 個月,如使用免疫療法加化療,存活時間將翻倍提升至 22 個月。另一方面,5 年存活率也倍增,「(開始治療)5 年後,免疫合併化療的 100 位病人中,有 20 人還在,單用化療的只有 10 人還在。」

圖片來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回想,有一位 50 歲的患者張先生,2019 年確診第 4 期肺癌,他聽從醫師建議,採用健保給付的化學治療,合併自費使用免疫藥物,雙管齊下對抗癌細胞,到現在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註2)已超過 4 年 7 個月。

「腫瘤消失得乾乾淨淨,請外科切下一小塊肺組織化驗,也沒有發現癌細胞,」黃俊耀很為患者欣喜,「就連一開始這麼嚴重的病人,只要慎選治療方式,還是有機會好轉。」

另一位 61 歲卓女士,則是更早的 2018 年即確診肺癌 4 期,雖然她的PD-L1(註3)經病理檢驗確認小於 1%,但使用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後,病情也獲得改善,截至目前疾病無惡化存活時間已超過 5 年 8 個月。

專家:台灣落後多國,需快步跟上

台灣的肺癌和歐美有明顯不同,不抽菸卻罹癌的比例特別高,尤其不抽菸的女性受害甚深。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特聘教授陳保中指出,經濟發展歷程衍生的空汙PM2.5 是肺癌致病元凶之一,本土研究已證實,PM2.5 濃度與肺癌發生率成正相關。

他強調,去(2023)年底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帶領醫界訂下肺癌防治的目標(註4),其中包括 5 年內晚期肺癌存活率倍增。本土研究發現,以不抽菸的女性晚期肺腺癌病人為例,在相同的空汙條件下,有腫瘤基因突變者的 5 年存活率比沒有基因突變者還高,而且落差可達到 3 倍。【推薦閱讀:台大最新研究:髒空氣比每天一包菸更增肺腺癌風險!專家5配戴口罩建議

他指出,這顯示有基因突變的病人因為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相對完整,因此預後比較好;相反的,無基因突變者因為健保在免疫藥物的應用不足,而直接影響到存活率,「政府有責任改善此健康不平等的現象,讓病人有公平的治療機會。」

黃俊耀也進一步指出,韓、日、德、英、美、法、西班牙、加拿大等多個國家,都已給付一線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然而台灣健保仍嚴格限制免疫藥物的應用,尚未跟進給付,落後國際指引。

他呼籲:「健保應該加速跟上國際指引,減輕癌症家庭的治療負擔,才能提升晚期肺腺癌存活率。」【推薦閱讀:不抽菸、少下廚又沒家族病史 她40歲罹肺腺癌 名醫一句話點破關鍵

註1: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s)是人體細胞上的特定蛋白質分子,包括PD-1/PD-L1、CTLA-4等蛋白質,能防止免疫反應太過強烈而誤傷健康細胞。但癌細胞十分狡猾,冒用這個保護機制瞞天過海,躲過免疫系統的偵查。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一類藥物,能封鎖癌細胞的脫逃能力,使免疫細胞能夠辨認出癌細胞,將之消滅。
註2: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縮寫PFS)是醫師評估病情的常用語,指的是患者經過治療,例如手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以後,沒有檢查出腫瘤發生,直到發現再度惡化的時間。
註3:病人接受免疫治療前必須先檢驗癌細胞上的PD-L1表現量,大致來說,數值愈高,免疫藥物愈有機會生效。
註4:2023年,肺癌權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與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等6大醫學會,共同提出肺癌防治3大目標:
1. 2030年前,第1期肺癌的確診數倍增
2. 2030年前,肺癌5年存活率倍增
3. 5年內,晚期肺癌存活率倍增

※加入癌症問康健官方LINE帳號,從症狀檢查、癌後治療、飲食營養、體能復健、財務規劃到身心療癒,都能找到解答:https://lin.ee/QCxb8mw

責任編輯: 梁惠明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你的問題沒有被解答?歡迎加入社群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