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一週年專題】歷經318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社會已被徹底翻轉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特別報導

【318一週年專題】歷經318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社會已被徹底翻轉

2015/03/17 ,

評論

何明修

Photo Credit:劉祖澔
何明修

何明修

何明修,1973年生於台北西門町,目前任教於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去年春天猛然爆發的太陽花運動,留下了不可抹滅的作用。

人們往往用重大的社運事件來標誌歷史的分期,儘管實際的抗爭動員通常是很短暫的,但是在激情過後,整個社會氛圍已經被徹底翻轉,再也回復不到先前的狀態:美國民權運動的1964年自由之夏、法國1968年的巴黎學運,乃至於2011年的席捲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都是屬於這一類創造歷史的社運。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去年春天猛然爆發的太陽花運動,也留下了不可抹滅的作用。在往後的日子,考察這段時期台灣的演變,2014年3月18日反服貿學生與公民衝入立法院議場的舉動,肯定會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在4月10日,當佔領者撤出立法院,表面上看來,太陽花學運動並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在僵持24日之後,國民黨仍是拒絕撤回服貿協定,也不重啟協商。行政院故然提出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但是其內容不過是將現行的「黑箱作業」合法化。為了回應學生要求的公民國是會議,政府匆忙舉辦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經貿國是會議」。

Photo Credit:劉祖澔

Photo Credit:劉祖澔

王金平雖然保證,在完成監督條例之前,不召開關於服貿的朝野協商,但是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主戰派當道的國民黨團不會重演3月17日的「半分鐘」事件。

從帳面來看,這場似乎只是暫時拖延了服貿審查的進程,讓這項充滿爭議的議案退回到3月17日之前的狀況。更甚者,在年中之後,國民黨仍積極對推自經區,與對岸密談貨貿,彷彿執政者完全沒有在意太陽花運動所抗拒的「中國因素」,所要求公平正義與程序透明。

然而,從太陽花運動落幕後近一年來觀察,這場前所未有公民不服從已經徹底改造了台灣社會的風貌。首先,在「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口號下,一股青年參與的風潮崛起,政治與政黨不再被視為骯髒的東西。有些學運成員參與了「民主小草」參選里長活動,也有些人加入理念型的政黨或政團(例如公民組合綠黨樹黨基進側翼)。

除了參選與輔選之外,也有些運動者將目標放在改造政治體制,投入改正公投法(島國前進)、罷免立委(割闌尾)、降低投票年齡(青年佔領政治)、國會監督(沃草)等行動。在九合一選舉前夕,群眾募款所發起的青年返鄉運動更掀起一波新的高潮。雖然目前仍缺乏實證資料,無法具體推論太陽花與國民黨大敗的因果關係,但是連國民黨的檢討報告中都承認「忽視了青年與網路動員力量」。

Photo Credit:劉祖澔

Photo Credit:劉祖澔

其次,太陽花的興起也打亂了自從2005年連戰訪中以來的兩岸互動格局。一直到之此為止,都是國民黨高層、紅頂商人主導了兩岸政策,而排除了公民社會的參與。一系列名不正、言不順的「國共平台」、「紫金山峰會」主導了實際進程,使得正式的海基海協兩會架構淪為執行機構。佔領立法院是一場高度張力的展演,清楚地呈現出公眾的對於黑箱作業之疑慮。

在2014年8月爆發的張顯耀洩密案,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印證反黑箱的訴求。如果說,連台灣的「首席談判代表」都有可能是「共諜」,那麼這樣談出來的自由貿易協定,又如何能確定台灣人民的經濟與太陽花也間接啟發了香港人的爭取真普選,尤其是當倡議以久的佔中運動陷入低潮,發生在台灣立法院的抗爭也為香港運動者開啟了可能抗爭的圖像。

也因為台灣社會經歷了太陽花的衝擊,但是卻成功避免了重大的社會動盪,這使得朝野一致聲援九月底爆發的香港雨傘運動。或許是在這氣氛下,馬英九總統在雙十講話中明確表達了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儘管他仍否定太陽花的正當性),這進一步引發了北京當局的反彈。如此一來,原先馬英九期待的11月APEC上演的馬習會正式破局,2008年以來暴衝的兩岸關係也暫時維持現狀。

最後,太陽花學運動也強力呈現出台灣人民的經濟不滿,國民黨所自誇的「和平紅利」其實並不是平均分配,只有那些少數遊走兩岸高層的大財團能獨佔好處。2012年引發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旺中集團是一個明顯例子,只是那時一般民眾的感受仍不是那麼強烈。在經歷了太陽花的洗禮,2013年所爆發的頂新各種不法情事(包括黑心油、炒地皮、低擔保的鉅款貸款、不當掌控101等),之所以引發眾怒,甚至是形成了自發的「滅頂行動」,一部分原因也是台灣社會已經接受了太陽花的批判。各種政府官員所謂的「利大於弊」,往往只會導致圖利大財團之結果。

總之,太陽花運動促成青年參政風潮、兩岸關係的重新調整,也深化了一般民眾對於「跨海峽政商聯盟」(吳介民語)的批判。2014年底國民黨的選舉大挫敗,只是太陽花效應的初步盤點。我相信,就如同其他扭轉歷史的社會運動一樣,太陽花的成果會在接下來的五年、十年,持續生根、萌芽與燦爛地綻放。

Photo Credit:劉祖澔

Photo Credit:劉祖澔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要「市場社會」,不要「市場經濟」:以分配正義作為經濟成長的道德基礎



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

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服貿協議》懸而未決,許多衍伸問題也值得探討:在男子氣概的社運氛圍中,失去發言權的女性觀點為何?318後,議場內外待命的醫療團成員的故事?服貿和監督條例的最新進度?透過影像記錄的太陽花運動,是否能還原真相?323衝進行政院的那晚,社運團體內的衝突是什麼?關鍵評論網的【318太陽花運動一週年專題】將試圖解答以上問句,帶領讀者重回這場公民運動。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