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無遮攔卻善於雄辯,下任英國首相呼聲最高的約翰遜到底是誰?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口無遮攔卻善於雄辯,下任英國首相呼聲最高的約翰遜到底是誰?

口無遮攔卻善於雄辯,下任英國首相呼聲最高的約翰遜到底是誰?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強森畢業於英國最有名望的私立學校伊頓公學。Sonia Purnell所撰寫的強森傳記《Just Boris》中提到,「他是一名渾然天成的校園風雲人物。」今日強森遭人批評他缺乏條理及細心,其實他自青少年時已被長輩因同樣理由斥責。

文:Billy Perrigo
譯:曾維宏

在文翠珊(Theresa May)辭去首相一職之後,英國7月即將選出新任首相,而呼聲最高的人選便是約翰遜(Boris Johnson)。

要選出新首相,等於身為執政黨的保守黨要先選出一名新任黨主席,而約翰遜唯一的對手只剩下侯俊偉(Jeremy Hunt)。最終結果將由12萬4000名具有正式黨員資格的保守黨黨員投票選出。與一般英國公民相較之下,這些人多半為右派分子、支持脫歐、白人,而約翰遜更是他們的心頭好。

因此,除非最後出現戲劇性的局勢扭轉,約翰遜極有可能成為英國下一任首相,以下是他的個人檔案:

誰是約翰遜?

約翰遜曾擔任過記者,現為保守黨國會議員。他也曾經擔任過倫敦市長,並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扮演脫歐派領導角色。脫歐成功後,他被指派為外交大臣。不過由於他發表諸多爭議性言論,又他不同意文翠珊所主掌的脫歐協商,因此在2018年7月自行辭職。如今他被戲稱為「後座議員」,儘管非內閣一員,仍被視為脫歐派領導人物。

約翰遜的出身背景?

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父親為英國政治家史丹利・約翰遜(Stanley Johnson),全名為Alexander Boris de Pfeffel Johnson,家族背景可追溯到佐治二世。

約翰遜畢業於英國最有名望的私立學校伊頓公學。Sonia Purnell所撰寫的約翰遜傳記《Just Boris》中更提到,「他是一名渾然天成的校園風雲人物。」今日約翰遜遭人批評他缺乏條理及細心,其實他自青少年時已被長輩因同樣理由斥責。

他是牛津大學畢業生,而當時的同學卡梅倫(David Cameron)後來則成了英國首相。在大學校園裡,他們兩都是全男性學生菁英俱樂部「Bullingdon Club」的成員,該社團由出身貴族的紈絝子弟組成,用餐之後還要砸毀高級餐廳,顯示自身高貴。

約翰遜如何踏入政治圈?

在走入政治圈之前,約翰遜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每日電訊報》記者(當時他與時任媒體的總編輯兼牛津校友Max Hastings是朋友)。他最後成為了駐布魯塞爾外派記者。當時約翰遜從歐盟總部發出的一篇篇報導也種下了英國反歐情結的種子。他同時也被認為是開啓「euromyth」新聞派別的始祖之一,他被譽為「euromyth」新聞的設計師:誇大歐盟官僚主義而寫出許多不實報導。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捏造歐盟對於「直香蕉」(straight bananas)下禁令的報導。

「我當時在布魯塞爾寫的報導對於保守黨有著令人驚奇的巨大效果,而造就我現在擁有的這種詭異權力」,約翰遜回憶起他在《每日電訊報》工作時期如此說道。他很快地成為保守黨內「歐洲懷疑主義」派的指標人物,這一派別當時在黨內還只是邊緣團體。

2001年,約翰遜被指派為國會的安全席次,並數次亮相於BBC喜劇秀「Have I Got News For You」,這也是他第一次被大衆廣泛地認識,展露出那在伊頓公學培養出的口無遮攔卻善於雄辯的貴族氣息。

約翰遜擔任倫敦市長時,有何作為?

2008年,約翰遜擊敗了當了兩任倫敦市長的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成為新科市長。約翰遜在倫敦外圍的富裕選區中獲取巨大勝利,相對地,越接近市區的貧窮區域對他支持率則低。

在任期間,「他會極力尋找各種機會,在市長辦公桌上以乒乓球痛打員工或訪客們」,Purnell撰寫的自傳中如此描述約翰遜。

在約翰遜八年任職期間,發生了2011倫敦騷亂、2012倫敦奧運(縱使主辦單位並非他的執政團隊)以及今日為人所知的「Boris bikes」公共單車,儘管該政策也是前任市長的政績。

約翰遜對脫歐的立場為何?

儘管約翰遜擔任比利時派駐記者時花了許多心力攻擊歐盟,但到了2016年脫歐公投前夕他卻遲遲無法決定要選哪邊站。

一方面他的政黨為英國執政黨,而其傾向的脫歐路線將動搖英國在世界的重要經濟地位。另一方面,他一直是歐盟的重要人物,而脫歐派當時的局勢並不樂觀。為了提升他個人聲望,而去替贏面不大的一方助選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呢?

為了做出最終決定,約翰遜投了兩篇文章給報紙,一篇支持留歐,另一篇則支持脫歐。最後他選擇後者,接著更成為了官方投脫歐派宣傳單位(Vote Leave)的領導人物。他們坐在紅色大巴士上巡迴全國各地,舉著以下標語:「我們一週繳給歐盟3億5000萬英鎊。我們應該把錢留著補助國民健康保險(NHS)。」

然而,這樣的文宣完全是有意地誤導民衆。即便英國確實有繳交歐盟會員費,但同時英國也有收取某種形式的「回扣金」。但約翰遜絲毫不在意事實為何。他的文宣所隱含的訊息是:脫歐會使英國重返光榮時刻。五個月後,特朗普以差不多的訊息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Cameron and London Mayor Johnson arrive at the Advantage children's daycare nursery in Surbiton in south west London
約翰遜(左)與卡梅倫(右)|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為什麼約翰遜辭去外交大臣一職?

2016年卡梅倫因為脫歐公投下台後,約翰遜在新首相文翠珊的重用下獲得了人生中最重大的職位——外交大臣。

然而,約翰遜卻是在一連串的失禮風波中度過外交部任期,其中最嚴重的要屬他指控伊朗裔英國公民拉特克利夫(Nazanin Zaghari-Ratcliffe)涉嫌在伊朗返鄉度假時訓練記者,而被伊朗以間諜罪行判刑入獄。輿論批評約翰遜的說辭讓伊朗有強力理由繼續監禁該名女記者。而至今她仍在服刑中。

2018年7月,約翰遜因為不認同文翠珊的脫歐協商策略而離開內閣團隊。不過今(2019)年3月,他在國會投票中對她的脫歐方案投下贊成票。然而,他之後又撤回了他的支持。

約翰遜最大的爭議是什麼?

一直以來約翰遜都被認為是種族歧視者。在為《電郵報》寫的專欄中他將非洲人比喻為擁有西瓜笑容的「小黑人」。他也曾經說因為奧巴馬有肯亞血統,因此他對英國懷有敵意。(肯亞曾是英國殖民地)

2018年8月,為了迎合右派分子及喚起恐伊斯蘭主義,約翰遜將穿著罩袍(burqa)的穆斯林女性比喻為「銀行搶匪」和「郵箱」。

在約翰遜擔任右派雜誌《Spectator》的編輯時,他因為刊出一篇討論種族及智商關係的文章而引起公憤。文章非約翰遜所寫,「東方人的大腦較為巨大,因此智商較高」,「黑人則是光譜的另一端了」。

約翰遜也曾表達恐同言論,他曾經在報紙專欄中影射男同性戀者為「穿著背心的屁屁男孩」(tank-topped bumboys)。

同時,他的感情史也是大衆所關注的焦點。情史豐富的他去(2018)年9月與第二任妻子離婚。他有至少五個孩子,其中包括在婚期間與外遇對象生下的那一個。他的新歡是一名小他23歲的保守黨員工西蒙茲(Carrie Symonds),目前則擔任約翰遜競選團隊的智囊團領袖。

6月21日,約翰遜與西蒙茲位於倫敦南區的住處傳出爭執聲響,被鄰居聽到後向警方報案,警察隨即前往盤查。一名鄰居告訴《衛報》記者,他聽見女人尖叫的聲音,伴隨著猛打撞擊的聲響。據《衛報》獲取的一段錄音檔,可以聽到約翰遜對西蒙茲喊著「XXX不准碰我的電腦」,同時也傳出喊「別碰我」、「滾出我家」等字句。該名鄰居說,他是在敲門後見無人回應,才決定要報警處理的。「我原本以為當時會有人回應,說我們沒事」,我敲了三次門,但仍沒有人來應門。」他如此向《衛報》記者表示。

「警察與週遭住戶談過一輪,確保每個人都平安無事」,倫敦警察局在當晚發表的聲明稿中說道。「當時沒有任何犯罪行為或值得疑慮的現象,因此警方決定不採取進一步行動」,約翰遜至今仍拒絕對該事件進行回應。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