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大山印象 - 旅人跫音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白姑大山印象
2009/10/19 01:41
瀏覽7,465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白姑大山印象

白姑山群是台灣極獨特的山系。不同於其餘台灣名山多以「山脈」為名,各自拉幫結派排好隊形,白姑山群卻只是獨立遠方,彷彿與世無涉,但卻讓人很難忽略他的存在。

獨立的山頭

我曾在審馬陣草原上望見他的身影,就在平岩山山稜的後方遠處,迷朦的晨曦裡,他高大兀立的山體,以及三角銳尖的山形,讓人印象深刻。



我也曾在地勢較低的環山部落看過他,同樣是兀立銳尖的山形,而夕陽就剛好在他身旁落下,憑添幾分壯美。



近日,在畢綠溪左近的武法奈尾山頭上,我得以近距離地辨清他的山容。山群中,除了高逾3341公尺的主峰白姑大山外,其餘如白姑大山東峰(3036公尺)、白姑大山中峰(3049公尺)、白姑大山東南峰(3035公尺)、白姑大山西峰(3251公尺)、白姑大山西南峰(3171公尺)等,也全是高逾3000公尺的山頭,更別說山群中還有三錐、基隆、白姑南、馬崙(谷關七雄之一)、八仙(谷關七雄之一,也是早期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塔班山等岳界叫得出名號的山頭,整個白姑山群,湊近看,才發現直可謂群峰會聚了。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對白姑山群的獨立性有更明晰的認識。在地圖上可見,白姑山群北起白姑大山東峰,南端收束於八仙山,山群整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地形稜脈上看,山群似為從合歡山(中央山脈)西側拉出的一條支脈,但其實他更應是隱承自北方,從雪山、劍山一路南下而來的雪山山脈,只是後來為大甲溪所截斷,成了自個兒獨走的獨立山群。



北方的大甲溪隔斷了雪山山脈,南方的北港溪阻絕了他與合歡、翠峰等中央山脈稜線的聯繫,東北方則是較為低陷的大甲溪上游谷地,而西南方,則是中橫公路谷關附近高僅二千餘公尺的低山、丘陵。四方的相對低矮,成就了白姑山群的獨立性,也讓這些均高三千公尺的山頭,無論從那個方向看過來,都顯得如此特出、挺拔,想不注意他們都難。

遙遠的深山

白姑山群的主峰白姑大山,又名白狗大山,其名稱由日語「hakku」音譯而來。日治時期,日本人以此稱呼住在白姑山腳下的泰雅族人,山也以是得名。這群居住在北港溪上源的泰雅族人,屬賽考列克亞族(sqoleq)的福骨群(xalut),在許多地方的泰雅族傳說裡,都直指這群福骨族人世居的瑞岩(今南投仁愛鄉發祥村)為他們最早的祖居地,而他們的祖先,最早即由白姑的山腳下走出去,後來遷徙至台灣北部各地的遠近山區裡。



已遷出的泰雅人(ataya)稱尚留在祖居地的族人為xalut,意即「居住在深山的人」。日人又取其近音名為「hakku」,因此才有今日「白姑」、「白狗」的山名。由此名稱可知,即便在深居群山的ataya眼中看來,白姑,也仍是座遙遠的深山啊。

且不僅古早如是,在公路已深入山間的現代,白姑還依然是座遙遠的深山。從埔里走「台14甲」上來,無論是從霧社附近走力行產業道路進入,或是從翠峰附近經翠巒下至紅香部落,想要親近白姑,都要經歷一段極驚險、極不易行的路程,若非高底盤的車子,或是駕駛有高超的技術,否則等閒不容易深入這片位於台灣心臟地帶的遙遠山間,要想親近白姑,仍是件不簡單的任務。

但所幸,我們有阿億,熟稔山區的他帶我們從翠巒逕直往下。停車在翠巒茶園平台時,我們離白姑已然很近很近了,在平台上,也可以清楚看到攀登白姑大山的路徑:



從紅香部落(海拔1161m)附近的產業道路往上,車子可上行約800公尺,直開到約1972公尺高的「最後農家」;從此開始步行,經登山口(2022m)、三錐山(2581m),直到白姑東南峰附近的司宴池營地(2887m),一般山友多選擇紮營於此,結束第一天的山行。

第二天,輕裝從司宴池出發,先陡上近200公尺到白姑大山東南峰(3035m)。翻越東南峰後,再陡下250公尺到低鞍處的吉他營地(2793m)。過了吉他營地後,路徑基本向上,但須越過不少地形圖上也看不太出來的起伏小山頭,上上下下再爬升近550公尺,才能上抵最終的大魔王──白姑大山山頂(3341m)。



由司宴池出發,輕裝來回白姑山頭,一般山友需時10~12個鐘頭,即便摸早黑,拂曉即行,回到營地時也近傍晚時分,所以多半山友都選擇再留宿司宴池一夜,以三天完成白姑山旅。但也有腳程快的山友,會選擇第二天逕自拔營下山,雖然可能要摸黑走點夜路,但當晚即可下到紅香部落洗泡溫泉,也可省卻一天行程。

但無論是三天往返,或是二日去來,白姑都不算是輕鬆的路線,他的山徑遙遠,在翠巒的茶園平台上已可望見了,但實際登臨後,他的山高路遠,也還在意料之外。只能說,白姑大山,實在不是座可親的山頭啊!



美麗的山徑

除了路途遙遠外,白姑大山還常予人箭竹叢生的印象。實際走一趟,發現箭竹雖伴行一路,但終究是百岳的路線,箭竹下的路徑已被人走得十分顯明寬闊,絕少有需要用手、甚至用身體,用力「游泳」的路段。竹葉上深重的露水,也因箭竹過度退居路兩旁,也不太會沾溼衣褲。我們登臨的那兩日,空氣中還有重溼的霧雨攪擾,可是夥伴們卻早早脫去了雨褲,也不見誰人的衣褲因此溼透了。

林下叢生箭竹林,雖不是中級山的專利,但不可否認有此特色的白姑山徑,似乎也給人較多的中級山氣息,換句話說,也比較少高山百岳的味道,這或許也是許多專爬百岳的山友,常常會感覺白姑大山較為另類不同的緣由吧。

但我自己卻更偏愛這樣的山,因為更富有自然的氣息。從登山口往司宴池的山徑,雖然一路陡上,但是沿路卻不少見青剛櫟的小青果實,這是中級山才有的天然林生態。而原始的天然林下,時可見各種可愛的小覃類,以及花型各異的蘭科植物。在登山口附近,我們即看到了羽唇指柱蘭、花格斑葉蘭,以及某種肺形草的草花,再往上些,在三錐山附近的箭竹林下,還看到了如口紅一般的穗花蛇菰雌株花朵、、、在天然的林下,總是不乏如是的自然驚喜。





雖然很早即鑽進了箭竹林裡,但箭竹林上卻常可見許多高大矯健的松柏樹影,而在箭竹林下,也有不少已然走完生命,正將能量一點一滴回吐於大地的高大倒木,我們的腳印時而深印在厚黑如沼澤的腐埴土中,時而戰戰兢兢地踩踏在如獨木橋的巨大倒木上,生命的枯榮,以及大地能量的循環,在我們的腳下,也時刻感受著。

第二天,從司宴池往上走的山徑,雖然箭竹的勢力更加龐大,可是箭竹上的鐵杉、冷杉樹影,也較前一日的山林顯得更加地巨大,枝幹也越加地雄奇多姿,讓人不禁讚歎白姑山群真不愧是早年台灣的三大林場之一,雖然當年盛伐的地方還在更西邊的八仙山上,但也或許因此,白姑大山這左近,反而更保有了當年原始的山林樣貌。我們行走在這樣的原始山林下,時而抬頭看見他們高大的幹影,每每因其壯茂,不自覺地輕發出讚歎,或者因此而感慨自身的渺小。






輕鬆快樂的司宴池營地

司宴池營地,其實離人間不遠。這處近白姑東南峰的營地,為茂密的山林所包圍著,因為林下有數口不大的池水,從此,這裡便成了前行白姑的山友們宴樂休息的地方。當山友們在池邊營地夜宴觀星時,山下的翠巒、霧社,甚至遠處埔里的人間燈火,都會在對山掩映閃耀著。所以,這裡離人間其實不遠。但我想,每個待在這裡的朋友,他的心,應該會離人間很遠很遠吧,因為這裡,能讓人自然忘卻人間俗事,只純粹享受當下的美好,及輕鬆,還有快樂。





我們到達司宴池的前些日子,山中已下了雨,所以即使不靠小潘新買的濾水器,池水也夠乾淨清澈了(但還是要稱讚一下小潘的「新玩具」,真是好物)。在辛苦爬升一天後,有這麼一池方便取水,可以立刻煮茶、做菜、炊飯的水源,怎能不叫人想輕鬆地吹起口哨呢。





倏爾,太陽即將下山,入夜時起的山風,正將遠處山雲捲帶著沒片刻寧靜,靜看著夕陽裡不斷翻騰的這山這雲,可心頭卻冉冉生起了寧謐的淡定,且雲越是翻騰,心越是淡定、、、可見平日翻騰不休的,常也還是自己的心。





入夜了,煮起羊肉爐喝小酒,認認秋天大三角及牽牛織女星,旁邊還不時有聞香來串門子的黃鼠狼,這就是司宴池畔不可言說的快樂了。雖然夜來的霧雨,迫得人很早即鑽進帳篷裡取暖,但也正好讓明日可以起早、、、可明日早起做啥呢?

嗯,也還依舊看山、看雲吧。





留白的白姑頂峰

白姑山徑的最後一段,是段高逾幾十公尺的亂石坡,雜亂青灰的巨石像是被什麼人隨意丟棄在這裡,扔得一大山凹裡都是;在滿是青翠的白姑大山中,這片青灰的亂石顯得特別地怵目驚心,彷彿是山體上一道巨大猙獰的傷口,而我們在「傷口」上蹦跳著,雖然身體已然疲憊,可是心卻是極雀躍著,因為我們明白:白姑大山,就在上方囉。



清晨4點40分即從司宴池摸黑出發,直到近11時才上到白姑山顛,實在是段艱苦的山旅啊!可是上到山頂,白姑大山卻沒有因此賞我們好臉色看,山頭四周這時全為白雲所籠罩著,原本應有的極好展望,也只有空餘悵望了。

無限風光在頂峰,是許多曾登臨白姑大山的山友共同的心聲。因為獨立的山頭上,又絕少植被阻礙視野,白姑大山山頂向來是遠望四方、眺望群山的好地方。但,可惜了,我們來的時候不對,白姑對我們留了白,為這留白,為這遺憾,或許將來,我還得再走一遭。


一枯一榮,這山那山

白姑大山的美,令人動容。但從這山望那山,就往往令人十分感慨,在從白姑回司宴池的山徑上,原本掩盡對山的雲漸開了,拿長鏡頭去調遠山,常常近景是白姑美麗的山林,而遠景,卻是翠巒一帶已全然開墾的高山茶園。





或許因為高山茶近來的行情看漲,這次來,覺得這一帶的茶園有逐步往上開墾的趨勢,原來高處許多種蔬菜、果樹的坡地,不少都改種了茶樹樹苗,在白姑的這側產業道路,在海拔近2000公尺的最後農家附近,也漸有了茶樹的影子。



每次我走力行產業道路時,望著四周開墾遍盡的邊坡,常有許多的感慨。相同的地理、氣候條件,我有理由相信最早先,那山也如這山,同樣有著原始蒼翠的美麗山林,其林下,或如紅香部落的族人所言,有時也會有黑熊穿行,在林中撿食著我一路上都可看到的青剛櫟果實。



我想,或許下次重來白姑,該從青山那個方向上來,聽說自從中橫斷後,那裡幾無人為的破壞,自然生態遠較這裡好,從那山走這山,看到的應該是相類似的山林,或可少些感慨吧。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山行散記
上一則: 海岸山脈印象一:望東山
下一則: 戀戀松蘿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