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萨尔湿地(位于香港新界西北沿海区域的自然保护区)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拉姆萨尔湿地

位于香港新界西北沿海区域的自然保护区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拉姆萨尔湿地,这是一片位于香港新界西北沿海区域的自然保护区,1995年,总面积约1500公顷的米埔内后海湾地区被《拉姆萨尔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它是我国重点保护的21个拉姆萨尔湿地之一。
中文名
拉姆萨尔湿地
外文名
Ramsauer wetlands
地    点
香港新界西北沿海区域
面    积
约 1500 公顷

湿地作用

播报
编辑
湿地是富有生态价值和生产效益的独特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环境;湿地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它可以蓄积洪水、补给地下水、水土保持、保留养分、缓解气候变化和净化水质等,它是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1971年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伊朗的拉姆萨尔城召开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会议,共同签署了《拉姆萨尔公约》,作为缔约国及国际保护和善用湿地的基本规范,公约于1975年正式生效。到目前为止已有131个缔约国,中国就在其中。目前,全世界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约有1150个湿地区域

品种简介

播报
编辑
由天然浅水河口三角洲地带、潮间带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组成。其中包括380公顷极具生态价值的红树林和基围、470公顷鱼塘。保护区内有纪录的野生物种有:17种哺乳类动物、300种鸟类、21种爬虫类、7种两栖类、37种鱼类、400多种无脊椎动物和140种植物。米埔湿地以鸟类著称,其品种多元化,300种鸟类中有14种全球濒危品种,特别是有3种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小青脚鹬,在米埔保护区内栖息的数目超过全球总数的1%或以上。米埔湿地是渡冬水鸟和迁飞候鸟的重要中途站,每年冬季停留在这里的水鸟平均为55000只,全年水鸟数目逾10万只。
米埔拉姆萨尔湿地保护区的管理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为保护米埔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和水域利用和保护规划,以鱼类养殖、自然保护教育、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活动为主,来达到的善用湿地的目的。

管理系统

播报
编辑
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仅有二十几个人,但管理井井有条,与保护区内的渔民关系协调,渔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很强,保护湿地及其动、植物,均是自觉行动。为了不惊扰湿地的宁静和保护其自然状态,管理条例中限制了一切与之不协调的活动,就连每天前来参观的人数也要加以限定,每天来访的游人不能超过40人,游览只能徒步,并要缓步而行。
在狭窄的水泥和砂石甬道上,路两旁都是自然形成的水塘芦苇丛、红树林和多种叫不出名字的耐水树木,还有很多人工鱼塘,水鸟经常肆无忌惮地捕食鱼塘的鱼虾,渔农与这些鸟儿和平共处,为此政府给予渔农适当的补偿,替水鸟买下吃掉的鱼虾。水边大片的树林,树叶已稀疏,枝上落满了数不清的水鸟。那些静立于树枝上的鸟儿叫鸬鹚。鸬鹚与在我国江南常见的鱼鹰同属一类,羽毛呈黑灰色,最有特点的是它的嘴,大而向下弯曲,是抓鱼的能手。使我们惊讶的是这些鸟儿的数量,密密麻麻站满了树枝,那景观使人群中发出唏吁的感叹声,但没有人大声喧哗,生怕惊动这些鸟儿。听管理人员说,鸬鹚是保护区内数量最多的鸟种。
一位来自英国的老人,他是业余观察研究鸟类的爱好者,他饶有兴趣地介绍说他已经在保护区内观察到七十多只黑脸琵鹭,看到了那远处水塘中长着黑灰色长腿和长嘴、雪白羽毛、绅士般踱来踱去的黑脸琵鹭。琵鹭属于鹮科水鸟,拥有琵琶状的长嘴,因此得名琵鹭。全世界发现有六种琵鹭品种,在香港共有两种,黑脸琵鹭和白琵鹭。这是一种濒危的鸟类,据今年的普查数据,全世界仅存900余只,每年约有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的黑脸琵鹭,迁飞到米埔湿地来越冬。
河口中的红树渐密,真正进入潮间带,见到的是茂密、翠绿的红树林。红树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岸边的常绿植物,分属多科,在米埔湿地的红树品种主要有楸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海漆、老鼠簕、银叶树和榄李八种。红树具有稳定海岸、净化水质、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等生态功能,因此红树林对于湿地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小心地踏走在建在红树林中的木浮桥上,排成单行进入了红树林的世界。茂密的红树拥挤地生长在滩地上,已过了开花季节,树上挂满了果实一样的“种子”,这不是一般概念的种子,被称为胚轴。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一个胚轴落入泥水中就可以生出一株红树,他们形象地称之为“胎生”。在红树林中穿行,虽然处在滩涂潮间带,但你嗅不到淤泥的腐烂味道,而是一种绿色植物的清香,这也许就是红树林能够改善水质的结果吧。
蜿蜒穿过数百米宽的红树林来到深圳河河口三角洲,看到很宽的
滩涂和远处宽阔的水面,当退潮时滩涂面积可达到420公顷,泥沼中栖息着各种无脊椎动物,是雀鸟们喜爱的食物。在这里专门设置了观鸟的简易房,用浮桶架在水面以上,涨落潮都不会淹没。通过望远镜,观察在滩涂上觅食的水鸟,它们是那样的安祥和自在。是鹬鸟的一种,叫红腰杓鹬,黑白相间的羽毛,背上略带点红色,它的嘴比一般鹬鸟的都长,样子十分可爱。
观鸟后,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一片接一片的水塘,塘中长了许多芦苇和红树,这就是典型的基围,在米埔湿地内有230公顷的基围。这是一种以天然潮水涨退来运作的鱼塘,不需人工投放饵料水泵等设施,只设一个水闸,涨潮时有机物随水引入基围。基围鱼虾主要靠摄取塘内植物碎屑的养分,围里的芦苇床和红树林植物也可孕育鱼虾的幼苗。这里一直保存着传统的基围,这也是湿地内被保护的项目之一。
拉姆萨尔湿地的魅力就在于自然、亲近、和谐,是一种人类向往的美丽。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2023年4月,拉姆萨尔湿地遗址被中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