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 2017 年 注会(cpa) 考试,你有什么想说的?

祈祷ing,今年的CPA也是没谁了
关注者
45
被浏览
14,890

15 个回答

伴随着考试结束,硝烟散去。东奥的工作人员和名师团队也没闲着。这两天我们轮班彻底不眠的工作名师团队更是熬通宵为考生们准备真题答案。因为我们知道刚考完正在焦虑的你,一定希望第一时间看到这些,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晒出了《会计》《战略》《审计》《财管》《经济法》六门科目的考情解析以及真题答案:

简评《会计》科目

难易程度:

整体不难,相对于2016年略简单

首先是题干分析的维度可以直观展现

另外对知识点的展现也是各章节常考点

虽然依然有同学不适应案例的形式

但从覆盖复习来看属于考试的常规体验

考情分析:

注会会计的2017年考题延续的是近几年考试类型,实务案例+行业政策热点。

从题型上看依然套用实务案例外壳考察基础知识点的方式,主观题的考点依然覆盖了“所得税”、“差错更正”、“长投+企业合并+合并报表”三大板块,同时今年热点的“政府补助”、“持有待售”准则都有涉猎。

今年稍微偏爱了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关于商誉和“负商誉”合计算了5次,内部交易影响在两套卷子中不偏不倚;结合两套试卷看,大部分知识点是在两套试卷中分为两种形式去进行考核,需要让考生充分消化知识点来应对。


简评《战略》科目

难易程度:“相比较去年而言,客观题难度适中,主观题难度较高。”

考情分析:

1. 简答题——蓝海战略;

2.简答题——新兴市场本土企业战略选择;

3.简答题——PEST分析、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4.简答题——应用指引—业务外包;

5.综合题——基本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钻石模型、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发展战略的途径


简评《审计》科目

难易程度:整体不难,相较于去年简单,考题整体体现出重视基础的特点

但我们要做到“难而不惊,易而不喜”,这才是炼就了真功夫

考情分析:

基于考生的回忆和直观感受,审计科目的考题整体体现出“重视基础”的特点。

两套试卷单选题基本一致,多选题在考点和分值分配上存在差异。

相比过去三年的历史真题,2017年的两套试卷客观题考点的“集中度”显著上升,主要考核审计概述、审计证据、风险评估、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等章节,考查特殊项目审计篇章的客观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认为试题“友好”的重要原因。

简答题考点主要包括函证、监盘、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控制、独立性、审计报告、货币资金的审计,均属于常规考点和重点。

两套试卷综合题难度基本相当,命题思路也采用一贯的“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重大事项和错报评价”的形式,基于前期的充分训练和专题突破,考生应该能够比较熟悉并沉着应对。


简评《经济法》科目

难易程度:

整体难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稳中有变,客观题中后三章内容较多,造成“考题偏”的现象,但是大部分都是基本考点

“命题老师依旧“喜新”,当年新增内容,一般都会在当年考试中有所涉及,这基本上是一个规律了

“明明”知道要考而偏偏不去看,那我们就输给“明明”了

考情分析:

1.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布稳定

2.客观题覆盖面广,涉及所有章节

3.主观题命题稳定

4.命题老师依旧“喜新”

5.考题更加“细腻”

6.客观题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考核

试题全覆盖是注会经济法科目命题的一贯风格,但从近3年的客观题涉及每章分布来看,不难发现,命题者在选择考点方面有“私心”。

明显的偏向第5章、第6章和第12章,这三章其考核的客观题均在5题以上,占客观题将近半壁江山


简评《财管》科目

难易程度:"相比较去年而言,客观题难度较低,主观题计算量较大。"

考情分析:

1. 计算题——销售百分比法;

2.计算题——资本成本的计算;

3.计算题——杠杆系数的衡量指标;

4.计算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5.计算题——租赁筹资;

6.综合题——本量利分析。


简评《税法》科目

难易程度:考后大家普遍反映题目不难,相比于2016年,相对简单一点。出题形式中规中矩。绝大部分基础考点老师课件、辅导书中均有涉及。最重要的是,轻一中收录的大量题目与考题高度相似。

考情分析:

偏点、难点极少,比较罕见的考了资源税中洗选煤折算率的计算、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包含项目,大部分学员表示没有掌握,但是我们的老师在课件中都提及了。增值税的综合题考查形式不太常规,但考点老师在课件中都已讲过。比较意外的是:土地增值税的计算考查并不复杂,其他相关资料中提示学员不用考虑土地价款抵减增值税销售额的因素,且题目直接给出的是不含税收入,也未涉及印花税如何扣除的模糊考点,而是直接给出了允许扣除的有关税金及附加。

今年第一次参加,但是接触会计时间有十年了,去年刚考过初级和中级。

备考的感觉是:知识点杂而碎

考题的感觉是:分值是平均分配在每一章

下次的备考建议是:三年为限,以两科为主,一科理解,一科记忆,最终完成CPA专业阶段考试。

本人这次考六门,基本上没有一科全部看完书,更别提做题了。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