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这才是“郑保瑞作品”_百科TA说
《智齿》:这才是“郑保瑞作品”
原创
阅读 6698赞 26
智齿,在口腔的最里面,不易清洁,容易蛀牙。智齿,生长空间不足,易引发肿胀、疼痛。智齿,持续生长,有可能侵犯邻牙。智齿,咀嚼时几乎用不到,是“多余的”牙齿。智齿,一直在隐秘地、野蛮地侵蚀、吞噬。在影片中,智齿,必须拔掉,并,成为一种隐喻。

2014年春节,郑保瑞导演、甄子丹、周润发、郭富城等主演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公映,在一片骂声中,影片居然获得了春节档的票房冠军,郑保瑞也因此荣升“十亿级”导演。片方星皓影业见有利可图,便“伙同”郑保瑞推出了两部续集:《西游记之三大白骨精》(2016)、《西游记女儿国》(2018)。没想到后面两届观众不吃“越骂越火”这一套了,两部续集的票房都差强人意。星皓影业原计划是以每两年一部的速度打造《西游记》系列的,但票房、口碑双输后,星皓影业也许已经“明智”地做出了“烂尾”止损之举——到目前为止,这个系列没有新作品面世。

郑保瑞是香港影坛的少壮派导演,导演过很多类型的影片,但从他的履历看,恐怖、惊悚类影片才是他的长项——他能够把这类影片拍出浓稠的“cult味”来。

《西游记》系列是所谓的“大制作”,郑保瑞似乎因此提升了自己作为导演的“咖位”,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他其实是在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

郑保瑞是那种从片场中成长起来的导演,19岁入行,当了近十年的副导演和“咖喱菲”(龙套演员),才坐正导演的位置。多年的摸爬滚打才混出头,郑保瑞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没有他驾驭不了的项目,但拍得好不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郑保瑞的第一部引人注目的影片是2001年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影片延续了《女巫布莱尔》(1999)开启的“伪纪录片”恐怖类型,又融入了鲜明的香港特色的都市传说,算得上是一部让人为之一“惊”的作品。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是郑保瑞“cult风格”初具雏形的作品。

之后,郑保瑞又导演了《古宅心慌慌》(2003)、《怪物》(2005)两部恐怖片,前者是喜剧+恐怖,后者是温情+恐怖,都不怎么cult。但这两部影片奠定了郑保瑞在恐怖片这个领域的“能力者”地位。

《怪物》之后,郑保瑞终于“凶相毕露”,推出了奠定他作为“cult片”大导演基业的重磅作品的《狗咬狗》(2006)。李灿森和陈冠希狗咬狗般的追逐与角力,辣眼睛,倒胃口,一再挑战观众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次年,郑保瑞试图以《军鸡》(2007)延续《狗咬狗》的残酷、暗黑风,却差强人意。

于是,郑保瑞暂别了“cult片”,和杜琪峰合作了两部影片,《意外》(2009)和《车手》(2012)。前者是惊悚佳作,后者又差强人意。

再之后,《西游记》系列的三部作品,耗掉了郑保瑞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期间,郑保瑞受“师傅”叶伟信之邀,导演了《杀破狼2》。没有了甄子丹,却加入了张晋、托尼·贾两大打星,《杀破狼2》打得比《杀破狼》还要生猛、凶狠,也打出了“cult味”,虽然不是惊悚、恐怖类型片,但仍然可以说是一部“郑保瑞作品”。在我看来,这也是一部可以与印尼动作片《突袭》(2011)比肩的作品。

可能正是《西游记》系列的停摆,郑保瑞才有机会重回“cult片”阵营,推出这部高度风格化的《智齿》(2021)。

《狗咬狗》中的暴力、血腥、变态、脏乱差等重口味元素,在《智齿》中全都回来了。而且,郑保瑞刻意用黑白影像来展现香港“隐秘的角落”和警匪之间“灰暗的地带”,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彰显了个人风格。

在118分钟的电影里,《智齿》中“干净”的镜头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贫民区、毒窟、废墟、垃圾场等是影片的主要场景,脏乱差程度比几十年前的所谓的“九龙城寨”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展哥(林家栋 饰)、王桃(刘雅瑟 饰)、任凯(李淳 饰),一个全程邋遢、落魄,一个全程疲于逃命,剩下的一个,也大半程深陷“泥潭”,他们都很不“干净”。而大反派连环杀手山田长期住在垃圾场里,更是脏得无与伦比,以致于他强奸王桃的那场戏让我产生了严重的生理不适。

影片中的夜戏较多,就算是白天的戏,也难见晴朗的天——整部影片笼罩在一种暗无天日的氛围之中。

影片中的连环杀手山田,来历不明,行踪隐秘,手段残忍,是一个很“cult”的连环杀手。

年轻的警察任凯一直忍受者智齿之痛。智齿,在口腔的最里面,不易清洁,容易蛀牙。智齿,生长空间不足,易引发肿胀、疼痛。智齿,持续生长,有可能侵犯邻牙。智齿,咀嚼时几乎用不到,是“多余的”牙齿。智齿,一直在隐秘地、野蛮地侵蚀、吞噬。在影片中,智齿,必须拔掉,并,成为一种隐喻。

以上的所有之和,构成了这部“cult味”十足的“郑保瑞作品”。

溯源香港电影种的“cult片”传统,不得不从邵氏电影说起。

邵氏出品的《香港奇案》系列,借“奇案”开“尺度”,因“写实”而成就“cult片”之名。

邵氏最著名也最重要的“cult片”导演,无疑是桂治洪。罪案片、黑社会片、恐怖片等类型片,桂治洪都能够拍出重口的“cult味”来。

其实,香港电影新浪潮早期的作品,不少也是“cult片”。比如徐克导演的《蝶变》(1979)、《地狱无门》(1980)、《第一类型危险》(1980)、许鞍华的《疯劫》(1979)、卓伯棠的《煲车》(1981)等作品,都可算“cult片”。可惜的是,新浪潮导演们退潮的退潮,上岸的上岸,80初开始,他们便甚少涉足“cult片”了。

郑保瑞是香港导演中非常难得的“cult片”奇才。如今的华语电影市场,留给“cult片”的空间是非常小的,郑保瑞不可能一直拍摄《狗咬狗》、《智齿》这样的“郑保瑞作品”。作为影迷,我只能期待《智齿》之后,香港影坛还有下一部“cult片”。

博纳影业集团是《智齿》的内地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肯定是希望《智齿》能够在内地市场有所“收成”的。鉴于《智齿》的“尺度”,影片如果要在内地公映,必须作出一定程度的“删减”。

26
  • 原创|发布:2021-08-06 18:00:06    更新:2021-08-06 18:00:06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