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AI 算力產業,如何跨領域打造雲端賦能創新成果?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台灣 AI 算力產業,如何跨領域打造雲端賦能創新成果?

台灣長期發展高科技製造業作為主要經濟成長引擎,然而自從生成式 AI 崛起,今年又有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炫風來台,另一個全新產業已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由雲端、數據與演算法三者帶動的「AI 算力產業」,正在為台灣百工各業帶來數位創新,《科技報橘》全新一週節目採訪該產業代表 CloudMile 萬里雲,頗析箇中奧秘。

AI 時代下的創新點,CloudMile 為企業數據轉化高度商業價值

在過去的十年中,雲端產業迅速又猛烈地在全球各地發展。最早期,人們提到「雲端」是指自建伺服器再到發展虛擬機器(VM)的概念,爾後變成托給公有雲廠商資料中心代管,再到催化 AI 創新迸發,企業領導者逐漸將雲端技術視為實踐數位創新與 AI 轉型的基礎架構。

CloudMile 萬里雲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劉永信認為,世界已經進入高度關注 AI 與運算能力的時代,透過部署機器學習模型,企業數據可以被有效運用,降低核心業務成本、提高營收與服務效能,更能擴大人才的創新價值,這樣的轉變速度非常驚人

AI 與雲端技術並不是憑空冒出,而是透過背後軟硬體高度整合的算力,與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資料轉換技術所創造出的商業效益。前科技部長、萬里雲集團顧問陳良基則強調:「我們正進入一個數據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公司的傳承將依賴數據的傳承。」

圖二:前科技部長、萬里雲顧問陳良基

掌握新興市場藍海,AI 與雲端將點亮下個十年

過往談論 AI 轉型與應用,企業普遍的迷思就是什麼都要自己來。陳良基解釋,這些可以透過專業的技術支援來解決,包含幫資料優化的 AI 美容師、掌控資料與指令的 AI 吟唱師,這些新的工作角色都可以透過專業的 AI 服務公司,善用作業系統及企業數據來打造健全的企業體質,企業也可以更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而這樣的數據變現能力,就是 AI 算力產業佼佼者 CloudMile 萬里雲可以提供的完整服務

CloudMile 在全球有七家跨國辦公室,雖然成立不滿十年,仍然在市場變化中保持一貫的敏捷與速度力,同時與台灣大哥大等龍頭企業深度結盟,佈局台灣市場,甚至走向東南亞地區。身為 IT 技術產業多年老將的劉永信,看到 AI 與雲端即將為市場帶來下個新十年,他建議企業一定要開始思考建置自身的數據平台。陳良基補充:「未來企業在 AI 應用會有個關鍵決勝點,就取決於企業的數據庫是否足夠完整!」

從整體來看,AI 的發展除了提升個人生產力和競爭力外,也可以為企業提高成本效率、生產力和營運效能,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劉永信舉例:「AI 已經真切地應用在各個產業中,例如台灣大車隊在疫情期間,為了解決旅客用量下降導致的高空車率問題,與 CloudMile 透過歷史乘客數據與 AI 模型預測未來乘車熱點,進而大幅降低待車率,甚至達到超過 96% 的預測準確度,幫助台灣大車隊提高車隊效能、打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除此之外,劉永信還分享面板公司透過 AI 分析過往生產良率與損壞品,進而推行 AI 瑕疵檢測功能至產線上,用機器省去大量人力;布料廠也透過 AI 進行圖案識別,將原本耗時數個月的溝通過程,縮短至兩三天,大幅提升生產效能。

全台第一家獲 Google Cloud MSP 認證, CloudMile 提供哪些產業策略

劉永信與陳良基都認為,目前 AI 普及、雲端算力與軟體產業技術到位,正處於建立一個全新產業生態系的關鍵時刻。CloudMile 萬里雲的優勢在於深度與跨產業公司合作,累積金融、零售、製造等不同產業的實務經驗,並且從過往專案中,歸納、訓練出可持續應用的多元機器學習模型,將其作為拓展 AI 算力生態圈的基底,讓更多公司得以享受到 AI 創新賦能的甜美果實。

CloudMile 是全台灣第一家獲得 Google Cloud MSP 認證,能夠協助客戶從技術力、安全性、隱私和整體雲端防護等方面全力提升創新與競爭力,滿足企業全方位的業務需求。

CloudMile 萬里雲透過雲端、數據、AI 技術賦能客戶,整合上、下游生態價值鏈,協助台灣產業持續創新與發揮商業影響力。AI 時代下,企業經營者都需要加建構完整的轉型策略,透過技術串聯「打群架」,參與被 AI 賦能的無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