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基金】9,000元保就業津貼杯水車薪 何不將強積金改做失業救濟金?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財富管理 - 強積金 - D200414

【防疫抗疫基金】9,000元保就業津貼杯水車薪 何不將強積金改做失業救濟金?

強積金

發布時間: 2020/04/14 17:58

最後更新: 2020/04/15 12:26

分享:

分享:

政府「保就業、創職位」計劃向合資格僱主提供僱員薪金補貼,補貼薪金一半,上限最多9,000元,為期6個月;同時又宣布指政府未來1年會在公營及私營創造3萬個為期一年月的職位。獅子山學會認為,比起政府推動一些措施對抗逆境,政府應適當地拆牆鬆綁,讓香港人民間自救,效果比起由政府主導更佳。

【政府資助】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資助懶人包

政府代出半糧 難助經濟轉型

疫情下的實況,不是薪金及租金的問題,而是需求問題,多留在家中、減少出外及聚會,出國旅行公幹更不用提,結果便是消費減少,失去生意。

政府代出半糧,勉強為其吊鹽水,沒有需求對生意亦無幫助,長遠也無助香港經濟轉型,情況就如上述的導遊朋友一樣,如果苦等政府推出措施,到今日仍然無了期等待。

當然,一旦失業,直接面對頓失收入的困境。政府過去一直保留財政儲備應急,打工仔一直有一筆不能用的錢,那就是強積金。積金局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強積金總資產淨值為9,694億元,以287萬名僱員及自僱人士計算,推算人均有強積金約33.78萬元,今年初全球股災,理柏計算,首季強積金人均蝕37,318元,即人均約剩下30萬元。

政府代支半薪,從銀碼上看得出政府不想太早耗盡庫房,然而,打工仔失業危機迫在眉睫,何不讓打工仔自行提取強積金,按自己的需要自救,同時又不會多花庫房半分錢。

強積金改做失業救濟金

強積金本屬打工仔的錢,因條例所限,才要夠65歲才能提取。問題是,65歲後提取的原意,就是到時沒有收入,所以要預先儲錢。若果現在已經沒有收入,為何不能將自己的錢先行應急,度過危機後,才再重新為65歲的將來打算?

政府可以立即取消強積金,讓打工仔自行提款度過寒冬,又或修例改為個人失業救濟金,一旦失業便可從強積金戶口中提取同等份額的工資,直至找到工作為止。至低限度,亦應可取回僱員自行供款的部分,即平均每名打工仔約15萬元的資金。

至於政府增加短期職位,合約完結後還得面對現實,倒不如早點放寬條例,特別是政府過去對一些新型的經濟模式採取抗拒態度,甚至打壓,例如新型電子煙及共享經濟,連帶相關的工作機會亦減少。

(節錄)

【原文︰民間自救 倡MPF允提應急錢度難關

=======

「疫」市強積金應對策略大解構
立即報名:https://bit.ly/2REBLZO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高明輝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欄名 : MPF理財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