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人家股市志氣是言之成理還是不知所謂?

當恒生科指和阿里巴巴─SW (SEHK:9988) 於上周五 (8月20日) 同創分別於2020年7月27日和2019年11月26日在港上市以來新低之時,相信普遍投資者應已確認自7月26日以來的股價走勢,已不能用技術面或基本面來衡量股價位置對於短炒何時適合進場。

按上周四 (8月19日) 收市價計算,四大市值的互聯網平台股為騰訊控股 (SEHK:700)、阿里、美團─W (SEHK:3690) 和京東集團─SW (SEHK:9618),由今年高位與上周五低位比較,騰訊、阿里和京東均累跌逾四成二;美團更跌逾六成,經已令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

快手未見回購維穩誘因

當然,在十大市值科技港股之中表現最差的,就是8月5日起上市禁售期已完結的快手─W (SEHK:1024),以8月19日收市價計算位列第八,市值仍超過2,735億港元。由今年2月16日高見417.80元,相對8月20日低見64.50元,僅約半年累跌逾八成四,表現慘不忍睹。

但或許大家忽略了一件事,參考招股書顯示上市前投資者最高成本價為F-2系列優先股,每股作價為6.84299美元,折合為53.3753港元,仍較上述低位64.50元低逾一成七,暗示全數44名上市前投資者,面對股價已由高位大瀉,現在離場仍是有利可圖,並且賬面回報率均不少於兩成。

筆者相信股價在跌至50.00元之前,集團也不存在進行回購股份嘗試維穩股價的誘因。

需要調節短線操作觀念

論到正股短線操作,由於只能在賣出價高於買入價才能圖利,因此觀察分鐘圖進行即市操作,反而較「博撈底」的過夜操作或考慮持股數天的操作勝算為高。

畢竟下個交易日開市價如何充滿不確定性,高開故然高興;但也可能低開,令人感到不知所措。為了減低操作上的心理壓力,短線投資者不妨考慮近期主力進行即市操作,若由正股改以衍生工具操作,應能取得較佳績效。

究其原因衍生工具於正股後市看升或看跌都可進行操作,加上具備槓桿特性,於現時科技股見跌多於見升之際,衍生工具的操作優勢不言而喻。

衍生工具賺得合不攏嘴

誠然若只作正股投資,近期港股表現的確缺善足陳,令不少投資者感到灰心喪智,但若近期有進行衍生工具操作,尤其在即市之上,應已賺得合不攏嘴。

以騰訊為例,上周五於上午10時許已能看出股價於430.00元見阻力,由上午10:07至10:19超過10分鐘可建淡倉。論到即市操作,牛熊證較窩輪更能發揮槓桿優勢,而騰訊牛熊證普遍換股比率為500,一般買入報價為0.050至0.080元的較合宜。參考一分鐘股價圖於上午10:12收位在430.00元,當時有三張熊證適合進場,分別是瑞信騰熊 (58343)、瑞通騰熊 (58417) 和法興騰熊 (58418),收回位為445.00、445.00和446.00元,報價為0.042、0.044和0.065元。

選個股牛熊證心得分享

由於法興騰熊收回位僅高1.00元,報價卻較餘下兩證的高逾0.020元,理應收回位約高10.00元才合理,故此不會選買此證。餘下兩證報價相若,一般會選買較低報價的那隻。對於即市操作,通常不會考慮過市,所以上午買入的證,不會遲於中午12:00離場,筆者認為於收市前15分鐘部署離場,會有較充裕的安排時間。

正股於上午11:45收位在418.20元,較上述的430.00元相距11.80元,因換股比例為500,相除後得出0.0236元。而上述三隻熊證的報價分別為0.065、0.067和0.085元,上升0.023、0.023和0.020元,可見瑞信騰熊和瑞通騰熊都在如實反映當時正股表現。

恆指牛熊證單日見倍賺

兩證回報率為54.76%和52.27%,由於三證在上午10:12報價最低為瑞信騰熊的0.042元,配合能反映當時正股表現,故此產生最大回報率。一個上午已能賺逾五成,還未計及下午1:05至1:07正股低於415.00元,並於下午2:10至2:16均高於430.00元,相距超過15.00元,又出現賺逾五成的機會,意味著上周五僅是在上午和下午各把握一次操作機會,便能取得賺逾一倍的績效。至於用恆指牛熊證操作效果更佳,以換股比率為10,000的瑞信恆熊 (58356) 為例,於上午10:12和11:45分別報0.081和0.130元,升幅為60.49%,高於上述的54.76%;配合下午操作,預期整天回報率可望超過1.2倍。

一週賺逾三倍實際可行

上週 (8月16至20日) 期指於上午9:30至下午4:00期間,上午及下午波幅合計分別為542、713、477、863和1,050點,所以除了周五能產生倍賺績效,留意於8月17和19日要賺逾六成也絕不成問題,至於8月16和18日也可望賺逾四成,故此上週在每次恆指牛熊證操作均以相同注碼進行的前設,五個交易日經已可望賺逾三倍,重點是僅以即市操作而已,毋須冒上過夜操作遇到逆向大裂口的開市位風險。可見當有投資者抱怨未能在港股操作獲利之際,值得檢視是否對港股本質認識不夠充份,因而錯失很多可觀的圖利機會。

消息面已主導港股走向

回看恆指,上周五收報24,849點,為去年11月3日以來最低,事隔超過九個半月,隨著8月16日起連10天移動平均線亦告失守,市場上常用作技術分析的均線上週初開始都失去了參考性。

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本週會否續跌,觀乎週末夜期收報24,986點,上升206點;恆指預託折合收報24,981點,較恆指上周五收市高132點;新加坡黑期收報25,098點,上升267點,反映今日恆指高開機會大,關鍵在於能否重上25,000點之上收市。現時技術面和基本面都已喪失短期分析後市走勢功能,消息面經已主導港股走向。

上周五騰訊表現有啟示

不過隨著上證指數上周五「擦邊」失守3,400點後見回升,收報3,427點,中港股市可望靠穩,預期上證和恆指本週分別在3,400至3,500點,以及25,000至26,000點之間整固。另一港股可望靠穩線索,見於上周五騰訊表現,在ATMJ四大科技股當中獨見上升,並見當日最大淨賣出的富瑞為144.67萬股,與最大淨買入的中國投資 (滬港通) 為144.07萬股相若,反映當外資在沽出中資股之際,中資卻在承接,當日騰訊亦成為港股通(滬) 最高資金淨流入活躍股份,涉資14.61億港元,連同港股通(深) 也錄得淨流入1.46億元 (位列第二),合共16.07億元。筆者相信本週中資會繼續吸納騰訊,也會吸納美團,大家不妨留意。

跌市時總是負面聲音多

現時市場上對港股表現有不少抱怨的聲音,誠然就今年6月至8月 (截至8月20日) 而言,的確令無數投資者感到失望,由6月高位29,490點相對8月暫時低位24,581點,累跌16.65%。其實類似情況也見於去年7至9月,由7月高位26,782點相對9月低位23,124點,累跌13.66%,當時亦充斥著大量對港股後市看法負面的聲音。不過及後由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港股錄得連升五個月,那些看淡的聲音又走到哪兒呢?現時很多投資者說投資美股比港股好,但筆者從實際數據卻未能得出相同結論。

美股表現不見得勝港股

以去年底收市位與今年暫時高位比較,美股道指、標指和納指分別累升16.42%、19.28%和15.58%,平均值為17.09%;港股恆指、國指和科指分別累升22.85%、30.87%和14.38%,平均值為22.70%,較美股平均值高出5.61%,可見是港股表現更勝美股。

再看大型科技股,美股的FAANG有Facebook (FB)、Apple (APPL)、Amazon (AMZN)、Netflix (NFLX) 和Google (GOOG),今年暫時最大升幅為38.22%、14.31%、17.91%、9.72%和59.84%,平均值為28.00%。

港股的ATMXJ有阿里、騰訊、美團、小米集團─W (SEHK:1810) 和京東,今年暫時最大升幅為16.08%、37.50%、56.14%、8.13%和23.63%,平均值為28.30%,也見略高於美股平均值。

該向市場還是自己抱怨

香港人素來追求效率,上述港股成績在今年不足兩個月已辦到,精明的投資者理應賺夠了就跑,便能在當時計起今年餘下超過十個月,開心享受悠長假期,難道不是大家夢寐以求或嚮往已久的生活嗎?實則無數投資者遲了起步,在2月看到大量在唱好後市的資訊,還有外資加持,便被「高唱入雲」的氛圍沖昏頭腦才大舉買入港股,現在若要抱怨,對底應向市場,還是應向自己呢?另外,本文上半部已指出港股市場不是沒有圖利機會,卻需要投資者在心態及工具上作出調節便能成事。

每一個股市都有強勢的時候,也有弱勢的時候,既然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長近五個月也未能把握港股強勢時取得盈利;如今在6至8月不足三個月處於弱勢,相對上述強勢的日子仍是歷時偏短,便只顧盯著人家的股市在強勢,還要長他人志氣,再無的放矢地數落自己的股市,真是莫名奇妙。

論到今日的港股和美股位置進場,看未來半年或一年表現,到底哪個股市的下行風險和預期幅度較大呢?倘若大家願意理性地看,根本就是顯而易見。對於港股,短線操作明顯是衍生工具佔優;但論到中長線投資,始終買正股為佳,並且就ATMJ四股而言,筆者看不到半年後股價比現在還要低的理由。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聶振邦 509 Articles
聶振邦 (聶Sir) 證監會持牌人,證券分析師。為多個電視台及媒體擔任財經節目嘉賓及撰寫評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