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交部回应 G7 和欧盟外长声明,称「列强梦应该醒醒了」?

8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3日,七国集团外长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首先指…
关注者
1,547
被浏览
4,660,927
最新进展 · 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
2022/08/28 10:19
台媒称「疑似大陆无人机进入小金门台军据点拍摄」
2022/08/26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美参议员窜台」,称「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2022/08/24 21:54
美媒称「佩洛西窜台后,仅存几个『太平洋友邦』至今都没声援台当局」
展开全部进展

677 个回答

这次回应里最重要的是这行字:

一个中国原则只有一个版本一种含义,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是第一次对「一个中国」做出这样明确有力的解释。

也就是说,「一个中国」的含义有三部分:

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而且特别强调,

一个中国原则只有一个版本一种含义

先说一下这三部分,它们本身当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① 强调的是中国的主权从未分裂,不存在「两个中国」。从清廷、到北洋、到民国、到共和国,这都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两岸分治是内战的延续,不影响中国完整的主权。

② 强调的是中国的主权包括台湾。自从明末、清朝开始,中国即对台湾行使主权。甲午战争中,由于中国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台湾被日本霸占。但在抗日战争、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战败,《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窃取自中国的土地(台湾、澎湖、东北)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降伏文书》规定「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三份文件环环相扣,明确要求日本将归还台湾于中国。同年,中国政府即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③ 强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这一条强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政府只能有一个,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时,该政府就是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一个类似于「法统」的概念。

如果只有 ①③ 没有 ②,就会有「一中一台」的问题,也就是泛绿的主张。他们会说,对啊,是只有一个中国啊,代表中国的就是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啊,我们中华民国代表的是台湾啊,我们互不隶属啊。所以 ② 很重要,它保证台湾了属于中国。

如果只有 ②③ 没有 ①,就会有「两个中国」的问题,也就是浅蓝的主张。他们会说,对啊,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实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啊,但我们中华民国是另一个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啊;台湾是属于中国,但它属于的是我们这个中国,我们是不一样的两个中国。所以 ① 很重要,它保证了只有一个中国。

如果只有 ①② 没有 ③,就会有「谁是真正的中国」的问题,也就是国民党与台湾所谓「邦交国」的主张。他们会说,对啊,世界上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属于中国,但这个中国是中华民国。所以 ③ 很重要,它保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正统中国。

因此,这三条本身都非常必要。


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对于外交和国际的要求,和对于两岸关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于建交国和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国要求对方必须同时承认 ① + ② + ③。

第 ③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国际组织、与外国建交的时候,要求对方必须承认。我和你建交可以,但要先说清楚我的身份,我是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和你建交的,我不是什么地方政权或者割据政权,我是代表中国14亿人的正统中国。

(在刚建国的几十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他国家建交时,会要求对方承认一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但是这是七十年代及以前。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两岸交流正常化之后,这句话再也没有出现过。)

最近几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他国家建交时的建交公报、官媒新闻稿等,都会提到:

______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对于台湾,大陆从来只要求承认过 ① + ②,从未要求过承认 ③。

这是说得通的。

第一,两岸不是国际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压根不需要、甚至「不配」讨论任何关于「承认合法性」的问题。大陆不可能承认台湾的合法性,也不希望台湾承认大陆的合法性,根本就不希望提到、讨论到这一步。

第二,在未统一的状态下,你怎么可能要求以「中华民国」自居的台湾当局承认自己是非法政权?哪个政权会承认自己是违法的?这种要求在逻辑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在今天外交部的发言之前,我没有找到过任何官方说「『一个中国』的含义包括『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资料。

但是,有很多官方资料中有提到「『一个中国』的含义就是『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注意,是「就是」,不是「包括」。


首都各界纪念江泽民主席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举办座谈会,时任外交部部长、副总理钱其琛讲话中提到:

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

特别强调,在两岸交流中,「一个中国」就是「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与「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没有提到「③」。这里的用词是「就是」,有下定义的含义。


首都各界举行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座谈会,时任副总理钱其琛讲话中提到:

我们多次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基点。

这里对「一个中国」的诠释也同样只提到了 ① + ②,并没有提到 ③。这里的用词是「这是」,也同样有下定义的含义。


《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在我看来是对「一个中国」的诠释: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也同样只提到了 ① + ②,并没有提到 ③。


发表于中国政府官网上的《一个中国原则》一文中写道:

在一九四九年后的三四十年间,台湾当局虽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但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这说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早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行炮击金门的战斗时,毛泽东主席就向台湾当局公开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一九七九年一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可见,大陆明知台湾只承认 ① + ②,不承认 ③,却依然认为,台湾一贯坚持「一个中国」。


我想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大陆过去对台湾所要求的「一个中国」,并不包括「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条,只包括 ① + ②。③ 不是对台湾的「一个中国」的一部分,是与之平行的另一条原则。

所以我们有两种理解方式:

一:「一个中国」原则有两个版本。一套面对台湾,只包括 ① + ②,一套面对国际,包括 ① + ② + ③。

二:「一个中国」就是 ① + ②,要求所有人承认。面对国际,要求建交国和国际组织额外承认一条 ③。

都可以,都自洽,都说得通。

而且 ① + ② 这两条,常常并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一个中国 =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今天外交部的发言,是据我所知,第一次如此明确规范「一个中国」的定义。

一个中国原则只有一个版本一种含义,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明确表示它就是 ① + ② + ③。而且用词是「那就是」,同样有下定义的含义。

而且,特别强调它只有一种含义,也就是说大陆对台湾和对国际的要求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大陆以后可能要求台湾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了,台湾不承认这一条,就相当于不承认「一个中国」。


过去马英九执政时,一直说的是承认「一中各表」。

大陆承认「一中各表」吗?

我的理解是,大陆不承认将「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中各表」。

但是,「一中各表」并不违反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

「一中各表」从字面上也能读出来,它是给「一个中国」多加了一个限制,是「一个中国」其中的一种情况,所以它当然符合「一个中国」。但是,正因为它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所以你说它与「九二共识」等价就是在以偏概全。

就比如说,我把「阿基米德原理」定义为「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然后你把「阿基米德原理」定义为「浸在流体中的红色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

你说的对吗?当然是对的,因为你的定义是我的定义的一种分支情况。但是,我同意你这样定义阿基米德原理吗?当然不同意。你给这个原理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假设。

前面已经说过,大陆原本要求台湾的「一个中国」,只包括 ① + ②,那也就是说,大陆从未要求过台湾把「中国」「表述」成什么、定义成什么。你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就完事儿了,「一个中国」的要求你已经满足了,不需要你画蛇添足,特意「表述」一下「中国」。

所以,马英九说了八年的「一中各表」,大陆虽然不承认这个说法,但大陆依然承认马英九是遵守「一个中国」的,马英九对两岸关系是做出贡献的。在马英九卸任的那一年,国台办被记者问道对马英九执政八年的评价,回答是:

这8年来,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之上,两岸关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双方建立了政治互信,开展了良性互动,签署了23项协议,推进了两岸经济合作以及各领域交流,减少了双方在对外事务上的摩擦和内耗。所以这8年的两岸关系发展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容否认的,将写入史册。

可见,国台办对马英九的执政评价非常高。这也表示,大陆是默许马英九「一中各表」的表态的。

但是今天,外交部的回应中提到:

不允许私塞任何前提后缀,也不允许任何歪读、曲解。

「前提后缀」其中之一,显然就是这个「各表」。

也就是说,大陆以后可能不再承认「一中各表」的表述了。以后台湾再说「一中各表」,大陆可能会认为你不承认「一个中国」。


评论区关于「九二共识」的问题:

什么是「九二共识」?

中国官方的表述是: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2022年6月29日(仅仅一个月前),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

“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授权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界定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关系性质,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不容扭曲,更不能毁弃。

总结一下。大陆的「九二共识」是要坚持「一个中国」,怎么坚持呢?用各自口头表述的形式坚持。

而台湾(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就是坚持「一中各表」。


我很不恰当地类比一下,就有点像双方要考试,各自发布考场须知,

大陆的考场须知是:

「考试期间严禁交头接耳!」

但是实际考试时,稍微转一转头、有意无意地往旁边人卷子上撇半秒、两人交换个眼神,这种情况监考老师是不会较真的,顶多会提醒一下注意考场纪律。

但台湾的考场须知里是这么写的:

「考试期间严禁交头接耳!但是实际考试时,稍微转一转头、有意无意地往旁边人卷子上撇半秒、两人交换个眼神,这种情况监考老师是不会较真的,顶多会提醒一下注意考场纪律。」


这个力度和含义都差多了吧?现在你拿这后半句话问大陆同不同意,大陆其实没法反对这个事实,这的确是事实嘛,但是大陆反对的是你把这句话加进考场须知里。


评论区里问这算不算抛弃了「九二共识」,我觉得不算。因为大陆从来没有不同意「各自表述」,而是没有把「各自表述」当做过「九二共识」的「内容」,只是作为实现它的方式。

这次外交部的发言,明确了「一个中国」的定义,但是并没有改变对「九二共识」的定义。而且仅仅一个月前,国台办对于「九二共识」的定义还没有变化。

上文中各发言人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以灵活的方式」,其实就是「各自表述」,但这个「各自表述」不在引号内。

大陆说的并不是「1992年海协与台湾的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而是「1992年海协与台湾的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两者差别就像上文考场须知的差别一样。

包括2008年,胡锦涛与布什通话,由新华社发布的英文版中记载(中文版未出现),胡锦涛表示: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其中「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也就是「各自表述」。但还是一样,大陆所「recognize」的东西就只是「there is only one China」。「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并不在「引号」内。


我总结一下,

大陆的定义是:

「九二共识」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而台湾的定义是:

「九二共识」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应知乎要求,删除原有的1613字。

在若干年后,等大家再重温Pelosi的这段访台行径,将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很多事情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日渐清晰起来。个人认为这将是台海各方本就脆弱且缺乏信任的‘脆弱平衡’走向瓦解的'不可逆转'的开始,关于这些看法可以部分参考之前所作的一系列回答,例如;

西方的主要政治集团(G7)除了美国及日本,在台海周边还可以强行用‘地缘安全担忧’解释一下关切外。其他的欧洲成员国,对台海问题的政治判断基准,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以美国为主导,具有‘排他和垄断性’的‘西方价值观’上,以及以此派生的对China具有‘意识形态竞争‘‘文明优劣性竞争’的一系列具有隐晦意味的价值观竞争上,并将此奉为“political道德的基准”。

这一点,随着大流行疫和俄乌 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及政治问题(通胀、可能的衰退、产业链危机及能源粮食危机)。欧洲各国的民[]政治上的日益的‘民粹化’,‘意识形态化’而更加深刻。

这里有很多现成的例子;例如立陶宛和捷克对台关系的转变(台海和他们几乎毫无关系),欧洲议会的一些趋势性的议题,英国的一些例子,请见前文;

因此,G7及欧盟(除了美日)是缺乏直接干涉台湾的政治动力和利益相关性。更多的关切还是集中于‘意识形态’上,如我前文所阐述的,很多欧洲政客刻意将台湾和乌克兰问题捆绑起来讨论,本质上就是把意识形态竞争糅合进对华全面竞争(政治、经济)的宏观背景框架中去,为自己增加对华博弈的政治筹码。

在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似乎一些以西方史学观价值观为继承的学者,对此讨论的并不多,或者基于一些立场,有意无意的忽略这个问题);

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欧美日)是长期'主导'并'塑造'了今天的全球面貌。这种'主导'并'塑造'在事务的一方面,当然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现代化。但是在事务的另一面,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也通过这种'主导'和'塑造'获得了长期垄断性的优先利益权益(财富的积累、政治权利的优先权、规则的制定及一系列其他衍生的特权利益)。

今天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100年前的西方列强比起来,在组成上几乎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而世界却变的与过去大不同了,这里最大的具有颠覆意义的不同-就是中国的崛起。很多国人可能对这个概念并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也出于可以理解的一些原因并不认同这一点。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现实的发生的,且对于西方产生了深远性冲击的客观事实。

美国站出来对抗中国,这是大家都理解的大国竞争逻辑;现时的超级强权对抗次级挑战者,是一种传统的“大国竞争”式的博弈。但是很多人没有那么深刻理解的是;西方集团,并不是只是一个美国,而是一个绑定融合度非常深刻和密切的利益共生集团。西方集团中其他主要国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美国这个超级强权在军事和政治力量上具有统治力的影响力,以及因此衍生的世界制度及次序的搭建。

西方很多国家支持美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支持自己,支持的是他们所依赖生存一套相同的制度逻辑;政治、意识形态和制度利益等等。

这一点理解清晰了,这也可以解释很多人疑问的,为什么欧洲宁可看起来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在很多层面上支持美国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乌克兰,台湾。甚至欧元自身的贬值也是如此,欧洲需要美元资产的强势和健康,背后是需要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次序的强大,这是远远超过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所掩饰的一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