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1977年李翰祥执导的电影)_百度百科

乾隆下江南

1977年李翰祥执导的电影
展开5个同名词条
中国香港100 分钟1977年6月3日
收藏
0有用+1
0
《乾隆下江南》是1977年由李翰祥执导的香港喜剧片,刘永李昆姜南参加演出。
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野史以及民间传奇。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到扬州,为体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卫一人微服出访。
类型
剧情
导演
中文名
乾隆下江南
外文名
Adventures of Emperor Chien Lung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乾隆下江南
外文名
Adventures of Emperor Chien Lung
类    型
剧情
出品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
导    演
李翰祥
编    剧
李翰祥
制片人
邵逸夫
主    演
刘永汪禹王沙
片    长
100 分钟
上映时间
1977年6月3日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    彩
彩色
imdb编码
tt0075637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大清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率太子与和硕雍亲王在木兰围场狩猎,雍亲王偶遇李佳氏,后李佳氏在木兰围场生下雍亲王四子弘历。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在狩猎中遇险,增得少年弘历相救脱险,弘历巧对对联,获得康熙欢心。
弘历继位后改元乾隆,乾隆在位时设立了四库全书馆,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晓岚在书房因天热未着衣工作遇乾隆驾临,只好躲在桌下,但仍被乾隆叫出来,幸好机智妙解“老头子”,乾隆准其不着衣工作。
刘庸晋见乾隆,争得“罗锅”封号,一年可多两万两俸禄,乾隆心有不愿,暗中命人出题刁难,被刘庸一一化解。最后乾隆让刘庸跳冰窟,刘庸领命后站在冰窟旁许久,后晋见乾隆,说是遇见屈原,让问问乾隆是否是逼死大臣的昏君,乾隆无奈只好放过他。
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到扬州,为体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卫一人微服出访。在扬州最著名喝荤茶的一乐园茶楼,乾隆遇到只卖水的茶楼,在多嘴店小二的指点下,才知道原来扬州喝荤茶的茶楼卖的是各种小吃和酒水,唯独没有茶叶卖。乾隆只得去对面茶庄买茶叶。
在店小二声情并茂、沫横飞花地给乾隆介绍了“人到扬州老,船到瓜洲小”,因为扬州人客气才称他为老太爷,而在广州更是称人都称“佬”,给乾隆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民间风情课。乾隆在品尝美食之时,偶尔看到茶楼下有位年青人手捧《春秋》守着菜摊,从店小二那得知年青人叫周日清,其叔是翰林院翰林,但为官清廉,退休后贫病交加,只告周日清每日卖菜糊口。正说着,遇到两官差来要捐钱,周日清交不出来。从店小二的嘴里得知,原来是叶洪昀在扬州假传圣旨设了邻捐局,凡是做生意的都要捐钱。
正说着,楼下的两官差因为收不到钱开始殴打周日清,周日清被逼无奈出手自保,而乾隆因为给周日清加油助威而受到在茶楼喝茶的众多官差的围攻。当两人打败众多官差后要去喝茶时,才发现刚才还人声鼎沸的大声已是成人空巷,众商家和老百姓为求自保户户门窗紧闭。无奈,乾隆只得坐在大街中间休息。这时,叶洪昀带众官差前来要拘捕乾隆,但被乾隆的气势镇住,随后而来接驾的鄂容安证实了乾隆的身份。
店小二因为在之前跟乾隆的谈话中痛骂乾隆,得知刚才的客气即是乾隆时,无奈之下只好上吊自杀,关键时刻被乾隆命人救下。之后周日清加官为乾隆牵马。店小二也被乾隆任命为官员。叶洪昀之流的贪官被惩治。 [1]

演职员表

播报
编辑

职员表

制作人方逸华、蔡澜、温柏南(执行制片)
监制邵逸夫
导演李翰祥
副导演(助理)夏祖辉、马斐
编剧李翰祥
摄影林超
配乐陈永煜
剪辑姜兴隆
道具黎沃
动作指导唐佳、黄培基
灯光陈芬、陈辉炎
录音王永华
剧务刘清鹏
场记方翔
布景师陈景森
展开
[2]

演员表

刘永 饰 乾隆帝
配音  毛威
李昆 饰 刘墉
配音  李岚
姜南 饰 鄂容安
配音  -
杨志卿 饰 康熙帝
配音  -
岳华 饰 雍正帝
配音  -
陈萍 饰 李佳氏
配音  -
井淼 饰 纪晓岚
配音  -
汪禹 饰 周日清
配音  -
王憾尘 饰 周剑峰
配音  -
辛树华 饰 叶洪钧
配音  -
芦苇;金鑫; 饰 太监
配音  -
詹森;吴杭生; 饰 差役
配音  -
王沙 饰 小二
配音  -
沈劳;郝履仁;矮冬瓜; 饰 百姓
配音  -
[2]

影片花絮

播报
编辑
导演李翰祥摆脱了以往拍古装宫廷历史片的完整方式,改用说书人的态度,风趣而技巧地叙谈有关乾隆的轶闻掌故,并着重于君臣雅趣的斗智及民俗方言的特色。
纪晓岚在赤膊编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突然驾临,来不及穿衣的纪只好躲到桌子下面,被乾隆叫出后妙解“老头子”。
刘墉因乾隆说了一句“罗锅”提出封号以及每年多要两万两俸禄,乾隆和大臣鄂容安处处刁难刘墉,每次都被刘墉从容解决。乾隆逼刘墉跳冰湖,刘墉自称遇见屈原……
接下来讲述乾隆游扬州,在小茶楼听小二讲民间风情。最后干预一场琐事,与草民周日清结下友谊,并在其帮助下,惩治了贪官污吏,也把整条街闹腾得不得安宁。 [3]

影片评论

播报
编辑
全片用旁白贯穿背景和事件,仿佛一个话本的现场演绎。虽然故事大多来自于野史,可对于史料的介绍却是一丝不苟的。从这里也看得出来李翰祥的美术功底和人文底蕴。他拍这些电影有时似乎全然不顾故事的章法,更像为了表达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所以随性所至,娓娓道来。还时不时要卖弄一些趣味。 [3]

幕后制作

播报
编辑
全片用旁白贯穿背景和事件,仿佛一个话本的现场演绎。虽然故事大多来自于野史,可对于史料的介绍却是一丝不苟的。从这里也看得出来李翰祥的美术功底和人文底蕴。他拍这些电影有时似乎全然不顾故事的章法,更像为了表达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所以随性所至,娓娓道来。还时不时要卖弄一些趣味。导演李翰祥摆脱了以往拍古装宫廷历史片的完整方式,改用说书人的态度,风趣而技巧地叙谈有关乾隆的轶闻掌故,并着重于君臣雅趣的斗智及民俗方言的特色。如纪晓岚赤膊编修四库全书,乾隆突然驾临,来不及穿衣,躲到桌子下面仍被乾隆叫出来,好在他机智,才避免欺君之罪。乾隆微服私访,显露出一般平民的喜怒及爱打抱不平的爱心,看来更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因此,此片广泛受到欢迎,被认为是老少咸宜。本片获1977年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彩色电影美术设计。 [3]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台湾电影金马奖(1977;第14届)
  • 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李翰祥 Han Hsiang Li
  • ·金马奖-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陈景森 Ching-Shen Chen

角色简介

播报
编辑
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5800里,历时五个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经过杭州后,到海宁阅海塘、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和前两次一样巡视织造机房和祭拜明太祖。回京的时候检阅了徐州的河工;到邹县祭孟子庙;再次去孔庙拜谒,登泰山的玉皇顶烧香。同年五月,到达涿州,赈灾免赋,然后回到圆明园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南巡途中,他多次颁发谕旨,免去直隶、山东等地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到达山东后,他派遣官员祭祀了孔子;沿途他还派官员祭祀那些已故的兴修河道的官吏;此外,还在杭州、江宁等地阅兵,再一次拜谒朱元璋孝陵。五月九日,班师回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开始了最后一次造访江南。减免所经之地的地丁钱粮;准许各地曾经犯过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审核,没有案子的,可以加一个等级;经过德州时,在晏子祠行宫写成了《济文考》一文;拜谒孔子庙;视察江浙境内沿海工程;接见越南使臣;派官员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

导演简介

播报
编辑
李翰祥(1926年3月7日-1996年12月17日),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制片、编剧。生于辽宁锦州。1940年代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学校,专修油画。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专修戏剧、舞台表演、电影。1948年赴香港。辗转于大中华、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从事演员、大道具画家、服装管理、编剧、助理导演等工作。
李翰祥
1954年执导《雪里红》。同年进入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先后编剧古装影片多部,其中《貂蝉》获1958年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江山美人》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杨贵妃》获1962年第一届台湾金马奖优秀作品奖及录音编辑奖、第十五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室内彩色摄影奖。《武则天》获1963年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女主角、美术音乐奖,并获第十届亚洲影展最佳彩色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奖。《西施》获1966年第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彩色摄影奖。他也编导反映现实的影片,如《后门》获1960年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此时,他已移师台湾组建国联影业公司。《杨子江风云》获1969年第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及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奖。1971年《缇莹》获第九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及最佳男主角、黑白摄影、美术、音乐奖。并获第十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美术奖、最佳亚洲传统文化奖。1973年《倾国倾城》获第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及最佳女主角奖、美术奖。
1970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作家的崛起与台湾武侠片与爱情片的繁荣使李翰祥辟清史片的蹊径求得生存并走向世界市场。先以取材金瓶梅小说的《金瓶双艳》(又名金瓶双月,1975),开创“风月片”的新潮。后以《瀛台喋血》(1976)、《佛跳墙》(1977)、《军阀趣史》(1979)、《火烧圆明园》(1983)、《垂廉听政》(1983)、《火龙》(制、剧,1987)、《西太后》(制、剧,1989)等清史片再树辉煌,并送往日本等亚洲国家展映。但为此台湾当局禁止他到台湾,港台片商又不请他拍片,沉默长达13年之久。1996年解禁。正当他重新实践壮志赴北京拍摄《火烧阿房宫》时终因操劳过度倒在拍摄现场,壮志未酬。
1993年台湾金马奖3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选有《雪里红》、《梁祝》、《西施》、《扬子江风云》、《缇萦》五部作品。

大众评分

播报
编辑
网站
评分
参评人数
统计截止日期
豆瓣
7.3
2313
2023-12-11 [5]
时光网
7.0
64
2023-12-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