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金(远志科远志属植物)_百度百科

瓜子金

[guā zǐ jīn]
远志科远志属植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为远志科远志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枝被卷曲有柔毛;叶厚纸质或近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无毛或沿脉被柔毛;花的花序与叶对生,花瓣白或紫色;果子为球形。瓜子金花期为4-5月,果期5-8月。 [7]
瓜子金始载于《本草图经》,瓜子金在历代都一直与远志混用,直至《本草名实图考》才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 [8]瓜子金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及长江流域等地,其生长于山坡、荒野或田埂上海拔。瓜子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强光,侧方遮蔽时生长更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怕积水。瓜子金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根茎繁殖。 [9]
在《中华药典》中写到瓜子金具有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外治跌打损伤,疔疮疖肿,蛇虫咬伤等症。 [10]瓜子金四季常绿,白花透香,红果味美可食。 [11]
中文名
瓜子金
拉丁学名
Polygala japonica Houtt. [6]
别    名
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挂米草高脚瓜子草产后草
分布区域
分布中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越南、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瓜子金始载于《本草图经》,瓜子金在历代都一直与远志混用,直至《本草名实图考》才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 [8]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枝直立或外倾,绿褐色或绿色,具纵棱,被卷曲短柔毛。 [1]
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
瓜子金

单叶互生,叶片厚纸质或亚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狭披针形,长1-2.3(-3)厘米,宽(3-)5-9毫米,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阔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被短柔毛,主脉上面凹陷,背面隆起,侧脉3-5对,两面凸起,并被短柔毛;叶柄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 [1]

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或腋外生,最上1个花序低于茎顶。花梗细,长约7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具1披针形、早落的苞片;萼片5,宿存,外面3枚披针形,长4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里面2枚花瓣状,卵形至长圆形,长约6.5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圆形,具短尖头,基部具爪;花瓣3,白色至紫色,基部合生,侧瓣长圆形,长约6毫米,基部内侧被短柔毛,龙骨瓣舟状,具流苏状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6毫米,全部合生成鞘,鞘1/2以下与花瓣贴生,且具缘毛,花药无柄,顶孔开裂;子房倒卵形,径约2毫米,具翅,花柱长约5毫米,弯曲,柱头2,间隔排列。 [1]
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瓜子金
瓜子金

蒴果圆形,径约6毫米,短于内萼片,顶端凹陷,具喙状突尖,边缘具有横脉的阔翅,无缘毛。种子2粒,卵形,长约3毫米,径约1.5毫米,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种阜2裂下延,疏被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5-8月。 [1]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稍弯曲,直径可达4mm,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黄白色。茎少分枝,长10-30cm,灰绿色或灰棕色,被细柔毛。叶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cm,侧脉明显,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灰绿色;叶柄短,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茎的顶端;花多皱缩。蒴果圆而扁,长约7mm,具较宽翅,边缘无缘毛,萼片宿存。种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基部有3长裂的种阜。气微,味微辛苦。以叶多、有根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6个。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波状弯曲,平周壁具角质纹理,气孔极少。非腺毛单细胞,少数有2细胞,长66-206μm,常弯曲,外壁有疣状突起,顶端常具有一凸头。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0-33μm。 [5]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生于空旷草地上、山坡草地或田埂上,海拔800-2 100米。 [1] [12]
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1]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一种既喜阳而又具较耐旱的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较好。重粘性土栽培生长不良。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瓜子金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根茎繁殖。 [9]夏末秋初,种子成熟,可随采随播。将采回的鲜果,除去果皮,即可秋播。撒播,覆土1cm,上盖一层稻草。第2年春开始出苗时取去稻草,并注意浇水保湿,出苗1个半月左右,当苗高15cm时,选阴雨天或每日午后移栽,行株距30cm×15cm。根状茎繁殖,可于春、秋进行。 [2]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观赏

瓜子金四季常绿,白花透香,红果味美可食。 [11]

药用

在《中华药典》中写到瓜子金具有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外治跌打损伤,疔疮疖肿,蛇虫咬伤等症。 [10]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植物名实图考》:"气味甘。"
《分类草药性》:"性热。"
《贵阳民间药草》:"辛苦,平,无毒。"
《江西草药》:"性寒,味苦。"
归经:肺;胃;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3]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4]
实用选方
疟疾:瓜子金(鲜)六钱至一两。酒煎,于疟发前二小时服。(《江西草药》)
治痰咳:瓜子金根二两,酌加水煎,顿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百日咳:辰砂草五钱。煎水兑蜂糖吃。
治小儿惊风:辰砂草二钱,佛顶珠一钱。煎水服。
治小儿感冒:辰砂草一钱,蓝布正五钱,射干五分。煎水服。
治头痛:辰砂草五饯,青鱼胆四钱,蓝布正三钱,水皂角五钱。煎水服。(③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治吐血:辰砂草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治妇女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瓜子金全草七株,加白糖二两,捣烂绞汁,经后三天服之。(《泉州本草》)
治产后风:瓜子金晒干研末,每次二钱,泡温酒服。(《泉州本草》)
急性扁桃体炎:瓜子金五钱,白花蛇舌草五钱,车前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跌打损伤,疔疮痈疽:瓜子金晒干,研粉,每天三次,每次二钱,用黄酒送服。另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匀,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刀伤,接骨:辰砂草研末或捣绒,敷刀伤处。骨折时,辰砂草一两捣绒,拌酒糟外包患处。(《贵州草药》)
治脱皮癞: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煎水内服;外用红色的杠板归煎水洗。(《贵州草药》)
治毒蛇咬伤:鲜瓜子金一至二两。切碎捣烂,加泉水擂汁服,并以渣外敷于肿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关节炎:瓜子金根二至三两。酌加水煎,日服一、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血栓炎,皮肤现紫块,一身痛:辰砂草根捶绒,兑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4]
化学成分
根含三萜皂甙,树脂,脂肪油,远志醇(polygalitol)及四乙酸酯(tetracetyl polygalitol)。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polygalasaponin)甲、乙、丙、丁与瓜子金皂甙I-XIX(polygalasaponin I-XIX)。
叶含山柰酚-3-O-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3-O-6-(3-hydroxy-3-methylglutaryl)gluco-so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山柰酚3-(6-乙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 3-(6〃-acetyl)glucoside],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kaempferol 3,7-diglucoside)。 [5]
临床应用
治疗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多发性脓肿:
取瓜子金干草半斤,加酒4斤,蒸制成药酒,日服2次,每次0.5~1两;亦可服药片,每次5片,或流浸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儿童及经期妇女酌减)。据21例骨髓炎患者观察,治愈11例,显效l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94.47%;骨关节结核16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81.25%;多发性脓肿7例,全部治愈。药物本身无明显副作用,药酒及流浸膏服后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头昏、心悸,一般可行对症处理,严重者停药;粗制片剂有时刺激咽喉,局部觉痛。实践证明,配合抗痨药物及手术治疗(包括取出死骨,清创引流等),疗效较著。
治疗毒蛇咬伤:
用新鲜瓜子金1两捣烂,外敷于咬伤处,每日换药1次。曾治疗蝮蛇咬伤4例,用药后3~4天消肿,7天症状消失。
治疗小儿疳积
取瓜子金1两,猪肝2两,蒸热去药渣,食肝及汁,连服3剂。共治72例,有一定疗效。
治疗失眠症:
取全草干品1两(10两制)或鲜品2两,用砂锅武火煎煮2次,药液过滤合并,文火浓缩再过滤,加单糖浆适量使成60毫升,临睡前顿服。治疗各种精神病引起的失眠症160例次,有效(服药后睡眠时间达4小时以上)者146例次,其中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者114例次(78.08%)。多数在服药半小时后入睡。未见不良副作用。 [4]
各家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破血,起伤,通关。
《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治头风,开胃进食。
《中国药植志》:根:镇咳祛痰,与远志同类;全草:治蛇咬。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惊风,伤风感冒。
《江苏植药志》:酒泡,治产后风。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健胃。治怔忡,黄疸;外疸;外用捣涂,消疮毒红肿。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燥,解毒。治蛇伤,咳嗽,吐血,疳积,眼结膜炎。
《四川中药志》:止血崩;治跌打损伤,肠风下血,淋病,痨伤咳嗽。
《中国药植图鉴》:根为镇静、祛痰剂,能益智安神,散郁化痰,消痈肿。治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多痰,惊悸,健忘,痈疽疮肿,喉痹。
《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溃疡,白喉,子宫出血,便血,毒蛇咬伤,白膜遮睛,流脑,风湿性关节炎,痢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