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的湘峪古堡,是明代大官住宅_百科TA说
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的湘峪古堡,是明代大官住宅
作者  刚行路上
阅读 6699赞 35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是明朝晚期户部大臣孙居湘的故居。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进出堡城门楼有三层,底层是大门,上面二层应该是瞭望岗楼,城楼两边是城墙,从两边一直延伸到后山合围,城墙的四角建有瞭望塔楼,正门两边城墙中部开有多个如同门窗的洞,应该是防御攻击用的。

如今的湘峪古堡里面还有一些住户,虽然为数不多,但也不少,不过伴随着近年来旅游景区的开发,现在的古堡已经逐渐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这里距离皇城相府不远,但是名气不大,以前却很少有人知道。

从城堡的大门走进来,城中房屋从外面看一间间相连,其实每一门内都是一个独立的正房加偏厦的独门小院。现在整个古堡还在维修中,每个门户都大门紧锁。古堡内有牌楼,戏楼,官宅,还有防御躲藏的暗道。村民还有一部分没有迁走,听到游客的询问也会及时地告知。

河水护城,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层楼叠院,高低错落,一幅质朴大气、古韵悠悠的画卷。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

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这些民居以三到四层建筑为主,均为砖木结构。城堡内院院相通,楼楼相连,五纵三横的街道均由“丁”字形构成,石磨、石碾、石鼓、石礅等随处可见。另外,在这里还有佛、儒、道三教寺庙冠院和固若金汤的城墙防御体系,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多保持完好。

由于四部首司孙鼎相在西方留过学,所以拱形建筑的门楣装饰有西方建筑的风格,而横条是鱼的装饰,代表年年有余;下面垂的荷花代表一家人和和美美;上面刻的花卉和动物也都各有寓意,牡丹代表荣华富贵,葵花象征着魁首登科,还有凤凰、麒麟、龟背等,各有寓意,又体现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据当地人讲,在古堡街道路的下面就是一条一米宽两米深的沟道,既是防洪水的通道,也是人防的工事。湘峪古堡很值得去,在我去的时候还不收费。目前一些门楼院落正在装修改造,说不定不久也会收费;去湘峪古堡,附近还可看看赵树理故居、天官王府等。

古代的别墅,厚厚的砖墙,冬暖夏凉,每一个建筑,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没有华丽的外表,却象一位老人那么慈祥。城堡前的牌楼,记载着历史,歌功颂德,山中不缺的是石头,堆在山上是乱石,经过匠人的雕琢就可以是艺术品,如果用他做基石,盖的建筑蔚然屹立。

现如今为了更好地恢复原状,雕刻也尽可能的恢复原本的模样,因此很多外观和雕塑都还原明代的雕塑和建筑原貌,好风水,好人文相得益彰!这个看似偏远却群山环抱的山村,居然孕育了明清进士达9人,举人、秀才不计其数,故有“湘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二千五”之说。

湘峪古堡现保存完整的有南城门和东城门,还有南面及北面的几段古城墙。虽然年久残破,但镶刻在城门上的“迎晖”、“来奕”、“宸薰”字样仍清晰可辨。站在城堡上,可以看到在城堡外围原是一条宽21米,外城周长多米的护城河,作为阻击外来入侵之天堑。城堡地险要,易守难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为我国古建史上的智慧结晶和创举。

如此壮观的古城堡,墙体可以将整个村子严严实实地围住,能感觉到它那铜墙铁壁的气势,古堡四面环山,苍松翠柏,水流潺潺,环境优美。自驾来到这里是最好的方式,十分便利,也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这个明代古堡如今的魅力。

[作者:刚行路上]

摄影师,旅行家,自由撰稿人,视频vlog博主,深度自驾玩家!不间断旅行记录拍摄2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

35
  • 作者  刚行路上|发布:2021-04-12 05:32:12    更新:2020-06-29 11:05:06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