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藍碳」?為什麼藍碳很重要?3個您必須關注的吸碳高手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

什麼是「藍碳」?為什麼藍碳很重要?3個您必須關注的吸碳高手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說到「碳」,您會聯想到什麼?是烏漆墨黑的煤炭?還是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事實上「碳元素」在地球上可說是無所不在,科學家依據它的來源與儲存方式不同,分為不同顏色的碳。其中具有儲碳作用的就是「藍碳」和「綠碳」。猜一猜紅樹林屬於其中哪一種?哪一種生物最會吸碳?誰又是隱藏版的儲碳大戶?以下為您揭曉謎底!

原來地球上存在各種不同顏色的「碳」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物都屬於「碳基生物」,也就是以碳元素為有機物質基礎的生物。換句話說,「碳」就是組成生命體的重要元素,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根據「碳」的不同來源與儲存方式,科學家將它們依照形象顏色分為:灰碳、黑碳、棕碳、綠碳與藍碳。

「灰碳」是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灰碳」是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 Greenpeace

「灰碳」,也就是您我熟悉的化石燃料,主要來自於數百萬年前地球海底、湖底大量浮游生物的殘骸,這些殘骸與泥土混合後長期沈積在岩石圈中,經過高壓高溫後形成。

工業革命後,人類使用土地的方式開始改變,加上火力發電與交通運輸的發展,燃燒化石燃料後,燃燒未完全的「煙粒」經排放形成了「黑碳」。而「棕碳」資料來源: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Brown Carbon Aerosols來自瀝青、燃燒煤炭、燃燒生物質等,是另一種可吸收光以致暖化的有機碳

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會產生燃燒不完全的煙粒(黑碳)與溫室氣體(棕碳),是助長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
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會產生燃燒不完全的煙粒(黑碳)與在燃燒煤炭可產生的另一種有機碳(棕碳),是助長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 © Steve Morgan / Greenpeace

兩者混合的廢氣,大幅改變了大氣中的碳濃度,加劇溫室效應,使得太陽溫度進入地球表面後難以排出,造成地表溫度上升,也就是您我常聽見的「全球暖化」。

植物可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透過光合作用將其儲存在植物體與土壤中,以全球最大的亞馬遜雨林為例,這片森林為您我儲存了近1,000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十年的碳排放量。
植物可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透過光合作用將其儲存在植物體與土壤中,以全球最大的亞馬遜雨林為例,這片森林為您我儲存了近1,000億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十年的碳排放量。 © Thomas Einberger / Greenpeace

「綠碳」,則是陸地上的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儲存在植物體與土壤中的碳。全球最大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每年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森林的 20% 至 25%,更儲存了近 1,000 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 10 年的碳排放量

然而,珍貴的森林卻因人類毀林行為而迅速減少,當樹木被砍伐或燃燒,原先儲存其中的「綠碳」就回到大氣中變成「黑碳」與「棕碳資料來源:Nature,Shortwave absorption by wildfire smoke dominated by dark brown carbon,助長氣候變遷。

一隻大鯨魚一生能吸收約33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超過1,000棵樹的儲碳量。
一隻大鯨魚一生能吸收約33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超過1,000棵樹的儲碳量。 © Greenpeace / Paul Hilton

與「綠碳」同樣具有吸碳效果的則是「藍碳」,指所有被海洋生物從大氣中吸收與儲存於生態系的碳。鯨魚是其中最強大的儲碳高手,一隻大鯨魚一生能吸收約 33 公噸二氧化碳, 這是超過 1,000 棵樹的儲碳量!(延伸閱讀:一鯨落,萬物生,溫柔款待世界的鯨魚,亟需全人類守護

「藍碳」有三寶:海草、鹽沼、紅樹林

除了大型鯨魚,海洋裡的植物性「藍碳」包含了海草、鹽沼中的草本植物、紅樹林以及藻類。藻類生長快速、生命週期短,被視為短期的吸碳工具,而紅樹林(mangrove)、海草(seagrass)及鹽沼(salt marsh)的儲碳量則更加龐大,且時間可長達數百、數千年,以下就帶您認識藍碳三寶。

「海草床」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海草床」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Tommy Trenchard / Greenpeace

「海草床」餐廳,豐富海洋生物多樣性

  • 海草和海藻長得很像,但是關係很遠,海草是唯一能生活在海中的維管束開花植物,跟陸地上的花草是近親!
  • 健康的海草會形成茂密的水下草原,又被稱為海草床(seagrass bed),是許多生物如蝦蟹、魚類、海龜等的食物來源,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甚至會有魚類每天「通勤」,從別的地方來覓食。
  • 海草床在全球分布面積約 30 萬平方公里,雖然僅占全球海床的 0.1% 面積,但儲存的碳卻佔了海洋的 18%,估計總共儲存了 199 億公噸碳
「鹽沼」是一種在海岸線潮間帶的草地沼澤地形,全球分布面積雖然只有5萬平方公里,卻儲存約250億公噸碳,是隱藏版的儲碳大戶。
「鹽沼」是一種在海岸線潮間帶的草地沼澤地形,全球分布面積雖然只有5萬平方公里,卻儲存約250億公噸碳,是隱藏版的儲碳大戶。 © Steve Morgan / Greenpeace

隱藏版儲碳大戶「鹽沼地」

  • 鹽沼是一種在海岸線潮間帶的草地沼澤地形,主要由泥巴與泥炭組成,泥炭就像一塊吸滿水的柔軟海綿,能防止洪水氾濫。
  • 在鹽沼地貌求生必須適應漲退潮的鹽度變化、缺乏遮蔽物的溫度變化等挑戰,耐鹽性高的蘆葦是常見的鹽沼植物。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成為許多生物繁衍後代、躲避掠食者的好地方,是重要的生態棲地。
  • 全球分布面積雖然只有 5 萬平方公里,卻儲存約 250 億公噸碳,是隱藏版的儲碳大戶。
出海口沿岸的「紅樹林」是各種魚苗的育幼場,提供牠們食物來源與避難空間。
出海口沿岸的「紅樹林」是各種魚苗的育幼場,提供牠們食物來源與避難空間。 © Greenpeace / John Novis

「紅樹林」:吃苦耐鹽的胎生植物

  • 紅樹林的葉子可以排出鹽分、氣根可以呼吸,更特別的是它們的胎生苗能幫助孕育後代。
  • 紅樹林突出的氣根形成的生態系,提供各種藻類、海綿等寄宿環境,是各種魚苗的育幼場,提供牠們食物與避難的空間。
  • 全球分布面積約 15 萬平方公里,估計可能儲存高達 64 億公噸碳

急速消失的藍碳,可能釋放出封存千年的二氧化碳

全球海水升溫、水產養殖帶來的外來種入侵、底拖漁網的破壞等,威脅著「藍碳三寶」的生存。目前,全球的海草每年減少 7%,相當於每 30 分鐘就失去一個足球場大的海草床,每年因此而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 2.29 億公噸相當於全球航運每年的碳排量,加劇了氣候變遷的惡化。

全球共有 43% 的紅樹林被劃為保護區,真正受到保護的卻少之又少,2000 年至 2015 年,全球紅樹林面積損失了1.67%,有超過 75% 發生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地,估計約有 304 億至 1,220 億公噸的碳因此被釋放到大氣中

臺灣沿岸的紅樹林、鹽沼與濕地等沿海生態系具有吸碳與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臺灣沿岸的紅樹林、鹽沼與濕地等沿海生態系具有吸碳與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 voyata / shutterstock.com

臺灣擁有約 680 公頃的紅樹林、5,400 公頃的海草床、33 公頃的鹽沼,然而根據綠色和平 2020 年發布的《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報告,在 2050 年海平面上升的衝擊下,臺灣紅樹林、鹽沼及濕地等沿海生態系也在淹溢範圍內。

守護珍貴「藍碳」,也是守護海洋與氣候

雖然「藍碳生態系」的面積與陸地上的森林相比小得多,其提供的「服務」卻相當豐富,不僅可以儲碳,有助減緩氣候變遷,還能淨化水質、保護沿岸生態與社區、提供海洋生物重要棲息地與營養來源,是不可或缺的生態系統。

如今,藍碳的儲碳能力已被全球重視,許多政府希望更積極地利用藍碳生態系,作為實現減碳目標的策略。一項研究 163 個國家地區的國家自定貢獻(INDC)計畫的報告指出,共有 28 個政府將沿海濕地作為氣候變遷解方的參考,59 個將沿海生態系納入氣候策略中。

邀請您一同支持綠色和平的環境工作,呼籲政府及企業積極減碳,別讓極端氣候和海平面上升淹沒重要的藍碳生態系,並透過擴大設立海洋保育區等政策,讓海草、鹽沼與紅樹林持續發揮它們保護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功能,為您我及下一代守護珍貴豐饒的地球家園!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氣候緊急已成現實,綠色和平致力推動政府修法、要求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加速減碳腳步!

捐款支持

延伸閱讀: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